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又见沈廷扬
作者:朱楼醉茶   晚明海枭最新章节     
    第173章又见沈廷扬

    大统历八月初,季风转换期悄然来临,林海北上舟山之前,在基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

    受阅部队包括已改名为陆军部的舟山营,还有海军部和淡水民政院下属的警备司,共计四千余人,其中有七成以上是海军部的水手们。

    多明我会的马丁内斯神父向林海提议,让第二舰队的指挥官卡伦也随米格尔一起前往马尼拉,因为卡伦是新任菲律宾总督胡安尼尼奥德塔沃拉的亲信,由他亲自向塔沃拉说明林海的实力,会显得更加可信。

    与此同时,马丁内斯和卡伦做了一个秘密交易,把基隆沦陷的一切责任都推到所谓的内奸瓦尔德斯头上,包括无玷圣母号被抢。这是第二舰队的旗舰,作为舰队最高指挥官,本来卡伦也是主要的责任人之一。

    而卡伦所要做的,就是协助多明我会一起说服塔沃拉总督,为了减轻回到马尼拉之后可能面临的罪名,卡伦同意了马丁内斯。

    所以林海才临时决定搞这么一个阅兵仪式,向菲律宾总督秀秀肌肉。

    “老瓦,你看我的兵怎么样?”当得知瓦尔德斯曾经是西班牙佛兰德斯军团的低级军官时,林海把他聘为了会友公司的高级顾问,这人已被自己的同胞出卖,永远不可能回到菲律宾或西班牙了。

    当然,所谓的高级顾问只不过是配合马丁内斯做戏,作为将基隆拱手献出的内奸,林海必须对他有所奖赏才行,但却并不会让他承担什么具体工作。本质上说,他只是一名被软禁的囚犯。

    “将军阁下的军队良莠不齐,大约有一千多人堪称精锐,另有五百人也不错,剩下的两千多人只能说很一般。”瓦尔德斯认为陆军部是精锐,警备司也不错,海军部的水手们则是很一般。

    一支军队的成色究竟如何,行家只要一眼就能看出来,虽然东西方的战术体系存在很大不同,但这仍然不是问题。相比起战术,后勤和纪律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更大。

    “是吗?那相比佛兰德斯军团怎么样?”林海接着又问道。

    “没有交过手,谁也不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瓦尔德斯避而不谈,他是十多年前在佛兰德斯军团中服役的,那个时候因为西班牙财政屡次破产,这支曾在尼德兰打出过一比一百交换比的欧陆精锐已经远不如往昔了。

    阅兵仪式搞完之后,林海正式授予米格尔全权特使的委任状,让他在风向合适的时候启程前往马尼拉,随后他自己便和欧左吉一起北上浙江了。

    他们直接来到了泗礁山,这里现在由海野左兵卫负责,张勇在抢完那批生丝之后,就被林海秘密派遣前往皮岛了,如今应该已经和后去的郑廷球取得了联系。

    泗礁山在平户的西偏南方向,两者的连线以差不多垂直的角度穿过盛行于东海的西北季风或东南季风。也就是说无论是南风季还是北风季,帆船都可以乘着横风往来于两地之间。

    石壁等人去澳门的时候,林海委托米格尔去找了一些七八十年前双屿葡萄牙人的航海日志,结果很幸运地找到了。

    有了这东西,加上林海的精确海图,就可以开发从浙江直航日本的航线了。

    林海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老阮,此时他已经在泗礁山和平户之间来回走了一趟,总共只用了十余天时间。

    在泗礁山送走欧左吉后,林海又北上崇明去见沈廷扬。北风季就要来了,他想在崇明和舟山各设一个移民招募点,以便加快淡水移民的速度,这是他此次北上的主要目的。

    “登万贤弟,一年未见别来无恙啊?”沈廷扬听说是林海来了,连忙亲自出门迎接。

    林海在舟山中中所上任的时候,曾经派人去请过沈廷扬,但当时沈父身上不好,沈廷扬只是托人带去了贺礼,并未亲自出席。

    开春之后,沈父病情好转,沈廷扬曾两次到舟山找林海,结果林海又都不在,所以两人实际上自去年初见之后还从未打过照面,只是互相留了几封书信。

    再就是郑廷球北上的时候,林海让他从沈廷扬那里买了一条沙船,以及棉布、粮食等北洋航线上最常见的货物。

    “托福托福,令尊的身子好些了吗?”

    “还是老样子,每年春夏之季都还不错,到了冬天就难熬了。”

    两人一边寒暄着一边进屋,沈廷扬连忙安排下人准备饭菜,林海来的时候刚好快到饭点,他是一点都没跟沈廷扬客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林海开始说起正事来:“五梅兄,小弟这次来崇明,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沈廷扬闻言道:“登万贤弟有何见教,沈某人洗耳恭听。”

    “蒙洪道尊关照,小弟在舟山招了些私兵,这个贤兄是知道的。”林海说着又道,“只是如今洪道尊离任,小弟这些兵在舟山多有不便,于是我便将这些兵转往福建海外的一处大岛上驻扎,只是这岛上人烟稀少,所需军粮都需要外购,因此小弟颇感吃力。”

    沈廷扬也知道林海招募私兵之事,听到这话还以为林海是来打秋风的,当即笑道:“贤弟练兵也是为了报国,沈某说过定会破家襄助,若是贤弟有需要,只管开口便是。”

    “不,不,贤兄你误会小弟的意思了。小弟当初说的是等我提兵北上时,还望贤兄助我。”林海说着又道,“如今我尚未去辽东击奴,如何敢厚颜向贤兄化缘?”

    沈廷扬闻言道:“既是如此,贤弟不妨明言,何事需要沈某效劳?”

    林海道:“小弟是想在崇明募集一些善耕作的百姓,去往福建海外屯垦。”

    “原来是这样,不知贤弟想招募多少人?”沈廷扬知道林海要招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否则根本没必要找上他,随便找个流民聚集处,神不知鬼不觉就能把这事办了。

    “小弟如今有陆兵两千,水兵三千,岁费军粮几近十万。此外小弟明年还想再招一些兵,以便早日北上击奴,因此这募民屯垦之事,小弟这里是多多益善。”林海一边说一边观察沈廷扬的表情,这事实在太过敏感,他也拿不准沈廷扬究竟会有什么反应。

    沈廷扬闻言沉吟不语,片刻后才道:“不知贤弟所说的那个海岛,究竟有多少田地?”

    “至少三十万亩是有的,我在福建已招募了上千家黑户前去屯垦,眼下北风季就要来了,所以我想在浙直等地再多募集一些人。”

    三十万亩地还不到崇明县在册田亩的三分之一,林海所说的仅仅是台北盆地的耕地数目,以免加重沈廷扬的疑虑。

    沈廷扬道:“三十万亩地,若是照江南的亩产,每年六十万石粮是没有问题的,不知贤弟想养多少兵?”

    “海岛土地贫瘠,这三十万亩地最多也就能出三十万石粮,我能收到的田租最多也就是十五万石,养兵一万也就到头了。”林海说着又道,“若是没有上万兵马,去辽东只是送死而已。“

    沈廷扬闻言道:“贤弟为何非要自己养兵?何不去京师活动一番,在辽东谋个军职,如此一来自有朝廷拨付粮饷。”

    林海摇摇头笑道:“沈兄有所不知,朝廷欠饷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然我煌煌大明,如何能让建奴跳梁至今?自今上登基以来,沈阳、辽阳、广宁接连丢失,辽东之地尽入奴手,但凡心怀国家之士,谁不扼腕叹息?”

    “今年正月,辽东不是打了个宁远大捷么?我听说老奴都被炮弹打伤了,或许命不久矣。”沈廷扬对林海的话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扫平建奴只是早晚的事。

    “宁远根本算不得什么大捷,菊花岛一万五千军民均被老奴屠戮,两千多条船被烧,这如何算得是大捷?朝廷所倚仗者不过坚城利炮而已,根本无力与建奴野战,不能野战,又何谈收复失地?”林海无情地击碎沈廷扬的幻想,此时大明上下还不知有多少人像他一样被虚幻的胜利所迷惑。

    觉华岛之役沈廷扬也是知晓的,听到林海之言后道:“那依贤弟之见,如何才能把建奴赶回老家去?”

    “我方才已说了,必须要有能与建奴野战的精兵方可,因此我才想先练就一支精兵,然后再北上谋个军职。”林海说着又道,“何况如今阉党柄政,林某也不愿去京师活动,唯有在东南蛰伏待机,等到众正盈朝之时,方可再谈建功立业之事。”

    “贤弟之言极是,当今为害天下者,建奴尚在其次,阉党才是腹心之患。”沈廷扬对林海前面说的话并不敢苟同,但对后面这句却深以为然,崇明在明代隶属于苏州府,而苏州士绅正是最为反感阉党的,所以才闹出了苏州民变。

    此时已是天启六年八月,苏州民变时被捕的两位东林人士周顺昌、黄遵素都已在两个月前惨死,颜佩韦等五个自首的乱民也在上个月被处斩。

    苏州百姓将这五人葬在了苏州城西阊门外的虎丘,历史上沈廷扬死后就是被家人埋在虎丘五人墓的西侧,很可能就是仰慕这五人的高义。

    林海于是顺着他的话道:“谁说不是呢?阉党一日不除,林某是决计不会北上的,好在宁远之战稍稍遏制了建奴的势头,我还有时间在东南练兵。如今也只能指望圣主早日幡然醒悟,一扫朝中妖氛,还大明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两人又聊了一会,最后沈廷扬道:“贤弟之意,沈某已知矣。只是募民屯垦之事颇为敏感,我还需问过家父的意见,再答复林兄。”

    林海见他这么说,当下也是无可奈何,若是没有沈廷扬相助,在崇明招募移民肯定只能小打小闹,否则崇明县令这一关就过不去。

    目前万华的移民已有两千多户,口数将近上万,海坛岛上愿意应募的百姓已经招得差不多了,陈游击正在周边几县替林海招人,但速度远不如之前快了,毕竟海岛上的百姓对出海的抵触要小得多。

    北风季就要来了,林海要想扩大移民来源,只能从浙直两地着手,其中首选的还是岛民,而岛民里面又没有比崇明更合适的了。

    因为崇明是长江上的沙洲,农业条件远比那些没有过境淡水的海岛要优厚,崇明的人口起码是舟山群岛的两倍,是海坛岛的十倍,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渔民的占比并不算高。

    更何况,林海还曾救过沈廷扬这个崇明土皇帝的命,若是能取得后者的协助,在这里招个几万人估计都没啥问题。

    当天晚上,沈廷扬在和父亲商量过之后,找到林海道:“募民屯垦的事还是得贤弟自己出面,但不要说是去海外种地,只说是开矿,如此一来沈某可保崇明县衙对此视而不见。”

    林海闻言道:“官府允许私人开矿么?”

    “民间私自开矿的并不在少数,有些大矿几万人也是寻常。”沈廷扬说着又道,“三十万亩田地,有一万户百姓耕种也足够了。”

    “成,就按贤兄说的办,我会尽快派人来崇明。”林海知道沈廷扬这是给他划了个道道,也就是说最多允许他从崇明招一万户黑户,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

    毕竟一万户算口数的话也得有三四万,若是按一船三百多人算,那得一百条大船才能将这些人都运到东番去。

    “多谢贤兄相助,移民所需的船只,小弟就从贤兄的船厂采购了。一百条能装三百多人的沙船,不知贤兄多久可以造好?”林海顺手又给沈廷扬送上了价值十多万两白银的沙船订单。

    戗风太麻烦了,林海并不想费这个劲,沙船在近海还是很好用的,载货性能也十分优异,这些船在东番都能派上用场。

    崇明的事办完之后,林海才回到舟山,结果却听到一个让他始料不及的消息――他林某人要升官了。

    据人口史专家曹树基《明代江南重赋的数据分析,以苏州府为例》一文,弘治十六年崇明县在册田亩为89.5万亩,另该文推算洪武年间崇明县人口约为17.3万人,我估计到明末时翻一倍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