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梁山遗民
作者:一只粥粥   综武:开局嘉靖,成就万寿帝君最新章节     
    大宋有一词人,名唤柳永。
    其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传闻,在整个大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这表示当年柳永诗词的传播力。
    而自从靖康之便以后。
    整个大宋,便再没了能够做到如此地步的词人。
    但就在最近一段时间。
    一本书,却传遍了整个大宋。
    那便是《水浒传》。
    凡有人的地方,便必然有《水浒传》。
    学识之人,皆爱《水浒传》之诗词,文章。
    俗世之人,则爱《水浒传》之兄弟义气,忠义报国。
    虽然《水浒传》仅仅只出了前几十回,但仅仅只凭借着前几十回,《水浒传》便已然在大宋彻底风靡。
    然而。
    正当《水浒传》风靡大宋之际。
    一些人,也发现了书中的不对劲。
    尤其是一些有心之人,更是瞬间想起了当年靖康之变前的一些事。
    虽然那些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虽然靖康之变以后,知道那些事情的人也很少了。
    可是。
    书中写的那些人,现在可还没有起死完啊。
    水泊梁山。
    可没有随着时间彻底消失啊。
    当年水泊梁山上的那些人,现在可还有不少,还活着呢。
    ……
    大宋境内一处寺院之中。
    一名断臂头陀人正在打坐。
    然而,平常平静无比的寺院,此刻却喧闹无比。
    当然了。
    平常这院落也会有一些小孩。
    但大多都是不听话的小孩被父母之类的专门关在这里。
    可是向今天这样热闹,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
    毕竟。
    当地所有人都知道。
    这里有着一个很凶的头陀。
    而且,这个头陀曾经还杀过很多人,后来只是被朝廷赦免了罢了。
    甚至有更离谱的传说,说这断臂头陀,曾经是个吃人魔王,专吃不听话的小孩。
    当然了。
    这个传说主要便是为了吓那些小孩。
    常来寺院的大人,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院落中的。
    乃是当年朝廷敕封的清忠祖师。
    故而,除了一些香客什么的误入后边。
    断臂头陀的这个院子,便只会有一些不听话的小孩被放在院子里。
    意图用那些传说吓住那些小孩,好让自己得个自由,去做自己的事情。
    而因为六和寺一直以来的好名声。
    倒也没人担心小孩的安全。
    但他们那里想得到。
    之所以六和寺能有今日的太平与好名声。
    便是因为院子中的断臂头陀,曾经在这寺院中大开杀戒,杀出了一个碧玉无瑕。
    可今天。
    居然有个外地来的说书人。
    见到这里有小孩,居然主动过来给这些小孩讲故事。
    这才吸引了一大批小孩在外面喧闹。
    听着外边的喧闹。
    院子中的断臂头陀只是眉头微微一扬。
    但他倒也没做什么。
    毕竟。
    他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过这种热闹了。
    这让他不禁想起了很多年前的日子。
    但正当断臂头陀准备再度进入静心凝神的状态时。
    外边说书人的一句话,却让这位清忠祖师瞬间瞪大了双眼。
    “各位小友。”
    “既然你们还想听故事,那我便再将两个吧。”
    “咸盐碎语不多讲,表一表梁山好汉武二郎。”
    “我这就给你们讲一讲,这梁山好汉,行者武松!”
    梁山!
    武松!
    ……
    天波府。
    杨再兴看着面前捧着本书看的入迷的下人,杨再兴不由得眉头微微一扬。
    “你在看什么?居然如此入迷,连小爷我来了你身边你都不知道?”
    听着杨再兴的声音。
    那下人瞬间吓了一激灵。
    随后见到是杨再兴,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偌大天波府。
    与他们这些下人感情最好的,便是这位杨再兴少爷了。
    杨再兴看着面前的下人,不由得感到一阵好笑。
    随即,杨再兴便将地上的书缓缓捡了起来。
    此刻的杨再兴,心中也是十分好奇。
    他也想看看,什么书,居然能让人如此入迷。
    然而。
    杨再兴看到那书的一瞬间,杨再兴便愣住了。
    曾向京师为制使,花石纲累受艰难。虹霓气逼斗牛寒。刀能安宇宙,弓可定尘寰。
    虎体狼腰猿臂健,跨龙驹稳坐雕鞍。英雄声价满梁山。人称青面兽,杨志是军班。
    “杨志爷爷。”
    看着面前的书。
    杨再兴瞬间愣住了。
    这杨志,正是杨再兴爷爷一辈。
    当年的天波府,正是无比暗淡之时。
    杨志作为当代天波府家主。
    虽然有过落草,但最终依旧以征讨辽国之功,为天波府延续了一段时间。
    而杨再兴从小便是听着当年杨令公与后来杨志的故事长大的。
    ……
    石碣村。
    “你们快看!”
    “快看这书里写的什么?”
    一名赤身的少年举着一本书找到了他的几个同伴。
    “大哥,二哥,你们快看。”
    “这书里写了石碣村,还写了七爷爷他们呢?”
    “什么,七爷爷他们?”
    “什么书呀?”
    “《水浒传》。”
    “快,快把这书拿给七爷爷!”
    “对了,这书还写了水波梁山。”
    “莫非,就是那边那片?”
    “别多说了,快把书拿好!”
    ……
    二龙山。
    公孙胜看着面前的《水浒传》,微微一叹,随即便将《水浒传》轻轻合上。
    一旁的朱武。
    此刻也是满脸的复杂之色。
    “朱武。”
    “收拾收拾。”
    “三天后,我打算去见金州那位大明来的圣人,你随我一起去吧。”
    “看看我们有没有机会去见一见那位施耐庵先生。”
    公孙胜说罢,一挥手中拂尘,再度闭上了双眼。
    而朱武则是缓缓退下,前去收拾行囊去了。
    ……
    大宋皇宫。
    赵构看着面前的《水浒传》面色复杂,眼神之中,更是隐隐带有一股怒意。
    “这书,是那里传出来的?”
    赵构沉声问道。
    然而。
    在场没有一个人回答他。
    只因为,在场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书究竟是那里来的。
    但很明显,在大宋,这书绝对是一本禁书。
    这本书,已经对大宋的根基进行了动摇。
    若是当年大宋尚且强盛或许还没什么。
    可如今大宋成了这个样子。
    那么这本书,危害可就大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