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愿以此心寄华夏
作者:夏正贰拾   大秦:开局被始皇听见心声最新章节     
    林舒刚跨进大门,身后传来马蹄声,转身一看,是王绾姗姗来迟。
    见过礼后,两人并肩进入官学大门,此时,淳于越已经将所有人集结到广场上。
    这是林舒特意规划留出来的空地,以后什么集会,跑操,重大讲话都在此处进行。
    淳于越走上高台开始讲话。
    “我是淳于越,乃咸阳官学校长,今日开学之日,我有一席话与君共勉,还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勤勉自持,不可骄矜。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为了给天下学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故特此开办咸阳官学。这里面收录的有天下各派学家的着作,这里有优秀的老师教导,提供最新研制出来的纸张,还有你们许多人从未见过的印刷书籍。孔子曾致力于开化明智事业中,教导学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咸阳官学秉持着圣人思想,对入学的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所以,我希望你们在座的所有人记住,无论你们曾是韩国人,还是秦国人,魏国人,楚国人,在这里,你们都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官学学生。”
    在场的绝大多数韩国孩子听见淳于越的话放下心来,另外一部分秦国的孩子在来之前就被自己父母警告一番,连王翦家的混世魔王都收敛许多,没闹出事情来。
    淳于越一番劝学说完,现场的气氛烘托得差不多,林舒放下手中的暖炉走上台。
    【我靠,果然是高处不胜寒。】
    冷风飕飕的刮过林舒脸颊,林舒准备回去给钦天监暴打一顿。
    “你们好,我是林舒,大秦的一位女尚书,开办咸阳官学的提议者,抛开所有身份,我想说,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华夏儿女。
    自盘古开天,周朝分九州,华夏经过五百多年的割据分裂,形成现在六国鼎立的局面。我们脚下踏着的这块土地,见证了日升月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无数悲怆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上演。然,无论如何分割,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子子孙孙繁衍至今。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可能在同一张桌上品茶论酒,在同一片屋檐下避雨谈心,午夜抵足而眠,互为兄弟姊妹。
    百年时间,我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互相敌视,相互攻伐,我们都忘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它叫做——华夏儿女;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它叫做——炎黄子孙。
    在这里,所有人不分国家,不论身份,只需立志明德,发愤图强,成才不负青云志,鞠躬尽瘁,报华夏常存赤子之心。
    泱泱华夏,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傲然寰宇,竦峙苍穹。
    今后,你们从这里走出,奔赴华夏的每一片土地。
    为官则忠爱尚正,从政尚廉,秉公心孚众望,道义在肩,民生在抱,体恤百姓疾苦。
    为师则传道受业解惑,从教不悔,育人不止,教识干古书,指引万里途,谆谆默耕耘,细细勤付出。
    为民则亲仁善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处事宁静淡泊,高风亮节,位卑不忘忧华夏,一生清气留乾坤。
    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是对你们未来的祝福。
    愿以此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讲话结束,台下的孩子欢呼雀跃,拍着手蹦起来。
    他们无法用话语描述出内心此时的激昂澎湃,只能高声叫好来表达自己的激动。
    “愿以此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不知从哪个孩子开始,整个广场上都齐声喊道:“愿以此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
    集会进行得很快,毕竟刚下过雪,外面气温太低,怕他们年纪小,染上风寒就遭了。
    根据年纪分班,六岁以下通通进入幼稚班,再分一年级到九年级,分别对应着六岁到十四岁的学生,十四岁至十七岁则依次分入高一班至高三班。
    高三班读完就参加朝廷统一的考试,按成绩和专业分配工作,当个地方小官或者进入中央任职。
    又另外分出一个火箭班,这个班级就是由于某些学生天资聪颖,从小的学习进度远远甩过同龄生,不适合大班教学,就开了个小班,人数不多,十二个人。
    火箭班的规矩就没有那么多,主要看他们自己想侧重哪个方向,除了一定固定课程外,其他时间就靠他们自己去找老师学习。
    等于是师生位置互换,就跟现代研究生差不多。
    韩芷坐在温暖的教室内,屋内四个角落放着四盆木炭,这是墨家工厂炼铁部研发出来的最新产品,已经在咸阳城内售卖。
    桌上摆着的是印刷课本,每个人发了两本钉装好的册子,淳于老师说一本是作业本,另外一本由自己管理,写什么都行。
    韩芷耳边还不停的回响起广场上林舒的喊话,明明她的语气是那样平静,却让人无比心潮澎湃。
    提起毛笔沾了点墨水,韩芷翻开册子在第一面写下:愿以此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在今天之前,韩芷是怨过的,恨过的,如果没有秦灭韩,他们家还在新郑好好的,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
    新郑城破后,他们家被秦军控制起来,随同韩王安,不,现在是韩安了,随着所有韩安和原韩国贵族们一起来到咸阳。
    从一个锦衣玉食的贵族公子沦为他国阶下囚,他曾经无比迷茫。
    后来母亲病重,父亲把家里仅剩的钱财用来买通宫人,以求能够换到治病的药材。
    仅有的一点药材治不好母亲的病,母亲身体变得越来越更差,渐渐的下不了地,形销骨立。
    而和他们家居住在同一处的侠氏,他们说母亲患的是传染病,会把他们也传上,不顾母亲死活,将他们家赶到柴房,不许随意进出。
    直到秦国要求他们这些原韩贵族子嗣,所有未满十八岁的全部进入咸阳官学学习,侠氏才允许他们出来。
    韩芷在出宫前,母亲将私藏的最后一根金钗交给他,让他照顾好弟弟妹妹,他握紧手中的钗子,在床边郑重答应母亲。
    他想着等官学放假时,他就用金钗换点药材带回去,到时候母亲就能好起来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会在宫门口遇见林舒,那个大不了他许多的姐姐。
    她温柔,她善良,她博学,她如同耀眼的明星闪闪发光。
    生如芥子,心藏须弥。
    她说:“快上马车避避寒。”
    她说:“小姑娘哭多了长大就会不好看的。”
    她说:“我会让医师去为你们母亲诊治,拉钩上吊,一百年不会变。”
    她说:“愿以此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