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废帝改元
作者:单走一张三   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最新章节     
    九月初十,董卓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
    卓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
    李儒读策曰:“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宣读完,何太后听到策文内容,悲痛欲绝。
    “完了!都完了!”
    昨夜宫中来一蒙面人,他替河间王开口问何氏后不后悔?
    何太后掩面痛哭,后悔吗?
    很后悔!
    可是没用啊!
    兄长死了,儿子也要被废了,何氏的荣耀仿佛触手可及,没想到一朝崩塌,万劫不复。
    都是贪心害了自己,也害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亲儿子。
    “还望先生救我母子二人于水火之中!只要跟河间王说”
    蒙面人摇头,“如何救?何氏能有今日,皆尔等一手造成,殿下不会管你们死活的。”
    说完,蒙面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
    董卓挥手示意甲士请刘辩禅位。两名甲士走到刘辩面前,请刘辩离开龙位,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
    刘辩悲痛无助地离开了自己的龙座,被两名甲士向外拉去,刘辩哭喊着叫着自己的母亲。
    接着又命人将太后去服候敕,皇帝都没了,还要你这太后?
    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
    可没人敢站出来说话。
    董卓是一不讲理的屠夫,面对在大义与自己小命之间做抉择,大臣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董卓才不管废帝母子二人什么样子,径自走到刘协面前,牵着他走上龙位,引众臣朝拜。
    就在这时,一老妇在侍从的搀扶下,缓缓步入嘉德殿。
    “今日如此热闹,怎么没人来请老身?”
    众臣见到来人,纷纷参拜:“拜见太皇太后!”
    董卓也甚是惊讶,“这位怎么来了?”
    说实话,若说在洛阳还有谁能让他犯怵,这位绝对位列其中,而且名列前茅。
    看太皇太后缓缓走来,董卓连忙行礼,“臣董卓,拜见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能活到现在,不是因为她多有魅力,而是她外面有个足够杀了洛阳所有臭虫的儿子。
    有她在洛阳为质,刘寒就不敢轻举妄动。
    但他们也知道,河间王是个疯子,如果逼他,很可能受到反噬,因此所有人都默契地选择无视这位的存在。
    太皇太后走到废后身边,冷哼一声,“瞧你这狼狈的样子,也配先帝的皇后?”
    随后又看到一旁怯懦的刘辩,恨铁不成钢道:“何氏的血脉,就是没用!”
    太皇太后讨厌刘辩吗?
    不见得。
    她只是讨厌刘辩身后那些只知道利益、只知道权势、只知道给他拖后腿的外戚和他那愚蠢而又歹毒的母后。
    所以,她才想着让刘协继位。
    太皇太后看着静静地在皇位上坐着的年仅九岁的皇帝,心里不是滋味,到底是自己带出来的,她懂刘协的本事,如今的朝廷都掌控在这些牛鬼蛇神手中,协儿作太平盛世明君尚可,乱世皇帝,他坐不住。
    皇宫大乱,朝纲败坏,不仅让何氏看开了,也让她看清许多事,能拯救大汉的只有自己的小儿子,而拯救的方法绝不是谈判,而是血与火的洗礼。
    何氏有罪,孙儿无辜,太皇太后不能见死不救,牵起刘辩的手,一脚踢向何氏,喝道:“起来!”
    失去一切的何氏,缓缓从地上爬起。
    “跟老身回去,别在这丢人现眼!”
    太皇太后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两边的朝臣,那厌恶的眼神,犹如大嘴巴子,扇在他们脸上,火辣辣地疼。
    “先帝啊,看到了吗?这就是如今的大汉!”
    说着,头也不回地牵着刘辩走出嘉德殿,“乱糟糟的,臭气熏天,回永安宫去。”
    董卓现在很错愕,之前那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豪迈,一下子被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太婆给打断了,关键是这老太婆自己真惹不起,若她出事,北边那位绝对会兴兵杀来!
    别看董卓自认为兵强马壮,那得分人,河间王,即使在羌人中,那也是不敢招惹的对象,凉州羌乱,河间王还没动真格,就派了四万人,一个月就屠了十万凉羌叛军。
    要是自己真惹了他,相信过不了一个月,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太皇太后走后,憋了好久,董卓这才下令:“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
    至于太皇太后,董卓一个字都不敢提,选择性无视。
    看着何太后跌跌撞撞的身影,董卓暗叹一声可惜,若太皇太后不出现,自己说不定真能体会一次皇帝的感觉。
    可怜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
    看着众臣参拜,董卓站在皇帝身旁,心里没由来地感到满足。
    人感到满足的时候,就容易卸下防备,董卓刚刚走下嘉德殿的阶梯上,站在阶梯上的校尉伍孚突然拔出匕首向他刺来。
    “董卓老贼!”
    董卓眼疾手快,左手一把抓住伍孚持匕首的手,右手一掌将伍孚击到一边。伍孚又一刀向董卓刺去,被吕布夺刀并将其扭住。
    众文武大臣试图走上前来,被董卓的甲士阻拦。
    有人心中暗恨可惜,当时那把剑离董卓的滚桥喉咙只有0.01公分,若再快一点,诛杀国贼,天下太平!
    吕布一掌将伍孚打翻在阶梯之下,董卓的侍卫一拥而上,将其擒住。
    董卓:“谁叫你刺杀老夫?哼!你敢谋反?”
    伍孚:“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有之?你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恨不得将汝宰割,以谢天下!”
    李儒从地上捡起伍孚的匕首,并递给了董卓。
    董卓毫不犹豫,将匕首刺向伍孚的胸膛。
    “匹夫!”
    “奸贼!逆臣!遗臭万年!”
    伍孚骂完便倒地死去,文武大臣对伍孚的被杀,无不感到悲痛和惋惜,也只有悲痛和惋惜,但究竟悲痛和惋惜的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是岁改元初平,董卓被封为相国,站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夜宿皇宫,秽乱内廷,引起了满朝共愤,天下同仇。
    “哈哈哈”
    董卓,终于体会到一次当皇帝的快乐!
    只有李儒最清醒,如今相国表面风光无限,但头上一直悬着一把剑,正如今日竟有人能无声无息地将这绢帛放在自己书房:“提醒一下董胖子,别太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