第七十八章 移风易俗不易
作者:来点猪头肉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最新章节     
    心里起了杀心,可是表面上的朱允还是不动声色。
    让人送来《大明律》,朱允直接开始翻书。
    七出三不去。
    七出很多人都知道,可是三不去也是对女方的一种保障。
    也就是为公婆守孝三年的不可逐出家门、前贫贱后富贵不可去、以及娘家没人了不可去。
    虽然大明和很多封建王朝一样,自然是有所偏袒男方,可是相对来说也是在保护无过错方。
    比如说如果订婚的男女双方,如果有一方犯下严重罪行,或者和别的女性以及男性有不正当男女关系,另一方有权利退婚,男方有错,女方不必退回彩礼,女方有错,就要退回男方的彩礼。
    至于女性在古代就是任人摆布,这一定程度上是事实。
    可是就算是大明,离婚这样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朱允不动声色,看完《大明律》后继续在学习。还是翻看老朱已经批阅的奏章,进行摘要。
    时间差不多了,朱允开口说道,“你去祖父那里说一声,就说我今天有些忙,不过去吃饭了。”
    张福生赶紧领命,虽然知道这是一个苦差事,但是也只能过去禀告皇帝。
    不要说自从朱允被册立为皇太孙了,就算是当初姐弟三个搬去柔仪宫,朱有容和朱有龄就开心了很多,不用谨小慎微的。
    现在的东宫更是她们在管理,虽然有些时候也会手忙脚乱,也会有一些失误的时候。但是没有人说她们什么,朱允就算是知道了也只是一笑置之。
    看到朱允回来,朱有龄非常意外,“小弟,你不去和皇祖父用膳?”
    “嫌远,我就懒得过去。”朱允随意的开口说道,“今天在忙些什么?”
    朱有龄立刻苦口婆心的劝道,“小弟,虽然你被册立为太孙,只是也该孝顺一些,岂能因为远一些就不去皇祖父那?”
    看来自家姐姐还是没办法放松一些,不过考虑到她们从小长大的环境,以及现在的一些社会环境,对于一些玩笑话也很难消化。
    “不逗了,就是想着好些天也没和大姐、二姐用膳,就回来了。”朱允不开玩笑,说道,“咱们姐弟三个吃饭。”
    朱有龄面色一喜,不过嘴里还是抱怨,“和我们一道用膳有什么好?你又能吃、还挑嘴,你不在这我和大姐还能多吃两口!”
    朱允也是嘿嘿一笑不说话,他现在确实很难陪着两个胞姐一起吃饭。
    晚饭基本上是和老朱一起吃,不只是在被册立为太孙之后,先前都已经是这个样子。
    午饭基本上也都是在文华殿那边,自然是有人送过去。
    朱允好奇问道,“二姐,这几天在忙些什么?”
    朱有龄神秘兮兮的说道,“有薇想要裹足,今天来找我们商议。”
    朱标五子四女,长子朱雄英八岁的时候没了。现在在世的是四子四女,朱有惠是三女,比朱允小两岁,朱有薇才八岁,是小女儿,这两个也是庶出女儿。
    朱允立刻说道,“裹什么足?天足最好,我姐姐妹妹不许裹足。”
    裹足比较兴起是在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
    不过现在的大明也有不少女子不裹足,而且现在的裹足更多的是修饰足型,还不是追求畸形的三寸金莲审美。
    朱有龄就有些得意的说道,“我就没有裹足,怕疼。父亲在的时候也疼我,哭闹几回就好。”
    朱允立刻说道,“是该如此,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裹足像什么话!你去和吕氏说一声,三妹、四妹不许裹足,她裹足是她的事,不许我姐妹裹足。”
    其实现在已经有些诗书传家的大户人家更接受裹足的风气,他们也是这些审美的推动者。
    “下回出宫的时候说一声,就说我厌弃裹足。再说一声,以后想要嫁入皇家必须是天足。”朱允继续开口,严肃的说道,“这些歪风邪气得杀一杀,尽是些丧良心的龌龊事。”
    下令禁止裹足,这看似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
    可是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下令禁止就可以改变的,更多的还是要引导,要去改变风气。
    朱有龄就有些庆幸的说道,“那还好,勋贵人家的多半都是将门人家,好多以前也不是高门大户,没那些风气。”
    这也是实话,很多开国勋贵也是出身微末,以前为了活命,是个人都要去努力的干活,哪有什么心思去附庸风雅。
    和两个姐姐在一起,朱允自然也可以放松下来,不用时刻保持着紧张。
    在和老朱一起吃饭的时候,有时候一句话说的不好还要吵起来,有时候也会掂量一下自己的话会惹恼他,还是非常收敛,也会有一定的谨慎。
    至于其他人,朱允几乎是没有几乎和其他人一起吃饭,他要是在场就是其他人都要观察他的脸色了。
    “明天你们叫两个姑姑到东宫。”朱允吃着饭,也不遵循一些大户人家的食不言寝不语,“和小姑说说话。”
    朱有容心思多一点,问道,“小姑?小姑怎么了?”
    自家嫡亲小姑是唯一一个下嫁平民出身的公主,这不只是宗室知道的,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
    这让很多人起了攀龙附凤的心思,外头也有很多人在传欧阳伦是文采斐然、貌比潘安,要不然怎么可能成为驸马呢!
    要说历史上大明朝的公主,大多数都是金枝玉叶、锦衣玉食,可是也有一些婚姻不幸的。
    甚至到了明朝中后期,发生了骗婚明世宗朱厚之妹永淳公主的例子。
    朱允也不多隐瞒,说道,“你们探探小姑的口风,看看她和驸马如何,看看她和驸马家族关系如何。”
    新媳妇回娘家叫“返厝”,古称“归宁”,这也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习俗。
    可是很多人非要编排到自家小姑安庆公主身上,说她嫌婆家寒酸,仗着自己是马皇后最小的女儿,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宫中与父母一道过大年。
    结果被老朱和马皇后骂了一顿才回夫家,结果大年初二立刻跑回皇宫。
    这就是编排了,大明朝的公主就算是嫁出去,也都是住在公主府,很少有和夫家住在一起的。
    朱有容连忙问道,“小弟,可是小姑父犯事了?”
    “不只是他,他的家奴、他的亲族,都少不了要被罚。”朱允就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年朝廷惩处了不少文武官员,勋贵也没少被收拾。但是这个宗室外戚,很少有被罚的。”
    朱有容和朱有龄觉得不对,靖江王不就是被软禁在老家凤阳后才没了么,怎么叫没被罚?
    朱允简单说道,“整顿吏治不是简单的事情,现在王侯将相、宗室外戚侵占民田的事情不胜枚举。只是很多时候网开一面,但是那些人做的太过了。”
    朱有容就有些担心起来了,“小弟,那可是小姑啊?是父亲嫡亲妹妹!”
    “所以才让你们去探探小姑的口风,我才好做好处置。”朱允笑了笑,说道,“这个事情也棘手,闹得不好宗室骂、天下人也会不满。”
    亲亲相隐,这种宗法伦理和家族制度的延伸和解读从春秋战国就开始了。
    可是朱允不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因为这是朱家的天下,有些事情他就应该去做。
    朱有容小声说道,“真要是得罪人,你就不插手好了,皇祖父自有决断。”
    这也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看似最为稳妥。
    朱有龄也立刻说道,“就是!你现在都没有观政,这事轮不到你来处置!”
    朱允就笑着说道,“理是这么个理,最后估计也是祖父下旨处置。只是我知道了这些事情,也不能当没听到、没看到。这不是就指望两位姐姐帮忙,先去探探口风,我才好安排。”
    朱有容和朱有龄连忙点头,这是大事,她们当然需要认真起来。
    整顿吏治、打压勋贵,这些事情朱允本来就打算要做。
    在他原本的计划里,是从蓝玉这里开始杀鸡儆猴。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没有想到这个欧阳伦的胆子实在太大。
    看来历史上作为大明朝唯一一个被正法的驸马爷,这也不是没原因的。他不是等到了老朱年老体衰才肆无忌惮起来,而是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出格!
    朱允在头疼的时候,老朱也在头疼。
    送到朱允跟前的奏报,老朱肯定也会拿到手。甚至任何送到朱允手里的东西,老朱不管是事前还是事后都要清楚知道。
    看着锦衣卫查的的一条条罪证,老朱忍不住的火大。
    对儿子他下不了狠手,可是对女婿就不会心慈手软了。
    “允啊允!”老朱有些疲惫的闭上眼睛,“老天爷怎么对你就这般严苛?”
    不怪老朱这么感慨,因为他确实觉得自己孙儿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从出生的时候开始,到现在被立为皇太孙,好像都没有顺利过。
    虽然已经做好了为自家孙儿背锅的心理准备,不过老朱还是在期待着朱允接下来的表现,看看他选出来的接班人怎么处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