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我没有碰瓷
作者:夏正贰拾   大秦:开局被始皇听见心声最新章节     
    基建司离得并不是很远,步行就一刻钟的时间,但是因为修路,马车需要绕行,耗费的时间就长了。
    尉缭下了马车,直接往封锁的道路那边而去。
    路障横挡在中间,有小吏守在前面。
    “大人,您这是要去哪儿呀?这条路铺了水泥还没干,过不去的。”小吏见来人虽不知是何等身份,但一身官服,不敢轻易得罪,恭敬的问道。
    尉缭本以为修路,两侧多少会留点空间,供工人穿行,没想到这水泥路是直接与两侧商铺接壤。
    “没事,我就过来看看。”尉缭随和的说道,走近了几步望向前方:“这就是水泥?”
    尉缭跺了跺自己脚下的道路,这也是水泥修筑的,十分坚硬,可前面就是一团黑乎乎的泥巴铺平而已。
    小吏见这位大人有些好奇,笑了笑:“大人,您之前修路的时候不在咸阳是吧!”
    要是在咸阳,这位大人也不会是这么一副神情。
    尉缭点了点头。
    小吏找到话匣子般一股脑给尉缭科普:“水泥可神奇了,当初我们也以为就是一团黑泥巴,可是三天过后,它就变得跟石头一样坚硬。”
    十分健谈的小吏凑近,指了指两边的道路:“您看,这是湿水泥,颜色是不是比干水泥深得很多。”
    尉缭......他眼睛还没瞎,当然看的出来。
    小吏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上次有好多人不信,还没干的时候就踩了两脚,好多地方又重新填补二遍,所以这次咸阳城的百姓都不会去踩了,我守在这儿,就是上面的长官怕外来的百姓不清楚,又给踩两脚。”
    “大人,你想从这过去的话是过不去的。”
    尉缭没有为难小吏的意思,又问起两侧商铺的情况:“修路耽误他们做生意三四天,那些掌柜不会有意见吗?”
    “这哪儿会呀?先不说现在咸阳的商人都加入了什么王商会,您知道王商会吧,那可是王上下令组织的。这两年这些店铺的掌柜,东家们靠墨家工厂出产的东西,赚的那叫盆满钵满,耽误三四天的生意他们不会有意见的。”小吏乐呵呵笑道。
    “而且,这水泥路修完后,惠及的可是所有老百姓,谁会惹不快呢!”
    尉缭若有所思,盯着前方的水泥路久久不语,小吏以为那句话触犯到这位大人了,缩着肩惴惴不安。
    瞧自己这张破嘴,嘴上没个把门儿的,话唠这个破毛病就是改不了,路上遇见只猫都能跟他聊起来。
    尉缭眸光微闪,心底想着林舒的身影,她担得起一声大才,怪不得王上这么赏识她。
    咸阳城的天已经变了呀!
    在脑海中将现在朝堂上的局势盘算两圈,尉缭抬头就见小吏一脸畏怕。
    “我只是想到一些事,和你没关系。”尉缭说道。
    小吏放下心来,只是没有再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尉缭摆摆手,转身离开。
    已经见过水泥,也懒得在跑一趟基建司,索性步行回府去。
    咸阳宫中,韩非被嬴政留了堂,谈起关于魏国的事情。
    王内侍托着木盘,上面垒着一摞奏章,弯腰将木盘放到韩非面前。
    “这些都是颍川郡,太原郡,邯郸郡等地的治理之策和实行结果,你可以看看会对你此去魏国有所帮助。”嬴政边在纸上写着字边低头说道。
    韩非目光迸发出惊喜之色,拿起一本颍川郡的奏章细细翻阅。
    奏章很长,厚厚的一本,是颍川郡郡守呈上来的,上面详细的记述了如何安抚韩国百姓,分发粮食,划分田地,减免赋税的,字里行间里,韩非能看出那些韩国百姓过得很好。
    过得好就足够了!
    韩非又拿起邯郸郡的,之前赵国发生的地震,不少百姓死亡,奏章里记录着如何集体焚毁尸体,消毒防疫的,又是如何打击草菅人命,鱼肉百姓的贵族们,整了一出劫富济贫的好戏。
    百姓们有了新的房屋,有了活下去的粮食和土地,有了新的希望,谁还记得赵迁那些人?
    奏章里用了极长的篇幅记录了李牧将军下葬时,百姓们自发披麻扶灵,送他最后一程的情景。
    而赵迁、赵嘉他们离开邯郸时,百姓们却是夹道欢喜相送。
    一桩桩,一件件,无声的血泪在控诉着。
    韩非幽幽叹了口气,赵迁着实不得民心,怪不得邯郸、恒山的百姓们这么盼着他走,心甘情愿的归服秦国。
    又想起自家原先的大王——韩安,收起无言讥讽,两人一丘之貉,大哥不笑二哥。
    嬴政放下手中的毛笔,抬起头扭扭酸痛的脖子,就见一个内侍从殿外快走进来。
    “王上,林尚书和扶苏公子来了。”
    “快让他们进来。”嬴政满脸堆笑。
    林舒和扶苏两人进殿行礼,韩非站起回了礼,嬴政招手让林舒上前。
    提起两张纸:“你觉得这几个名字怎么样?”
    林舒垂眸看去,两张纸上分别写着东郡、砀郡。
    【这两个郡的名字感觉有点熟悉,在哪看过。】
    嬴政笑意加深:“魏国投降,这是寡人为新划分的郡县取的名字,林舒,你看看是否得用?”
    被嬴政这么一说,林舒想起来她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名字呢。
    当初那场服装秀上,设计师特意弄了一幅巨大的幕布,上面印制着大秦的郡县地图。
    然后一眼林舒就瞧见了四川这个名字,四川的左边就是东郡和砀郡,当时觉得好奇,四川咋在黄淮下游,位置不对呀。
    于是特意百度了一番。
    对,没错,此四川非彼四川。
    现代的四川在秦朝叫巴蜀。
    秦朝的四川郡,准确来说,应该叫泗川郡,现在还是楚国的国土,大概位置在现代的江苏省徐州市那块地方,
    四川郡的郡治很有名,叫——沛县。
    泗川郡是因为在泗水流域,故取名为泗川,其郡包括沂、沭、汴、濉等流域,西汉时期,改泗水郡为沛郡,移郡治相。
    但是不知道因为何种原因,泗川郡在现代多被记载为四川郡。
    四川的老铁们:我觉得江苏在碰瓷。
    江苏南京:那是徐州干的,和我南京没关系。
    江苏苏州:我苏州举手同意。
    江苏无锡:?1并举脚赞同。
    江苏南通:?2举手举脚赞同。
    江苏常州、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8......我们认为十二太保足够了。
    江苏徐州:请叫我徐州,别在前面加江苏(?o?o),还有我没有碰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泗川要写成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