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河套腹地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最新章节     
    蒙省五原县?
    郭阳一时没反应过来在哪儿。
    好在很快就有人拿来了几幅地图,有全国的,也有五原县的。
    陈司长在地图上指出了五原县的位置。
    “五原县地处黄河几字弯外侧,河套腹地,阴山脚下,现有耕地面积230万亩,是巴盟主要的粮食产区,以种植小麦、玉米、葵花为主。
    近几年,当地常年超量引用黄河水灌溉,造成土地盐碱化十分严重。
    人均土地的一半受盐碱危害,土地产出极低,严重影响着当地农民的家庭收入。
    五原县已经在鼓励农民种草,对种草农户进行补贴,引进了草颗粒生产线,和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合同。
    没有水,就担水浇树,还用一年时间,挖通了10里长渠,引来了水。”
    而且,因连年使用化肥,农民只种地不养地,导致土壤板结硬化,耕作性能差;
    连年使用大车翻地,犁底层深厚,土壤通气透水性差,根系难以下扎,作物易倒伏。”
    “老向,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有草案了没?”
    “但你小子好久没来了,挖的水渠早就干涸了,现在都是靠机井浇水。”
    郭阳好奇的问道:“华叔,这果园20年前真是流沙?”
    毕竟大多数农户对盐碱地改良技术没什么研究,对苜禾1号更是极为陌生。”
    郭阳点点头,表示认可。
    随后郭阳又问道:“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
    “林地有500多亩,果园有200多亩,现在主要是我儿子在打理,我平时就到树林里走走,看看这些树,看看孩子们,心里就觉得敞亮。”
    但仅靠县里的力量是有限的,撂荒的土地依然年年增多。
    “那感情好,水果管够,管够,随便吃。”
    邱振东笑着接过话头,
    这确实是块硬骨头!
    向天山跟着说道:“五原县盐碱地的盐分类型比较复杂,各种盐类都聚积于同一土层。
    具体的盐碱地改良专项资金政策还在研究之中。”
    果园里,梨、桃、杏、李、沙枣等各种果树都有,品种繁多,梨更是有十几个品种。
    看着华叔思考的摸样,邱振东知道他真动心了。
    “算你过关。”
    两万亩苜禾1号的大卖,更是让他的内心火热。
    五原县农技推广中心的负责人邱振东,是土生土长的河套汉子。
    没一会儿,几人便走进了果园。
    “后续村里的低产田地和盐碱荒地主要就是流转给他们。”
    “陈司长,五原的盐碱荒地并不是完全连片的吧!
    应该是分散在各个村镇,由于盐碱过重,村民撂荒而逐渐形成的盐碱荒地。
    向天山笑了笑,道:“对症下药呗。”
    “哦。”
    “20年前?流沙?”
    这是近年来,五原县最常见的景象。
    30年的合同流转时间,能寿终正寝的毕竟是少数。
    “苜禾1号真有那么神奇?”
    “盐碱类型以混合物为主,那改良措施就以综合措施为主。”
    但两年时间,盐碱地霎时变成金疙瘩。
    循序渐进,引领者。
    “收入还行,一年果园能卖四五万。”
    计划改造面积超百万亩!
    而第一期主要是针对县城西郊及更远处的盐碱和沙化土地,涉及面积超50万亩。
    这时,林部长敲了敲桌面。
    对高等级的种子,对自然能量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苜禾农牧在盐碱地治理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说到收入的时候,尹少华笑眯了眼。
    在周边地里转悠了半天,基本算是摸清了周围的情况。
    这难度一下子就降低了。
    最终嘉禾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时的双桥村也是这般荒芜,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犹如积雪覆盖。
    一边含糊的问道:“就这么摘了吃没事?”
    以苜禾的经验,苜禾1号种子贮备也够,只需要1-2年就能完成改良成良田。
    “那是果园,这几天苹果梨应该成熟了。走吧,带们去尝尝鲜!”
    陈司长说道:“政策上肯定有扶持,当地政府也会大力配合。”
    郭阳已经倾向于答应下来。
    项目分三期建设。
    “前五年租金免费,或者是由地方财政承担。”
    百万亩确实很诱人,但企业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
    最终,一份事关五原县200多万亩盐碱地的改良计划流露了出来。
    林部长说道:“部里只能协调水务、交通、住建、规划、国土、供电等部门,多部门合力,整合项目资金。
    走在田野里,满眼都是荒芜,盐碱地和沙化并存。
    陈司长沉吟了下,说道:“涉及的农户太多。”
    “这里盐土含盐量大部分超过1.0%,作物很难出苗,只能种植向日葵,产量仅为正常的30%~70%。
    但面对广袤的盐碱地也时常一筹莫展。
    郭阳心想,正常来说,5年时间刚好能够让盐碱地变为良田。
    郭阳说道:“华叔,有没有兴趣再买个几百亩地呢?
    这次的盐碱地改良项目县里有很多配套政策,取水设备、草籽,甚至还有直接的补贴。”
    没钱买树苗,他们就到附近的林场,把林场丢弃的不合格的两年生、一年生抱条捡回来,泡一个星期,种在自己的沙地里。
    郭阳试探着问道:“采用怎样的运作模式呢?农户的土地流转给嘉禾吗?”
    尹少华连连点头,又顺手从树上挑了几个好果子摘下来。
    郭阳仿佛想起了两年前。
    当时这里水没有、电没有、路不通,仅有一个倒了一半的小土房。
    郭阳咬了口,肉质细嫩清脆,果汁含量多。
    突如其来的惊喜,五原县政府一时被砸蒙了头。
    五原县就很典型,盐碱、沙化等土地问题严重,又是自治区的商品粮基地。
    由部里牵头,嘉禾的专业团队和地方政府多次磋商具体的投资协议。
    比如说眼前寸草不生的光板地,就是钠质碱化类盐碱地,不透水,降水后积水严重。”
    这骨头太硬了,很可能崩坏了牙口!”
    郭阳赞叹道:“佩服!佩服!这果园和林场面积不小,一年要挣不少钱吧!”
    “盐碱地改良项目啊,村里已经在宣传了吧,这几位就是嘉禾集团的老总。”
    被称为华叔的老人打量了几人一番,“考察什么?”
    尹少华像大公鸡似的昂起了头,哼哼的说道。
    郭阳盯着地图看了会儿,大脑飞速运转。
    这时,林子里传来树叶抖动的声音,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走了出来。
    “华叔20年前从林校毕业时,这片沙地没人治理,华叔就主动承包下来种树。
    有上层背书,
    最大的问题就解决了。
    让投资协议的谈判很顺利,
    县里能给的政策支持基本上都给了。
    “华叔,我没说错吧!这些话你每次喝了酒都要说一遍,我都熟记于心了。”
    郭总不是喜欢啃硬骨头吗?我想五原县应该合你口味。”
    邱振东疑惑的问道:“会不会太简单了,不用施有机肥,脱硫石膏或则磷石膏之类的吗?”
    在县城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
    郭阳看到前面不远处有片林地,飘来阵阵清香味。
    农业部想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带领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
    郭阳自然得趁机提条件。
    邱振东从树上摘下几个梨递给众人,果皮呈黄绿色,形状不是很好看。
    外表敦厚,性格豪爽。
    郭阳笑了笑道:“听起来情况比双桥村要好些。”
    “那是?”
    至于100多万亩盐碱荒地,郭阳又仔细看了看五原县的地理图,顿感棘手。
    现有的50亩以上的连片种草示范田超过50个,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万亩。
    项目勘察团队由苜禾和五原县农技中心组成,同时农大及农科院作技术辅助。
    双方初步达成了意向。
    五原县城西郊。
    “不会让你失望的。”
    而在盐碱荒地的四周,就是农户们耕种的低产盐碱地。
    “土地整理、完善排灌水系统依然是必备条件,其它就是常规的深松旋耕、施用秸秆、掺沙等。”
    等改良好了,
    村民又该跳出来了,地方政府也就有了收回土地的契机。
    他跟同学借来水准仪,测高程、看地表地貌、查地底结构,最后发现这里是沙盖楼地。
    在这盐碱和沙化并存的土地里,看到了一片绿地,郭阳也颇感新奇。
    “没事,20年前我就经常来这儿,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流沙。”
    “我说是谁这么大胆子,原来是你啊,东子。”
    而在脚下,便是被固定住的流沙。
    还不错。
    “盐碱荒地的租金怎么算?”
    “华叔,今天在这边考察,口渴了,就摘几个梨吃,还是那个味道啊!”
    要种树,就要先平沙丘。没钱雇推土机,华叔一家人就靠一副独轮车和扁担往外挑沙平地。
    “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尽撂荒。”
    “至于合同问题,有部里背书,至少短期内是不用担心的。”
    盐碱地面积超过了200万亩!
    “盐碱地改良是国家战略,部里也打算打造一批盐碱地改良典型项目区。
    邱振东却并不乐观,“盐碱就像一个漂亮少女身上的疥癣,已经到了需要彻底根除的时候了。”
    再用2-3年回本,剩下的时间,就是净赚的。
    但不一定全部交给嘉禾,地方也可以采取种植大户流转、村集体合作社等形式集中经营管理。
    林部长挑了挑眉,也大概摸清楚了嘉禾的顾虑。
    所以看似有100多万亩盐碱荒地,但这个村子撂荒2000亩,另一个村子有1000亩。
    坚持土地集中流转是正确的。
    “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
    嘉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领者的作用。
    但于企业而言,存在着太多未知的风险。
    郭阳瘪瘪嘴,
    土地不是嘉禾的,嘉禾又何必要去趟浑水呢?
    正色道:“只有土地集中流转,才方便统一经营管理,才能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随行几人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
    郭阳连连摇头。
    通过谈判,苜禾农牧和五原县签订了盐碱地治理改造的投资协议。
    “不用,有苜禾1号就够了。”
    郭阳抿了抿嘴,意思是得自筹呗!
    但显然,作为自治区商品粮主产基地,现有的100万亩盐碱耕地是不可能给嘉禾的。
    事业上的成功,以及华叔坚持不懈、刻苦耐劳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下一代。
    他的儿子,甚至女儿一家都有投入到土地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