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小天不见了
作者:夜雨听荷   穿书不可怕,凭自己改掉炮灰命最新章节     
    聚到一起不容易,饭后,几位好友又坐着畅谈了好一会儿,欧阳华二人才告辞离开。
    “凤姑,你让小天去城门口等着了?”
    “嗯,不是说陈城快到了嘛,怕他找不到家,我就让小天做了块牌子,去城门口守着了。”
    年前借着钱庄的送信渠道给京城的陈城送了信,问他是否愿意去跑行商,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信,说是春节后要来扬州一趟,当面交谈。
    其实,陈城走南闯北一年多,早历练出来了,哪里还需要巴巴的去接,不过这话翁晓晓没说出口。凤姑出于好心,是个热心肠,不能打击。
    年前忙坏了,年后翁晓晓便给自己放了大假。除了早上跑步没断,家里事儿都丢给了凤姑。每日午后,还要睡上一个多时辰,慵懒极了,仿佛又回到了咸鱼时代,
    凤姑也心疼翁晓晓,能自己解决的就不去叨扰她。
    今日聊的兴奋,也没了困意,翁晓晓便拿出了田庄的账本。年前汇总都是凤姑看的,也是赶鸭子上架,被逼无奈。如今空闲下来,还是要看看的,不能完全当个甩手掌柜。
    看账目的时候,翁晓晓把凤姑、春霞、秋月,小空都叫了过来,她要一边检查,一边现场教学。
    小天,小空,春霞、秋月,这四个都是凤姑从人牙子那里买回来的,名字也是凤姑取的。
    小天、春霞都十四岁,两个性子活泼,偏外向,又喜欢习武,就拜了凤姑为师。小空十三岁,练武的天分差一些,但是贵在憨厚、实诚。秋月最小,文静,心细,善女工,不喜欢习武,也没人勉强她。练不练武都可以,但识字是必须要学的,四人已经学完了千字文。
    账本是秋月做的,新手上路自然有不少小错误,翁晓晓把发现的问题一一指了出来,并告诉几人应该怎么处理,极有耐心。
    几人听得认真,还边听边记录,都是翁晓晓教给的学习办法。
    “秋月初次做账,记成这样也算不错了,值得表扬。但要戒骄戒躁,账目容不得半点错误,涉及到银钱的事情,多谨慎也不为过。”
    “是,秋月记下了。”
    “你们三位虽然不用负责记账,但是多学点总没坏处,尤其是小空。”若小空能力可以,翁晓晓是准备把外院交给他管着的,很多事情,她都不方便出面办理。但是这话还没有对他明讲。
    “是,公子。”
    “秋月,你记一下,给庄子添置四头水牛,让刘管事分配的合理一些,不准因为这个闹矛盾,使用顺序可以抓阄来定。牛的看护要落实到人头上,谁家没照管好,轻则不准再用,重则罚钱、收地。”
    “公子,牛这么贵重,找个专人饲养才能更尽责吧。不用给工钱,只把牛粪给他们做肥料,怕是都得抢着做呢。”
    这话有道理啊!
    “公子心善,可白白给佃户用也不太好,要收点钱,或者用劳力来换,他们才懂得珍惜。”
    翁晓晓笑着点点头,秋月、小空两个越发有做管事的潜力了,遇事肯动脑子就好。
    “凤姑,你带着小空去骡马市多跑跑,买水牛的事儿就交给你们俩了。”
    地包给了佃户,原本不用管这么多的。可翁晓晓心疼这些庄户人,才舍得出这一百多两去买牛。不过,总归那是自己的产业,土地是根本,产量高了,都得利。
    “好,交给我就是。”凤姑痛快应道,她也越发喜欢这个大家庭。
    “春霞,客房收拾出来没有?别忘了添置个炭盆。”翁晓晓提醒道。
    “公子,房间已经收拾出来了,放了新铺盖,炭盆没放,我等会儿就拿过去。”
    家里人不多,事儿不少,都是在身兼数职。但谁也没有怨言,当家挣钱的公子比他们还辛苦呢,他们有什么可抱怨的!主人家不打不骂,还教给这个,教会那个,吃的都是一个锅里做出来的,这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人家了,他们感激着呢。
    这边交代完,就各忙各的去了。闲着没事儿的就拿本书学习。
    可是天都黑了,出门的小天还没回来。
    就算接不到人,也不至于这会儿还不回来,怕出了什么意外,凤姑有些坐立不安,翁晓晓也担心不已。
    “姑,我们去城门口看看吧,干等着好急人。”
    “行,骑马去,快当。”
    听到这话,小空立刻跑去了马厩,给两匹马套上了马鞍。
    看看三个紧张的半大孩子,凤姑安慰道,“你们就守在家里,小天回来了,也不用去通知我们,我们一会儿就回来,大家别再走岔了。”
    三人齐齐应下。
    傍晚的街面上,已经少有行人了,骑马只用了两刻钟就到了城门口,一路上没看到小天身影,城门口竟然也没有。
    守城门的兵士还在站岗,凤姑走了过去。
    “军爷,我家的一个小厮,跟我差不多高,今天就在这里等人,出来了一天还没回去,几位可有印象?”凤姑掏出两块碎银子给了守城门的小官。
    城门官接过银子,问起了手下士兵,“你们谁看到了?”
    “头儿,我留意到了,那小子举个牌子等了很久,不过下半晌就走了,再没看到。”
    “大嫂,你可听到了?”
    凤姑点点头,不死心地问道,“小兄弟,他是自己走的吗?”
    “这就没留意了。”
    “哦哦,那多谢了。”
    凤姑过去跟翁晓晓说了说情况,俩人都是一头雾水。
    这大晚上的,去哪里找人?报官也要等到明天了。
    “翁晓,你原路返回没问题吧?我换条路回去,咱们在家碰面。”
    “嗯,先这么办吧。”
    二人在岔路分开。
    小天也是外地来的,亲爹死了没钱安葬,卖身葬父时遇到了凤姑。他在本地没有亲人,没有家,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能去哪里?
    翁晓晓实在想不通,回去时骑得很慢,边走边喊着小天的名字。
    可天都彻底黑下来了,没有灯光的暗处,什么都看不清,翁晓晓并不敢走小路,只能沿着大路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