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这个很合适
作者:猫怕凉   唐朝的草蜢最新章节     
    姬云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汉子,血与肉的碰撞,生与死的较量,拿枪打与手刃敌人压根是两种感觉
    “昂?可这关系,不至于吧?”
    “家主哇,俺家穷,俺娘久病成疾,要不是您帮衬,只怕是没个好,另外俺幼弟拜您为师,您也悉心教导,咱的家传刀法武艺才给您的”王二毛
    “啥意思?毛头我看着顺眼,喜欢,我帮衬着点不行啊?”
    姬云还没明白,外头把守帐门的王铁柱伸进来一脑袋“哎呀,家主哇,这关系是关系,传承是传承,那到不了。都是传代的宝贝,咱得换”
    “这样吗?”
    “法不轻传,一个人谋生的方法,岂能轻易外传?”王二毛
    谋生的方法,可以说是琢磨出的一套“商业盈利模式”,如果“核心机密”外泄,还怎么玩?当然,如果迫不得已要外传,就不能让他人轻易获得,比如收费授徒等。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遵循的正是“法不轻传”的古训
    实际上,人活一世,越是轻易得到的,往往越是无价值的。
    道不贱卖。人们走向社会,总需要工作,通过付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收入。“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学得的一身本领,最后是要像货物一样“出售”的,最好能卖给一个识货的主,给你开个比较高的价钱
    “哦,要换,那拿什么换就是个问题了”
    姬云闷着头琢磨事,这取舍是很麻烦的事情,毕竟机会只剩下一次了
    《智囊》“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
    被周武王封为齐国国君的姜太公,听说有个人很有才华贤名之后,派人召他入朝为官,发挥自己的才能。可是这个名士拒绝了太公的邀请,并表示坚决不入朝觐见。
    太公一连召他3次,都被这个人拒绝。于是姜太公果断的下令:不要了,杀了这个人
    刘皇叔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何等到第三次请他才出山?为何第二次不出山?为何不熬到第四次、第五次?因为诸葛亮也明白“事不过三”这个道理,太早出去吧,不会得到重视,太晚出去吧,脑袋就没了。刘皇叔得不到,自然也不会让别人得到
    “三”的重要性在成语中也有体现。例如退避三舍、举一反三、约法三章、孟母三迁、狡兔三窟、火冒三丈、三人成虎、绕梁三日、三缄其口、三省我身、岁寒三友、三生有幸、三朝元老、退避三舍、入木三分、三阳开泰、连中三元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好,是个“三”;坏,也是个“三”,“三”是个临界点,非常关键的一个极限点
    尉迟宝林来教马槊,姬云又亲自开口求尉迟恭,这已经两次了,再失败,那以后永远不用提这事了
    思量再三,姬云又腆着脸找到了尉迟恭
    “伯伯,小子想请教一番”
    “哦?好哇,怎么说”
    “格斗术”
    “也好,反正闲来无事,就陪你玩玩”
    请教不是比试,姬云他来出招,尉迟恭喂招
    找个人少的地方,尉迟恭的亲兵围成一个大圈人墙,全部面朝外
    尉迟恭的亲兵全是自己的家将,知道规矩,不能偷看他人武学
    双方你来我往打了一场,姬云下了全力了,出一身汗。
    尉迟恭也一身汗,不过是冷汗,因为姬云招招阴毒,只攻要害,他不能还击,只能防御,所以有些吃力
    姬云反复打了三趟后“伯伯,如何?”
    “不错,够狠”
    “那小子教给宝林兄弟,不知道伯伯意下如何?”
    “你想清楚了?”
    “伯伯看得上就行”
    “看得上,这个什么名堂?”
    “黑龙十八手,我看家的本事”
    尉迟恭一听,用龙起的名字,还是黑龙,果然够黑,够狠,全是杀招,插眼踢裆都算轻的。
    比如别人接手后锁,是把敌人的手扭到对方后腰控制
    姬云这个是把锁到的手扣死,拉直将对手的手臂反向推举,要么就是一扭卸关节反向掰
    这一招不是打死就是一招弄个残废出来
    姬云的看家本事,尉迟恭心动了,同意交换
    “你这就十八招对吧”
    “是的,那只是总纲,每招都有变化和拆解”
    尉迟恭是行家,知道只有学会变化和拆解后,这黑龙十八手才是完整的。才能杀人,不然刚才演示出的那些,也就看看而已
    “老夫的绝技,想学会可不容易”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小子懂”
    尉迟恭看姬云说的这么直白了,那就好办了“要学你就得学好,莫坠了老夫的名头”
    谈妥了,姬云也懒得找人打架了,饭得一口一口吃,学本事也一样
    晚上尉迟宝林教姬云家传的马槊基础,顺便学姬云的黑龙十八手
    马槊的用法,刺,斫,舞,盘,挑等。马槊的使用中还有大量的棍法、长刀法的动作融合其中。因其双面开刃,具有一定的斩劈拖割功能,如棍法中的秦王跨剑势(通背枪中有此法,称为膀)。
    唐朝武举考试中,关于马槊的考核科目是筑两道土墙,每边放两个木头人偶,共四个人偶。每个人偶头顶边长7.5厘米的木片一个。考生用一支长5.4米,直径4.5厘米的马槊,骑马从两道土墙中间冲过,打落两边人偶头顶的木片。要求人偶不能倒。打落三块以上为上等,两块位此等,一块或没有为次等。这一动作以拨打为主,很大程度上也运用了棍法的技术。马槊的前后手执握,左右手前后换把,《纪效新书》中将大刀归于大棒类,也有换把的动作,马槊用法应同理于此。
    马槊技法中盘,盘槊动作,是利用马槊的整体长度,划出一个以自己为圆心的防守空间,以弥补动作较为缓慢的缺陷,《陇上歌》中记载陈安使用马槊称其“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执握槊杆中段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马槊使用中的大量盘槊动作。马槊则通过盘法来实现高速碰撞中的卸力。盘槊的动作可以参考偃月刀中的过肩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