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拜见皇上
作者:浩尼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最新章节     
    “太好了,有了信任,接下来就容易多了。”
    保命基本上没问题了。
    接下来要做的是与皇上保持一致。
    崇祯帝希望国家安宁,那他就帮忙实现这个目标。
    政策方面的事,现在还不适合他插手。
    但赚钱!非常重要!
    这次江南之行,李培恩花了不少钱。
    这些钱全都落入了郑军的口袋。
    李培恩对此只字未提,还提出新制的浓汤宝收入愿全部献给朝廷,给皇上。
    在回常州的马车上,李培恩自夸:“像我这样懂事的臣子,已经不多了。”
    杨柳掩嘴偷笑。
    “哪有人这样自我表扬的。”
    李培恩难得显露出几分少年模样,指着自己说:“我啊。”
    “哈哈哈。”
    马车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原本以为回到常州就能继续之前的建设,没想到李培恩刚到常州,皇上的圣旨就来了。
    “进京?我...?”
    李培恩顿时愣住了。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对他不信任,想除掉他?
    李培恩回忆了一下,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出格的事。
    不至于到这一步。
    “公公请稍等,敢问公公,可知皇上召见我,有何事啊?”
    前来传达旨意的,同样是个宦官。如果真要比较的话,他的地位比李培恩低得多。然而,李培恩对他并没有丝毫轻视,反而十分恭敬。他对自己身份的认知非常清晰。尽管他曾经风光无限,但现在魏忠贤已死,他做事必须更加低调。宦官看到李培恩的态度,深感感动。
    “哎呀,李大人不必如此客气,皇上的心思,我们这些下人是难以揣测的。”李培恩点点头,示意身旁的小厮塞给宦官一锭银子。“麻烦公公了,这点心意当作公公的酒资。”
    等传旨的宦官离开后,李培恩不敢耽搁,先去见了方广和方泽。“这次进京,局势尚不明朗,方广留在这里继续建立水军。你是个有才能的人,只是有时太过固执。”李培恩召来杨柳,对她说:“虽然义妹是女子,但心思细腻,如果你愿意,以后就担任军师,协助方广治理这个地方。”
    杨柳惊讶道:“我?我可以吗?”李培恩肯定地点头:“女子也能成就大事,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有困难,再来找我。我已经开始在这里初步建设,如果就此放弃,我会非常不甘心。”
    好不容易让这片贫瘠之地发展了工业,他绝不会轻易将管理得宜的地方交给别人。杨柳思考片刻,下定了决心。“义兄放心!”李培恩点头。
    他在各地巡查一番,然后去面见皇帝。路途遥远,走了很久才到达皇宫。李培恩特意找个地方梳洗一番,才去宫中报到。
    大殿上,皇帝高坐在龙椅上。“爱卿来了。”李培恩连忙跪下:“奴婢不敢。”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极低,甚至比之前更低。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引起皇帝的疑虑。果然,皇帝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皇帝首先详细询问了江南叛乱的情况。李培恩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处理的。“那些不过是乌合之众,冒犯天威,根本无法成气候!”奉承话,谁听了都喜欢,崇祯皇帝也不例外。
    询问完江南的事后,皇帝忽然问道:“你觉得,现在大明最缺少的是什么?”李培恩顿时冷汗直冒。他只是个宦官,皇帝为何突然问这种问题?是试探?还是有其他意图?李培恩不敢确定,半天都不敢回答。
    “嗯?怎么不回答?可别想糊弄朕!”
    李培恩听出皇帝的语气已有些不快。
    他只好在脑海中迅速地思考起来。
    皇帝这样问,到底想知道什么呢?
    又过了几息时间。
    李培恩才保持住自己的本意。
    “微臣认为,如今的大明,在当今圣上的英明领导下,已是国泰民安,只是在钱财方面,仍然十分匮乏。”
    崇祯皇帝听了李培恩的话,并没有生气。
    而是仔细打量了李培恩一阵。
    “照你所说,在常州或是江南,你都擅长赚钱吗?”
    李培恩依然实话实说。
    “禀告当今圣上,微臣确实擅长赚钱,君子爱财,微臣虽非君子,但也喜爱金银,久而久之,也琢磨出不少赚钱的方法。”
    他说这番话前已深思熟虑。
    彩虹屁已经吹得够多了。
    对于赚钱这件事,如果硬要说,是为了崇祯皇帝,为了百姓,那太假了。
    这样一个虚伪的人,是不会轻易赢得崇祯皇帝的信任的。
    于是,李培恩才如此回答。
    果然。
    崇祯皇帝并未生气。
    反而高兴地点点头。
    “看来爱卿是个实在人,没错,金银之物,哪个世俗之人会不喜欢呢,就连朕也很喜欢。”
    说到这儿,跪在大殿中的李培恩,对崇祯皇帝找他来的目的已经有了七八分的把握。
    他心想:看来崇祯皇帝也看重我赚钱的能力了。
    太好了!
    这就是他一开始就打算走的路。
    有了崇祯皇帝的支持,他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禀告当今圣上,微臣虽爱财,但请您放心,微臣绝不会用任何非法手段获取钱财,而且微臣想请求陛下赐予微臣一项恩典。”
    崇祯皇帝没有说话。
    而是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好一会儿。
    从一开始就在崇祯皇帝身后默默无闻的曹公公,此刻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暗自心想李培恩实在是胆大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