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粒粒皆辛苦
作者:浮云飘飘   校园H文最新章节     
    第二天早上,我终于恢复出厂设置,重新精力充沛。起来洗脸刷牙,发现我爸妈已经在晒稻谷了。
    他们已经习惯了早起。
    在我和老弟还是学生的时候,是要自己带饭去上学的。
    往往天还没亮,我妈就起来把饭煮好,准备好要炒的菜。打扫卫生,洗衣服。
    差不多6点半,就炒菜吃早饭。
    用保温桶把热腾腾的饭菜装好,这样中午到了,饭菜还有一点温热。
    有的同学是提在手里,有的则是塞进书包背在背上。
    大家都是走路上学,有的甚至走上10多里路,才能到达学校。
    现在的孩子哪里吃过这些苦,车接车送,走几步都不想动。而且都是在学校食堂吃饭,也不用带饭了。
    今天早上吃的是面条,面汤已经调好,煎了三个荷包蛋。只要等锅里的水烧开了,就能下面条啦。
    面汤可以自己加盐或加酱油,有的人喜欢清淡一点,有的人喜欢多加味精。
    砧板上还有切好的小葱。
    小葱是解热祛痰的,能促进消化吸收,刺激机体消化液分泌,健脾开胃,增进食欲。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把它加在面条里面很容易熟,香喷喷的,味道贼好。
    也有的人喜欢加香菜。香菜可以驱风散寒,利尿健肾,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可能不喜欢吃,这要看各自的喜欢。
    很快水烧开了,我先下了两个人的面条。下多了面条容易粘在一起,很难熟,所以只能先下两个人的。
    没多久面条就熟了,我把面条夹进两个碗里。
    碗底是配好的汤,撒上一把小葱,再拌几下,两碗香喷喷的面条就上桌啦。
    再从剩下的碗里,夹出两个荷包蛋盖在面条上。
    我出去叫爸妈吃面,他们答应了一下,很快就会来。面条坨得很快,三五分钟就会结成一大坨的。
    我继续下面条自己吃。考虑到要割水稻,是个体力活,就多下了一点。
    用筷子不停的搅拌着锅里的面条,这样容易熟一些。再夹起一筷子面条,放碗里试试味道。
    恩,有点淡了,再加点盐。加点酱油,放点剁辣椒。哇塞,越来越好吃了。
    我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很快,面条熟了。我关了煤灶的封火盖,趁着锅里有热水,用竹刷子把锅刷几圈,再用冷水冲几下,锅就干干净净的。
    爸妈已经进来吃面了,我把我的碗端上桌。呵呵,我的碗里面条,比他们多多了。
    “云仔,吃完面把草刀磨一下,昨天割稻子都割钝了。”我妈说。
    “还有一丘田要割,争取今天把它搞完。”我爸也说。
    “好吧,我知道啦。”哎,又是苦命的一天。
    我拿着草刀来到磨刀石前面。磨刀石本来是平平整整,四四方方的。
    但磨久了,它就凹下去了,有了弧度,看起来像小船一样弯弯的。
    我浇了一点水在磨刀石上,开始磨刀。
    虽然草刀割稻子不快,磨的时候还是要小心,以免割到自己的手指。
    刀的正面好磨,按着刀背磨就行。反面就麻烦一点,得反过来才能磨。
    主要是把有小缺的地方磨平。用食指在刀刃上轻轻的刮,有点割手的感觉,刀就磨好了。
    如法炮制,我再把另外一把草刀也磨好啦。最后洗一下磨刀石,收工。
    换上昨天的长衣长裤,接上茶水,戴着草帽,穿着拖鞋我就出发了。临走之前,我抓了一把红薯干,边走边吃。
    剩下的这丘田在离家800米远的地方。我们叫它九分丘。
    顾名思义,它有九分田,差一点就是一亩了。
    路过菜地,边上有几棵橘子树,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橘子。
    我摘下两个,放在袋子里面沉甸甸的。这是留着等下休息的时候再吃。
    住在农村有一个好处就是:自己有地,可以种水果,蔬菜。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蔬菜。
    来到田边,下面两丘田是邻居家的,上面两丘是飞哥家的。
    飞哥,他老婆,阳大伯一家三人已经在割稻子了。
    我就甩掉拖鞋,从下去的这边开始割稻子。
    这丘田没有完全晒干,泥巴淹过脚踝,有的地方甚至淹到了小腿肚。一踩一个脚印,到时候打谷机就很难拖动。
    而且会搞得很脏,已经这样了,没办法也要把稻谷收回去。
    哎,恼火得很。没办法,开干吧。
    我妈来了也是不断咒骂老爸:“一天天的不知道在想什么东西,不知道早点晒田。这样的烂泥田害死人...”
    我爸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丘田它就是这样的,淤泥比别的田深一些。
    放水太早了水稻还没成熟,放晚了就全是烂泥。
    果然,我们把打谷机一放进去,踩脚台子就开始下陷。再站上去踩几下横杆,踩脚台子已经陷进去去了...
    实在是没眼看了。
    我继续割稻子,我爸则把打过的稻杆铺在打谷机前面。这样等下就能垫着稻杆往前面拖动。
    打谷机陷在泥里面,拖都拖不动。垫上稻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上午只割了六分田左右,还累得要死,因为这丘田,没有在别的田硬地那么好走。
    在这丘田里抱稻子到打谷机前面,踩一脚陷一下,脚底滑溜溜的,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我妈生气了,说:“烦死了,明年这丘田不要种水稻了,让它荒着吧!”
    我爸说:“行行行,明年不种它就是了。”
    现在跟我妈斗嘴,那是自寻烦恼。
    我们扛着装稻谷的蛇皮袋,往岸上走得非常小心。有的地方淤泥更深,甚至可以淹到膝盖,简直不可思议。
    还是六袋,每人扛三袋。弄到平板车上之后,我感觉精疲力尽。
    脚丫子上全部是泥,拖鞋都没办法穿了。只好找个小水洼,把脚上的泥洗干净再穿拖鞋。
    好在,明年这丘田不种水稻了。
    或许把它晒干,能种点果树苗在里面?这么大一丘田,荒掉了实在可惜。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妈。爸妈都说可以,等田晒干了,种点柚子树和梨树。
    中午吃完饭,我又睡了一个午觉。剩下没割的稻子不多,所以我睡到了下午三点。
    我们继续去九分丘里,把剩下的收尾。收尾完成,只有三袋稻谷。
    终于把水稻都收割完成了,不容易,太辛苦了。
    接下来就是把打谷机弄到平板车上,脏兮兮都是泥巴不说,还重得很。
    无视我妈在边上唠唠叨叨,我爸洗干净了脚,穿上拖鞋就拉着平板车往前走。
    路过一口塘,爸示意我和他一起,把打谷机卸下来,滚筒拆了,直接丢到塘里去。
    “先让它泡一会再洗吧。”我爸说。
    哦,原来是这样。要把它洗得干干净净,晒干,明年就可以继续使用。
    昨天晒的稻谷堆在左边,没晒干的堆在右边。
    现在我们要用木质风车,把晒干的稻谷筛选一遍。
    木质风车的基本构造是:顶部有个梯形的入料仓,下面有一个漏斗是出饱满的稻谷,侧面有一个小漏斗是出细小、瘪粒的稻谷,尾部是出空的谷壳。
    木制的园形“大肚子”藏有一叶轮,有铁做的摇柄,手摇转动风叶以风扬谷物,转动速度快产生的风也大,反之亦然。
    它是中国最精致、最复杂的传统农具,由风箱、摇手、车斗、漏粮斗、出风口等部件组成。
    在扇稻谷时,要两手紧密配合一致,右手要先摇动风车摇手,让风先扇出来,然后左手把搁条放下几档,让谷物从车斗底板开口处滚落下来。
    这时风即穿过纷纷漏下的谷物,把草屑杂碎从出风口飘出。
    饱满的谷粒比较重,则从漏斗口垂直滚下,落到接在漏斗口的箩筐里。
    飞出去的都是草屑,空壳。
    侧面出来的都是秕谷——即不饱满的稻谷,可以用来喂鸡喂鸭子。
    虽然卖相不好看,鸡鸭还是能吃饱的。
    爸妈将箩筐里的谷子用蛇皮袋装起来,明天要看天气,天气好就放在竹晒垫上再晒一天。
    天气不好,比如多云,就算了,可以留几天再倒出来晒干。
    把左边的筛选一遍收起来后,就把今天的稻谷倒在左边,再用塑料布盖起来。
    家家户户都在忙活着收割,晾晒稻谷。有的人家田多,稻谷堆在墙边堆成了小山。
    除了留下一部分自己吃,多余的会卖给米厂。
    城里人只看见剥了壳的一袋袋大米,却没看见,在田里辛辛苦苦劳作的农民的汗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