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电视台来访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最新章节     
    突如其来的升职,让余小川的脸上绽放出了笑容。
    2002年进入苜禾,近3年的时间里,从最开始面对外商时的卑微,到如今外商渴望从他手里拿到订单。
    尤其是日韩,前几年国内出口的苜蓿产品不达标,让其彻底的倒向了美洲和澳洲。
    能把市场抢回一丝。
    所经历的辛酸只有他清楚。
    他也是农校毕业的,当时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进体制内。
    徐小雪看到她的老父亲坐直了身体,一扭头,便看到审视着她的宁彩娟。
    只有他,贪慕企业的高工资,没想到,所经历的几家公司,不是倒闭破产,就是老板跑路。
    ……
    沉吟了下,
    结束了和余小川的通话。
    华夏农业路在何方?
    余小川了然,“农业部不是每年也要利用苜禾1号改良土地吗?产出的牧草也不少吧。”
    听了郭阳的解释,几人不置可否,你是育种者,你说了算。
    京城,某座大院里。
    没等一会儿,一辆白色的商务车便到了跟前。
    从车上下来六个人。
    邓成嫌弃上了。
    初夏的盐碱滩上就被铺上了一层绿色,翠绿的苜禾1号从厚实的土壤破土而出。
    而对于郭阳来说,苜禾农牧销售副总的位置一直是空缺的。
    “好,我是华夏科学报的记者赖敏君。”赖敏君留一头短发,面容较为的朴素。
    有男有女。
    “这里面有20万亩盐碱地改良前的影像资料,改良过程中的工程记录,改良后紫花苜蓿种植一年、两年的成效对比,以及今年的航拍资料。”
    培养客户的认知,虽然很缓慢,但郭阳知道余小川说到了点子上。
    郭阳也收敛了笑容,
    “哦,那苜禾1号‘吃盐’的特性是怎么来的?”赖敏君的语气里充满了怀疑。
    嘉禾集团在陇省九泉探索出了一条牧草‘吃盐’的道路,在几乎所有作物都无法正常生长的重度盐碱地上,每亩收获2.5吨干草,并带走四百多斤盐。”
    “你好,我是郭阳。”
    郭阳点点头,“现在有多少头牛了?”
    余小川默然。
    新种奶牛,指的是经过种子商店精品奶牛种质基因授种的奶牛,当初那份种质基因共授精了100头奶牛。
    “你觉得这几起案列引起了相关质检和工商部门的重视了吗?”
    不知何时,
    徐挺打趣着,“哟,今儿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随后某一天,地里突然多出了几百台工程机械和众多工人劳作的身影。
    牛是单胎动物,自然条件下一胎只产仔一只,除非是用超速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
    但随着镜头的拉近,才看清,那是盐。
    余小川作出的工作成绩值得这一个位置。
    “呵呵,上面领导很看好嘉禾,特意提醒我们来做专访。”
    哪想到,只是三年。
    郭阳早早的到了草场上,趁时间还早,独自溜达了起来。
    纪纲深吸了口气,“郭董,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写这篇报道了。”
    “那可别,我就跟着看看新闻。”
    长期从事国际贸易,让余小川对转基因很是敏感,这也是最常见的贸易壁垒,日韩都对此有所限制。
    三聚氰胺啊!
    犹如一把悬顶之剑,
    对整个奶业来说都是灾难。
    闲聊了一会儿,新闻便开始了。
    还好,他家的小孩吃的是苜禾自己生产的奶粉,也算是员工福利了吧。
    郭阳有点懵,
    “这是多了个小迷妹吗?”
    郭阳自然是知道的,
    随后,郭阳又拿出一张光盘递给纪纲。
    郭阳认出了来人,丁吉,苜禾种牛场的场长,负责新种奶牛的繁育。
    向天山眉头一舒,“刚好,老板今天到的九泉。”
    余小川不解,疑惑道:“现在国际市场上需求旺盛,苜蓿进口国不断增加,进口国的需求也在增加。
    华夏科学报是华夏科学院主管,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报纸。
    一一问好。
    余小川还是有点放不下。
    牛群大大小小的混杂散落在牛栏里,一时也数不清。
    华夏对转基因作物也有严格的管理条例。
    “再交给你个任务,暗地里查一下国内劣质奶粉的情况。”
    徐廷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徐小雪则是心不在焉的看着电视,宁彩娟则是观察着女儿。
    邓成顿时精神了,
    一旁的向天山也诧异了一瞬间。
    “老板,老板!”
    前面十分钟,依然是领导们很忙,不是出国就是下乡。
    ……
    省里啊,逼格不够
    翻来覆去的都是那些报道,有什么意思。
    一上午的时间,郭阳带着几人从草场,到实验室,加工厂,奶牛场,乃至于原种扩繁田,都挨个的看了遍。
    问题频发,给人的感觉就是,总是查一个问题不查到底,总是留有‘沉渣泛起’的可能。
    她仿佛注意到了徐小雪的小动作,瞟了她一眼。
    主持人说着字正圆腔的开场白,
    “很复杂,我想你可能听不懂。”郭阳丝毫不客气,苏国洲我都敢怼,还怕你!
    两年半时间,由100头增加到400头,这也算是比较快的速度了。
    “呵呵。”
    十几分钟后,
    良久的沉默。
    哪知,省台记者给了他个惊喜。
    郭阳的心情大起大落。
    草场上。
    郭阳沉着张脸,估摸着又是学术界的争端,还是苏国洲吗?
    老师要和他争夺草业的院士名额,也只和他有利益冲突了。
    “我是来打前站的,明天华夏科学报和陆台的记者会前来采访。”
    所以,苜禾的种牛场并没有引进超速排卵和胚胎移植的技术。
    “嘉禾集团确实在转基因领域取得了成果,但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苜禾1号不是转基因作物。”
    绿草茵茵,空气里飘荡着泥土的芬芳,青草的清香,直叫人感到心旷神怡。
    赖敏君语气不善:“郭总,我想问一下,苜禾1号是转基因作物吗?”
    兴奋的声音传来,郭阳闻言看去,是个脸熟的青年。
    郭阳嘴角微微上翘,“确实,喜盐也是一种生理需要嘛。”
    在划定好的牛栏里,郭阳还看到了啃食青草的奶牛。
    一路上,郭阳碰到了早起忙碌的员工,晨起散步的村民。
    “而且,只有高产奶牛才饲喂苜蓿,其它奶牛只能吃粗饲料,养殖户缺乏对苜蓿的基本认知。”
    田块成方,沟壑纵横的灌排水渠,像是血管一样匍匐在大地上。
    中间十分钟的剧情通常都是全国人民很幸福,不是致富就是丰收。
    但华夏科学报,却暂时想不透其来的目的。
    向天山表示理解。
    郭阳楞了一下。
    嘉禾正试着把植物中的抗旱基因克隆出来,转入到乡土草种之中,这就好比给乡土种换了个心脏,让其更好的适应干旱、盐碱化和贫瘠的土壤。
    徐小雪也露出了像猫一样好奇的表情,盐碱地改良项目早就如雷贯耳。
    工资倒是越涨越高,
    徐小雪对这老熟了,目光转移到电视上。
    土地资源的约束性,决定了能提供苜蓿出口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
    没一会儿,郭阳就知道了这事儿。
    数台大型收割机正繁忙而有序的穿梭于牧草基地进行收割作业。
    “嘉禾目前对转基因的研究主要是在退化草地的改良牧草品种上,荒漠里存在着一些抗逆性极强的植物,
    规划整齐的牧草基地绵延数十里,如巨龙般俯卧的指针式喷灌机游走于田间地头,返青的苜蓿草翠绿旺盛。
    “最好能现身说法,比如苜禾农牧的奶牛,年产奶量就远高于国内的平均水平。”
    “行,那就去做吧!”
    “国际市场依然会是嘉禾苜蓿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市场。”
    美极了。
    “403头,其中两百来头牛犊。”
    “你都知道那是改良土地,那能有多少产量?而且改良好也是以种粮食为主。”
    仓储区,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各类饲草产品打捆装车,发往世界各地。
    如今,我们好不容易将失去的东亚市场拉回了一点,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
    其中有个他熟悉的身影,徐小雪。
    陪同的余小川皱起了眉头!
    一来就问转基因,怎么有点想挑事的感觉。
    但他也曾一度感到迷茫。
    略有点失望,来人是省台记者。
    “当然可以。”
    “不够,远远不够。”
    “你明天倒着看,我保准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
    让他意外的是,女儿和媳妇宁彩娟也在客厅,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候着电视。
    几天后。
    郭阳说道:“苜禾今后也要注意发掘国内的苜蓿市场。”
    柳丽多解释了句,“主要考虑到郭董是苜禾1号的知识产权人。”
    “其实我已经有思路了。”
    “所以,我认为开发国内市场,最主要的是培养客户,帮其分析饲用苜蓿等级和牧场收益的关系。”
    不一会儿,就到了那熟悉的一幕,她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儿看看老父亲,竟莫名的有点激动。
    机缘巧合下,他被猎头挖到了苜禾农牧。
    但苜禾1号却是有它独特的抗盐机理,和人一样,植物有不爱吃盐的,也有‘嗜盐如命’者。”
    余小川愣住了,劣质奶粉?
    “继去年徽省之后,今年湘省倒是又出了两起大头娃娃事故。”
    很快过了前十分钟,
    营收大增的喜悦迅速被冲淡。
    郭阳笑了笑,“别纠结了,想想怎么搞好国内的市场吧。”
    “苜禾1号口味挺重的。”徐小雪感慨着。
    “满园春色关不住,盐碱地变‘聚宝盆’,从曾经的戈壁荒凉,到如今的满目青绿。
    “陆台,纪纲。”
    邓成翘首以盼的等来了记者。
    “说不准等会儿我还能上镜呢!”
    郭阳对余小川越来越惊讶,能说出这番话,说明他是真下了功夫去研究国际市场的。
    郭阳看着恢复了正常神态的赖敏君,心情也平复了些。
    但那样的危害更大,首先是母牛大概率废了,其次双胞胎的牛基本上百分百是弱牛。
    傍晚6点58分,徐廷像往常样,泡了杯枸杞大枣水,便坐在沙发上等着看陆台新闻。
    这话似乎是点醒了赖敏君,徐小雪也上前拉着赖敏君。
    徐小雪悄摸着做了个调皮的表情。
    和丁吉闲聊了两句,郭阳感觉陆台的记者差不多快到了,就回了办公区域。
    郭阳不耐烦了,反手甩了份早准备好的资料给她。
    “但农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国内养殖业发展迅速,对饲草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
    陆台的镜头从一片辽阔的盐碱滩开始,远远的望去,地里白花花的一片,像下雪了一样。
    期间,赖敏君还在旁敲侧击的打听着嘉禾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事。
    陆台的纪纲出来做了和事佬。
    郭阳眼皮跳动了下。
    “说来听听。”赖敏君争锋相对。
    并且随着对生物质能源的强劲需求,这些国家能出口的苜蓿也是越来越少。
    之所以耐心的解释,主要还是为育种研发实验室做准备,后续可要拿出一大批特性各异的牧草种子呢。
    镜头的进度很快。
    第二天。
    徐小雪感受着现场微妙的气氛,不禁胡思乱想,君姨不会是因为我吧!不至于啊,我应该没说啥吧?
    赚大钱从来就不是农业的第一目的,嘉禾要想走得更长远,就要始终有这种觉悟。”
    从种植,到销售,从经理到副总,从零到一,从国内到国外,余小川的心态在转变。
    余小川说:“我发现国内的苜蓿进口商既看不上国内的苜蓿干草,但进口时又喜欢买最次的三级干草。”
    也只有掌握了转基因技术才能说得过去。
    级别很高。
    “用于宣传的技术资料我们也准备了一份,有需要的话直接复制粘贴就行。”
    “转基因作物需要特殊的审定,嘉禾可没这个胆子。”
    昔日盐碱戈壁,如今变身万亩草海。
    得!嘴角翘太高了。
    国内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瘦肉精,染色馒头,苏丹红,以及最近又再现大头娃娃。
    至于陆台,华夏谁不懂啊!
    “明天采访的重点是苜禾1号,我想郭董事长参加采访会更合适一点。”
    他对这些采访也兴趣不大,有这功夫,还不如多下两把象棋来得更有趣。
    “说说看。”
    这份资料,很多苜禾的员工也是头一次看到,老员工的回忆涌上心头,和新来的人不断吹嘘着过往。
    不一会儿,朝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为辽阔的草原渡上一层金色。
    徐小雪眼睛里也冒着小星星,天玉1号带来的震撼还未消散,苜禾1号又来了。
    奶牛的被毛短,细致有光泽,成年母牛ru房大而丰满,一看就是产奶的牛。
    郭阳年轻的身影突然就变得伟岸了。
    走之前,她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真棒!华夏需要你这样的企业家!”
    纪纲惊诧的接过光盘,“现在能看吗?”
    郭阳有条不紊的回答着。
    此刻的徐小雪不复当初的英气洒脱,反倒像名淑女,乖巧的陪同在一名面容朴素的中年妇女身旁。
    对于陆台的来访,他不意外,从农业部参与苜禾1号推广时,就有预料会有这么一天。
    难得啊!
    “小雪,你要看啥?我给你换。”
    主持人的声音不断传来,
    “深耕荒漠,励精图治,砥砺奋进,短短几年间,嘉禾集团硬是将茫茫戈壁变成了二十万亩人工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