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定人
作者:昙婵   太后别宠了,疯批暴君恃宠而骄最新章节     
    谢翊见顾知微没有阻止自己,越发大胆了起来,甚至口出狂言,“朕告诉你们,今日若选不出人选,你们也不必出宫了,派人回家送去消息,全都在这儿给朕想办法。”
    见事态严重,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好戏看到这里,顾知微也意识到自己该做些什么了,她缓缓站起身,说出了今日到场的第一句话。
    “今日哀家原本是想跟着使者团的各位大人看看皇上的赏赐,既然各位还有要事协商,哀家便带着各位使者先行退一下了。”
    顾知微说完便走,一同离开的还有沈朝等人,就是让不少把希望寄托于她身上的人,瞬间心如死灰。
    就在此时,顾子忠终于发言了,脸上是万般无奈的表情。
    “皇上,微臣倒是有一人选。”
    听见顾子忠发言的众人,就好像突然被赦免了一般,如同余后春笋一样,纷纷又抬出了自己的头,都用翘首以盼的目光看着顾子忠。
    只见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顾子忠的身上,顾子忠反倒不着急了,将手作拢拳状,轻轻地靠在嘴边,轻咳了两声。
    上首的皇上早就知道顾子忠拿捏的什么关子,所以并不着急,着急的是坐在下方的一干人等,只要现在没有人选,他们可就是人人自危。
    魏庆宇见顾子忠半天不说话,到底还是忍不住开口先问了,“顾相有何见解,不如早些说出来,我们也好帮忙相看是哪家的嫡女,早做打算才好。”
    顾子忠这才收起了脸上漫不经心的神情,反倒有些嫌弃的看着眼前的众人。
    “着急有何用?想半天不还是没有想到嘛,老臣只是在思索这人是否合适罢了。”
    此时的顾子忠拿捏住了魏庆宇的心思,只能闭上了嘴。
    顾子忠见此,这才心满意足的开口。
    “皇上可还记得祖训上曾经说过,先祖刚刚打下这江山时候,将家中各个子弟都封王侯爵,其中便有一淮安王,他当年随从先祖上阵杀敌,也算立下汗马功劳,知是后辈小卒中,未有能出其右者,虽这爵位位一直延续至今,想必在座知晓的人并不多。”
    顾子忠此言一出,大家纷纷都在脑中开始搜索了起来,但是好在谢翊和顾子忠早就商量好了,一定要找到真是宗室的人,这样也不至于让人看出破绽。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大臣提出了疑问。
    “不知,微臣倒是听说过这淮安王,只是在十几年前,这爵位传到后代手上,便有败家子弟冲撞了贵人,这才使得先帝收回了王爷的宅子和下人,说是留了个淮安王的名头,其实与普通寒门无异,只是不知这淮安王家中可有适龄女子?”
    顾子忠立马反驳道,“这位大人就说错了,当年这王爷虽然冲撞了贵人,但先帝练及旧情,还是保留了居身之所,甚至因为这位王爷膝下有幼儿,又觉得他不能循规蹈矩,循律克己,所以便承诺等到膝下幼子长到成年,便会归还所有一切,微臣前几日在整理皇室卷轴的时候,正好翻出皇上当年所录。”
    说着,顾子忠就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件,恭恭敬敬的乘到谢翊手上,谢翊虽知道这东西是他们找人冒写的,但还是煞有其事的拿起信件,仔仔细细的将笔迹看完。
    “不错,正是父皇的笔迹。”
    说完,谢翊就把信封重新给装好,让贴身小太监给拿下去了,旁人就算是有所怀疑,也不敢直接当场说出来。
    “那这桩陈年旧事又和今日知识有何关联呢?”
    顾子忠笑得深不可测,笑眯眯的说道。
    “微臣前日曾去考察那幼儿,如今也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就已能通读四书五经,为人卑躬谦逊有礼,就连如今上京所有的青年当中,也少有出其右者,我看啊,就算他不承袭这爵位,不久之后,也能金榜题名!”
    众人听到这里有些不耐烦,我要找的是女子,你和我说这幼子干嘛?
    突然,顾子忠话锋一转,抛出了个疑问,“众人难道就不好奇,这般奇才是谁教出来的?”
    有人试探性的问道,“莫不是这家中有适龄女子?”
    “对了!”顾子忠看了不远处一眼,同意的笑了,正是他找来的托,“这淮安王家中只有两姐弟和老王妃相依为命,虽及笄之年不久,但小小年纪已经能将整个府邸安排的明明白白,上能侍奉婆母,下能教导幼弟,且从未与外有过什么争执,就连周围住着的人也是一致赞赏,而且为了母亲的好名声,还主动将一切功劳归功于老王妃身上,此乃义举,若是……”
    这一番话,不仅成功地为顾知微捏造好了身世,甚至还解释了为什么之前自己的名声从未外传过的原因。
    众人听到这里,眼前亮了许多。
    “若是能请此女,必能解这燃眉之急!”
    “只是……”
    顾子忠这话又勾起了众人的心,他重重的叹了口气,“只是如今,老王妃年迈,弟弟也尚且年幼,若是长姐在被远嫁,恐怕要被人诟病才是。”
    谢翊见时机成熟,直接大手一挥,“这有何难?父皇在病逝前,不就已经说过要将他们的东西全依数归还吗?那朕就赏赐他们母子二人长居天子脚下,并派去仆从下人好生伺候。”
    众大臣纷纷附和,“此乃国之大义,若是这女子真如顾相口中所说这般贤能,必然能理解皇上的用意!”
    “就是就是,若是我们能将这位女子的幼弟病母安置好,皇恩浩荡,就算是这位长女离开也能毫无后顾之忧!”
    “况且这也是为了国家大义,若是皇室中,尚有出嫁的公主,我们也不会想出这个法子,对不对?我们也是为了国家没有选择,想必这位长女必能理解!”
    一时间,就算是未曾听闻过这位长女事迹的大臣们,也纷纷赞赏了起来,恨不得把赞美天上仙女的词,都用在这人身上。
    众人议论纷纷,恨不得当场就把和亲的人选给定下来,就怕一眨眼这人就跑了。
    顾子忠与谢翊对视一眼,都差点没压住嘴角的笑意。
    就这样,在顾子忠的一再怜悯示弱加同情下,被蒙在鼓里的大臣们,将和亲的规格陪嫁和封号一堆再堆,甚至连着那偏远的王府,都得了不少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