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引爆北美的《火星救援》!
作者:顾屈屈   千禧大导演最新章节     
    《火星救援》真的太适合全家一起进电影院观看了。
    尤其适合北美家庭。
    中老年人们能从电影中感受到nasa曾经的辉煌和强大,年轻人们本就对太空和科幻充满了兴趣。
    当然,最重要的是,《火星救援》通俗易懂,没有任何观影门坎。
    而通俗易懂+题材轻松阳光,就代表着能够被市场大部分受众所接受。
    与原版《火星救援》上映首日票房只有1800万美元不同。
    吴渊的名字在北美科幻圈的号召力可正是十足的时候,再加上宣传力度的不一样。
    这辈子,《火星救援》上映首日就获得了3600万美元的票房。
    首周末三天票房更是破1.1亿美元,虽然没能打败还在热映中的《招魂》,但票房成绩也非常喜人了。
    到了首映的第二周,也是第一个完整周,《火星救援》彻底发力,七天票房2.68亿美元,不但夺得了本周北美票房冠军宝座,总票房也成功破3亿美元!
    好来坞的不少预测机构,都预测《火星救援》的北美本土票房应该能达到5亿美元,成为今年北美年度票房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而除北美外的其他国家,也在第二周大规模的开始上映,全球至少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拉开了《火星救援》狂潮。
    同样的,好来坞大片一般都会在北美、欧洲各举行一场首映礼。
    而欧洲的首映礼一般会选在英国伦敦。
    《火星救援》也是如此。
    伦敦,当地时间8月24日,影片《火星救援》举行了盛大的首映礼。
    吴渊导演携主演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凯特玛拉、克里斯汀韦格、肖恩宾、切瓦特埃加福特等出席。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该片演出的华夏演员巩利和王学祈也一同现身了首映礼。
    特别是巩利,一袭红裙的她十分惊艳,吸引了无数到场的英国媒体拍照留念。
    此外,英国知名男星詹姆斯麦卡沃伊也与妹妹乔伊麦卡沃伊亮相首映红毯。
    在伦敦办的这场首映礼,甚至要比在洛杉矶办的更加隆重盛大一些。
    或许这就是“在外头要面子”的表现吧。
    毕竟洛杉矶的首映礼对迪士尼来说是在自己家办的,伦敦的就是在外国办了,面子上必须拉满。
    而伦敦首映结束后,《火星救援》就在偶走开始大规模放映了。
    依旧是获得好评无数,被誉为“年度神作”,欧洲的科幻电影更少,特别是硬科幻电影。
    毕竟科幻电影只会诞生于科技发展欣欣向荣的国家。
    只有科技在蓬勃发展的国家,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信心,去描绘幻想未来科幻世界的样子。
    而老欧洲现在就像一个正在步入老年,别说朝气了,只有迟暮之气可言,怎么可能诞生出好的科幻电影?
    现在和未来,有且仅有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有可能源源不断的产出优秀的科幻片了,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产不出好的科幻片,不代表欧洲人就不爱看科幻片了。
    反而《火星救援》在欧洲的市场也非常大,因为吴渊在欧洲的名气非常高,再加上电影本身质量就很好!
    欧洲大规模上映的当天,《火星救援》就在整个欧洲取得了1000万欧元的票房成绩!
    这同样是已经好多年没出现的高票房了,半数都是英国贡献的。
    因为英国的电影票非常贵,贵到对英国人来说,看电影也算是一件有些小奢侈的事情。
    就是有不少欧洲影迷在看完电影后抱怨,为什么最后出手帮助nasa的不是欧空局。
    毕竟以现在的航空航天技术水平来看,欧空局还是领衔于华夏航天局的,虽然欧空局是一个联合机构。
    可吴渊却选择了抬自己老家华夏航天局一手,这让一贯骄傲和保持着“老贵族”格调的欧洲人们,有不少不满意的情绪出现。
    然而,吴渊根本不在乎这些小情绪。
    甚至他在参加了伦敦首映之后,就直接离开欧洲了,欧洲的主要宣传工作都是由马特达蒙来负责的,他拍拍屁股就回亚洲了。
    没办法。
    欧洲电影市场是真的已经如昨日黄花了。
    整个欧洲捆在一起,一年的电影市场可能还没华夏庞大。
    毕竟整个欧盟的人口才4亿多,哪怕加上非欧盟国家,也就七亿多人而已,和坐拥14亿人口的华夏根本不能比,和整个亚洲就更不能比了。
    在吴渊眼里,除了北美之外的主要票仓,那肯定是在亚洲的。
    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日本、韩国。
    人口大国华夏、印尼。
    东南亚的各个小国。
    这些国家的票房市场要嘛很成熟庞大,要嘛就是正处于一个飞速上升期。
    就这,还没算上关起门来自己玩的印度电影市场。
    “可惜啊,我们没办法打入印度电影市场。”
    “印度人真的太排外了,尤其是电影行业,好来坞来都没有用。”
    在回国的飞机上,吴渊有些感叹的对迪士尼派来负责配合大中华区上映的某管理层谈起了印度。
    宝莱坞真的是个神奇的地方。
    他们的电影完全自成一体,而且国家特色十分明显。
    很少有外国人会去看印度的电影,除了那部《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外,印度的大部分电影在国际上都是水土不服的。
    这里的水土不服并不是说剧情有问题,而是很多大卖的电影,都带有浓浓的印度文化风格、宗教背景。
    不是印度人,你根本就看不懂。
    而印度人也对外国电影不是很感兴趣,除非是本身就接触电影这个行业的,不然普通的印度观众影迷只看印度自己拍的电影。
    像再全球大杀四方的漫威电影宇宙,在印度就吃不开,屡屡被宝莱坞本土电影压着打。
    甚至外来的电影,在印度都拿不到多高的排片量,市场压根就不向你开放,保护宝莱坞自己本土电影的态度很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目前全球人口第二,未来人口第一的大国电影市场,却是和吴渊没什么缘分了。
    不管是他拍华语片还是好来坞电影,都进不去印度市场。
    除非他去宝莱坞发展.
    想到宝莱坞那些说着话就突然跳起舞的电影,吴渊打了个寒颤:“算了,印度人不欢迎我们就不欢迎吧。”
    “《火星救援》在东亚能成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