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流浪地球》春节档上映!
作者:武剑仙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最新章节     
    第221章《流浪地球》春节档上映!
    培养体系这种东西,也并没有哪个高校遮遮掩掩,这玩意一般都是公开的。
    但并不是想学就能学的。
    也不是学了就一定合适的。
    李景霖在国外所见识到的,探讨过的,研究过的特殊培养体系与更加科学的课程设计
    其实,国内高校的教授是知道的,并且也都深度研究过。
    但看,研究,和亲自尝试体验过,还是差了很多,所以,才会有教学交流这么一种说法。
    看,研究。
    或许能弄懂国外模式的框架。
    但并不代表能弄懂其中的底层逻辑与核心。
    国内想要设立一个小提琴博士点。
    难点,便在于如何借鉴国外的模式,结合国内的实情,然后通过什么样的师资力量,以怎样的方式推广下去。
    可这对于李景霖来说。
    很简单。
    而这天开大会。
    李景霖以个人的视角,给小提琴专业的各位领导教授,简单的阐述了一下自己的心得。
    “实际上,国外和国内培养的方式侧重不同,主要还是因为就业市场的原因。”
    “所以,也导致了在国外的培养体系中,对于针对性培养这方面,的确很发达。”
    “特别强的,个人风格明显的,会有独奏家的培养路线,这个方面和国内是类似的。”
    “而一些个人风格一般,但天赋实力仍然足够强的,可以培养成乐团乐手,或是室内乐,但国内这方面差的很多,乐团和室内乐其实并不那么发达,而且十分卷。”
    “这也是因为国内在指挥家的培养上,也有明显短板的因素。”
    “市场的问题,不是咱们能够解决的,不过,若是走咱们自己的特色的话,那么,博士点的设立,那就一定要卷起来,不然,含金量,是个很大的问题。”
    一席话。
    让不少教授们内心有些沉重。
    所谓的“特色”。
    无非就是一点。
    华夏。
    人太多。
    所以,天才也实在是太多了。
    由于天才过多,所以.独奏家出的很多,或者不如说,国内走独奏家路线培养体系的音乐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对乐团的乐手,室内乐的乐手,没有具体针对性的培养。
    导致很多卷不动了的独奏路线音乐生,被迫转行成为这些乐手,经验反而需要重新积累。
    更多的。
    其实还是走师范的路子。
    之所以很多高级别的音乐生愿意往国外走,不是因为不爱国,而是市场的问题。
    不少国内的天才,甚至卷的国外的天才们都苦不堪言。
    李景霖就是一个例子。
    这里面的问题有很多,也不是快速就能解决的。
    所以。
    不如直接把顶级属性直接拉满。
    既然培养体系单薄,大部分是以独奏来培养的,那么,就让这独奏开始猛卷,大幅度的去提升这方面的竞争力。
    “这么搞?”
    张毅教授顿时皱了皱眉。
    “没办法,这问题是连带性质的,若真想直接打造一个完美无瑕的博士点的话,反而需要整个体系大改,这样的大改风险太大,我能理解。”
    小提琴专业另一位方平教授开口支持了起来。
    听到方平教授这样说。
    张毅教授顿时也点点头。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在复杂的,变量太多的基础下,自然是要选择一个足够稳定,且能快速提升教育竞争力的方式出来。
    至于其他的问题。
    这真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更不是几个人可以解决的,因为那是动辄影响数百万学子们的大事。
    “咱们的音乐基础教育其实并不落后于国内,甚至完全反超。”
    李景霖微微一笑。
    安慰了起来。
    “真如果到国外知名的音乐学院走一圈,大可以发现,华夏的学生遍地,找一个亚洲面孔问一句,大概率会用中文回应你”
    “这些学生,就算有一半是花钱进的,但另一半,的确可以称为顶级天才的。”
    “这说明,我们音乐上的基础教育是极其先进的,只是由于太偏了,只擅长独奏家的培养体系,导致内部难以消化,只能往国外深造。”
    “哈哈。”
    会议室内传来了一阵轻松的笑声。
    李景霖的安慰,可绝不是拍马屁。
    而是真实的情况。
    无论是天才的数量,质量,还是硕士以下,早教以上的音乐教育水准,的确都高于国外。
    这还是建立在音乐课被挤压,老师经常生病的前提之下的。
    像国外?
    快乐教育,看似有音乐,但实际上没有。
    只限于玩。
    而精英教育,数量与比例上来说,远远不及。
    音乐学科的理论教学上,的确十分出彩。
    毕竟。
    一个普通的音乐艺考生,不说专业,只从乐理,视唱练耳等各方面,培训的都十分到位。
    而本科的教育,的确更是足够过关。
    之所以会有很多音乐院校走出来的明星,很文盲,这和教育资源与水准其实关系不大,毕竟,哪个专业都有混子,其他专业也不是不出新型文盲的。
    “可偏偏,我们没有一个足够强硬,足够霸道的高级独奏家培养体系。”
    当然,不会只挑好听的说的。
    面色微微凝重,李景霖开始严肃起来。
    “本科就是巅峰,硕士开始,竞争力便走低,博士上毫无竞争力,所以,从大局上来看,的确该从高端下手,提升竞争力,然后扩散到其他方向。”
    “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新博士点,快速打造成一个国际级别含金量的培养点。”
    众位老师点点头。
    华夏。
    自古以来,那就是文艺大国。
    文艺这方面,从来就没弱过。
    基础教育更是如此。
    无论是国外的乐团,还是在国外发展的那些知名演奏家中。
    华夏人属实是太多了。
    而且,平均能力上,的确高出太多。
    但,在高级阶段的培养上.
    的确弱势!
    几乎绝大多数博士以上的华夏演奏家都是国外培养,国外学位,李景霖也不例外。
    因为华夏没有。
    “而且,我还是得强调一个事情。”
    “现如今,咱们的音乐生,该学习的时候在练琴,但该练琴的时候,却在学习。”
    李景霖皱了皱眉。
    “音乐生,要参加艺考,要参加高考,前面两年很少上课,一直练琴,艺考,等到高三复习三个月,没时间练琴,要刷题,这无论是对文化来说,还是对琴技来说,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大环境是无法更改的,要以广大高考学生们为主,可对音乐生来说,高中,是渡劫。”
    “平日里很少学习文化课,一直练琴,这导致文化素养很难跟得上去,但还必须高考,于是,就抓紧在三个月内复习,琴却基本不练。”
    说到这里。
    李景霖叹了口气。
    能从这样的体系下,保持文化与琴技高素质的学员
    真的实在是太少了。
    那必须得是天才中的天才。
    “三个月不练琴,那就废了!退化的琴技,往往需要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才能重回巅峰。”
    “而三个月,又还是纯粹的为了应付考试,这能学到多少文化课的知识呢?”
    李景霖撇了撇嘴。
    “这样,文化课学不来多少,琴技还基本上是半废了。”
    “音乐学院大一新生的水平十分低,和他们在校考时候的水平完全不能比,退步明显,但文化课上几乎无进步,只能说十分的应试教育。”
    “每次大一新生们练琴,那感觉都跟摔断了腿刚养好,复健时期做康复运动是的。”
    李景霖的话,顿时让教授们沉默了。
    因为,这种问题,很难取舍。
    各位教授其实也知道。
    李景霖是十分支持“在艺考生的成绩上,对文化课方面加大比重”这一态度的。
    但这并不代表要牺牲琴技。
    “当然,我说的这些,并不是想要马上更改体系,我只是想说.”
    “我对于音乐专业博士的文化课要求是很高的,想在音乐上深造,你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文学,美学,哲学的素养,足够量的知识,但,绝对不能走艺考生的这种应试路子。”
    “学习与练琴不应该分开,练琴与学习都要长期保持。”
    众位教授听李景霖这么一说。
    顿时互相对视起来。
    忍不住连连点头。
    对于一位真正的小提琴演奏专业博士来说。
    就该文化水准与琴技并列前行。
    在培养体系中。
    缺乏哪一项都不行。
    时间过得很快。
    这段时间里。
    李景霖经常与专业院系的教授们进行开会探讨,探讨关于博士点建立的一些相关问题。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学术讨论。
    集思广益不外如是,李景霖的到来,的确给调研组增加了许多的方向,平添助力。
    而这么一晃。
    研究生初试的时间便已经过去了。
    音乐表演专业的研究生。
    在初试的时候,所考的科目,其实和其他研究生没啥太大的不同。
    思政,英语。
    两门专业课,中外音乐史论,和声与音乐分析。
    华夏音乐史50分,华夏传统音乐理论50分,西方音乐史50分。
    和声75,分析75。
    考,那肯定是考完了的。
    成绩,那得等年后。
    反正,这年能不能过好,那就得看心大不大了。
    作为导师。
    李景霖自然也不是完全没事干的。
    后续需要工作的事情也不少。
    而在年后,更是会十分忙碌。
    而过年了。
    李景霖回到家。
    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去搞电影票。
    临近年关。
    《流浪地球》抢到了春节档。
    无论是路演,宣传什么的,全都搞完了。
    只等大年初一,便能全国上映!
    当下,对于《流浪地球》的讨论热度,当真是居高不下!
    短短的几个片花,预告片,乃至于花絮,早就已经被运营的沸沸扬扬了起来。
    强力阵容,高水准,大制作。
    自然是吸引了无数人的视线。
    【《流浪地球》!冲冲冲!】
    【大过年的,看流浪片,芜湖!】
    【希望电影不要把钱全花在宣传片上了。】
    【恕我直言,但凡内容能达到宣传片的一半,我都特么知足了!】
    【是的,但凡能有一半,这绝对就是好电影!】
    在网友们热情讨论之下。
    郭导的动作也不少。
    各种人情,各种应酬。
    闲暇之余,和李景霖通了个话。
    “老李,这电影能上映,一路走来,是真不容易啊!”
    郭导这语气,一看就是喝多了。
    李景霖呵呵一笑,静静听着。
    毕竟这电影,给郭导的压力,的确是太大了。
    一路波折。
    在之前,也曾经发生过一起不小的事情。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
    原本的投资人,万大影视,投资后,又撤资了。
    若非郭导会忽悠,那电影可能真就要夭折了。
    撤资了《流浪地球》的万大影视,转而投了另一部老老吴出演的电影,并且,即将在春节档同期上映,对抗pk。
    结果,出人意料的反转来了。
    老老吴直接塌房爆雷了,在严打的基础上,原地升天,进入劣迹艺人名单。
    电影直接撤档。
    直接成为投资鬼才笑料的万大公子哥,那是直接气坏了,在微薄狂骂老老吴这b是真的坏。
    多少有种49年投咳咳,然后还被插了一刀的感觉。
    “真的非常感谢您啊!”
    “如果这一部亏了,我也没脸再麻烦您了。”
    “但如果赚了,那下一部,希望咱们还可以继续合作啊!”
    郭导不断的唏嘘着。
    反正,已经是临门一脚了。
    郭导直接躺平。
    李景霖撇了撇嘴。
    没说话。
    这语气,怕不是应该早就给吴靖打过电话了。
    自己还是不要嫌弃他好了。
    “儿子,走啊。”
    李父和李母收拾完毕,准备一起出门看电影。
    李景霖点点头。
    忽悠了几句喝成酒蒙子的郭导,便挂了电话。
    一路驾车来到影城。
    也没刻意乔装打扮,就是戴个镜框,黑色羽绒服,圆的土气针织帽,看上去像是个普通的路人。
    倒也没有被认出来。
    走在广场里。
    李景霖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于是,仔细的看了一眼手中的电影票。
    万大影城。
    乐了。
    嗯,问题不大。
    虽然有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但这电影票,那就当医药费了。
    带着父母排队检票。
    周围熙熙攘攘的全部都是观众,人数当真是堪称爆满。
    起晚了。
    下一章快了,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