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殷重托负
作者:澜若般若   幻世之靖王妃外传最新章节     
    一个面容清逸,长衫广袖的中年男子,瞧着苏容若和两位少年离去的背影,对身边那人微笑:“王法之议竟始于这几个孩子?当真是聪慧异常,见识超凡,殿下好眼光。”
    端雅雍容,玉树临风的王储,眼中俨然是父母看到孩子成才时才有的慈爱:“阿禧阿诺自幼向名师大儒学习古往圣贤之道,苏小郎聪明过人,时有奇想慧语,据说是曾得隐士教导,想必那位高人,也和先生一样,洞察天下,却只寄情山水,不喜俗务。”
    中年文士谢东亭,眉宇舒旷,谦逊淡泊,道:“殿下过奖,世间除非真正圣贤,哪有甚么超凡脱俗?在下自十余年前与殿下偶遇,萧琴一曲,便引为知已,时时掂念。这不,一年一次的相会,我早早便来了。”
    “多谢先生美意,上次漳和之乱,也全靠先生亲自调查,并和齐官人商谈出解决之道,迦洛不甚感激。”太子举手致意。
    “举手之劳,殿下客气。”谢东亭为对方斟上茶水,忧色不掩:“孩子们问道少师,竟被闹成士林热议,有人的耳目,是处处都在。”
    “宫中乃权力枢纽,各方势力交汇,人事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便时时清理,也难免有漏网之鱼,然若我等持身清正,又有何惧?”太子的脸在茶香氤氲后,目似天水。
    谢东亭沉吟道:“此议是在给朝庭出题。若就此放任,引发人心波动,百年秩序或可就此松动,处理不好,酿成混乱。若对之以严惩,先皇苦心经营的亚汉共治局面将现裂痕。”
    下意识地看向太子:“过宽过严,皆不利于天下稳定。依陛下的性子,怕是又要用强,殿下如何应对?”
    太子凝视窗外万家灯火:“除多方斡旋,还有何法?之前的几桩变故,外加这士林热议,无不是在引发我朝内斗外忧。先生看得明白,父皇沉迷于开疆拓土,唯我独尊的雄心宏图,却不知民生日渐凋弊,长此下去。”
    他摇摇头,停口不言,谢东亭接过话:“东宫谋士,定然给殿下敬献过进退之策,然殿下德行天下,如何会不仁不孝先下手为强?若行退守之计,殿下难忍将骨肉兄弟推向万丈深渊。无论进退,皆是万千人头落地的惨事。”
    长叹一声:“必也有人主张除去梅妃。却不知若国君贤明,怎容宠妃奸臣乱政?祸根在陛下,除妃有何用?何况,她羽翼已丰,稍有不慎,便是国本动摇。殿下顾及天下苍生,除了观望隐忍,尽力斡旋,竟别无他法。”
    “圣人立身于天下,当谨慎收敛,使人心归于浑朴,我非圣贤,恰逢生于东宫,万众瞩目处,唯尽力正身修心而已。好在先生,左相与玄微都懂我,此生有知己,夫有何憾?”太子脸上浮起一丝苍白却满足的笑意。
    谢东亭向虚空恭敬揖手,道:“当年先帝攻破洛京四门,沈相眼见大势已去,为保我百姓,存我礼仪,护我道统,不惜受那千夫所指,首迎先帝登基,此种大义,在下佩服。”
    慷慨赴死易,忍辱偷生难。快三十年了,依然有人记得,阿舅手持书与剑走向征服者的身影。
    太子的语意,欣慰,苍凉,带着说不出的伤感:“先生于时势人心,洞若观火,迦洛此次,有不请之请。”
    他俯身欲礼,却被谢东亭止住:“自从你我琴箫相和,便无有高低长幼之别,每年相会,酒水一杯,何等洒脱旷达。殿下但有吩咐,请直言。”
    太子沉默几息,缓缓道:“圣人知时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当年大陈腐败,国力空虚,民不聊生,皇祖率三公以武力强取,入主后听从阿舅劝谏,联合四姓高门,安抚遗老遗少,扶助农商,行宽通平易之政,十年即得天下大治。然”
    他按下不表,谢东亭沉默一息,神情怆然的接过话:“然,今上即位后便改弦易辙,国政以强权,外交多武力,内积怨,外招恨,这人心怨恨,明枪暗箭,大多都冲着殿下来了。”
    烛光摇曳闪烁,斗室的光亮敌不过长夜的暗,太子的身体不可抑制地微微一颤,唇齿开合间,笑意平静得好似冰冻一般。
    “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迦洛自幼被立为世嫡皇太孙,得大贤教诲,享百姓供养,当社稷动荡,国祚脆危,怎能独善其身?”
    深秀眸中的一点星光绽出:“好在有来者收拾残局,不说玄微等青年才俊已在朝中效力,阿禧阿诺亦快长成,他两人,今后文可治世,武能平乱。从今后,我怕是不能再与先生相聚,这三个孩子便拜托先生了。”
    谢东亭霍然长身,弯腰大拜,哽咽:“殿下高风懿范,敏识聆听,天下之幸,万民之福。”拭去眼角泪水,沉声道:“殿下重托,在下便是粉身碎骨,也当护他们周全,只,这苏小郎?”
    太子扶起他,目中浮起温柔之意:“阿诺样貌奇特,性情宽厚却孤僻,难得上心一人,结识这苏小郎后,竟将他看得重如性命,这份情意,我当成全。”
    “殿下”谢东亭悲呼一声,潸然泪下:“你,你为他人处处周全,却,却将自己置于刀山火海。”
    太子神情不变,唯眼底凝重悲怆:“但愿我趟过这刀山火海,能换来海宴河清,天下太平,万民安康。”
    说罢,从怀中取出一张纸笺,递给谢东亭:“先生有我的白玉小章,此内中之人皆可靠,必要时可调遣他们。”
    谢东亭伸出双手,袍袖不停地抖动,他恭恭敬敬地接过,单薄一页,却重逾千斤。烛光似乎暗淡下来,屋外的风,依然在吹,如泣,如诉。
    中夜,谢东亭恭恭敬敬地九次大拜,步履沉重地离去,太子伸手在窗棂轻轻一敲,身形高大带着面具的武士立即出现,弯腰行礼。
    “承风,你做好准备,跟十三殿下从军去。”太子吩咐,见对方那微蓝的眼珠几许迷惑,长叹一声:“他去的地方,必是万险之地,你护他,便是护我。”
    安王已远去,阿爹内心的野马,将被那双纤纤玉手扬起的鞭子,抽得狂奔至深渊,他将再无顾忌地,讨伐四方,大开杀戒。
    如今,眼见亲生儿子展示出了超凡卓绝的天赋,他必定会用最烈的火,淬练出一柄震烁古今的利器。
    苏容若自然不知这对知己永诀的情景,更不知这一幕,将为她今后人生带来刻骨铭心的悲欢与离合。
    这晚,和平常一样,她只在日记中简要记录:武安十二年,一月二十六,雪停有冰,与阿诺檀台握手言和,军二代郭离开隐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