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苜禾风暴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最新章节     
    苜禾农牧的主营业务在大西北,其主要的生产基地更是极其的偏僻。
    也因此,外界对其的了解极少。
    若不是央视的报道,很多中部、以及沿海省份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家企业。
    苜禾上次受到关注,也是因为其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确实惊人,激发了国民心中对土地的热爱。
    但一提到九泉,人们的第一印象还是卫星发射基地。
    对于其农业,尤其是牧草领域,说实话,很多发达地区的人都不知道这玩意能卖钱。
    所以,当外界看到2004年,苜禾的营收就达到了1.3亿元,都不由的露出了讶异的神情。
    吴峰听着老板的主动询问,不由感慨苜禾还真是一飞冲天,但越是这时候,越要保持足够冷静。
    县委领导给农业局、水利局以及各乡镇下达了死命令。
    社会各界蠢蠢欲动,各类媒体竞相报道转载。
    “我看媒体报道,苜禾种苜蓿出口的利润极高!”
    “那能一样吗?苜禾是改良的盐碱荒地,去年就播种了的,你们非得拖到今年才能播种。”
    再加上草种收入,
    苜禾全年保守预计收入16亿元,利润8亿元!
    人们发现苜禾不仅能让盐碱地改头换面,还能从盐碱地里种出金子来。
    “6970万美元,换算过来就是5.7亿元!”
    支持苜禾的则以其已经兑现的高营收、高增长、高利润进行阐述,并且国开投对罗钾的目标是到2009年实现年产值16亿元。
    九泉的办公室里,员工们借着休息时间议论纷纷。
    对于苜禾1号,他的观感是复杂的,其特性优异,尤其能改良土壤这点,就已经征服了他。
    “我说市里怎么这么好说话了,九泉和嘉峪关居然同时同意把戈壁滩给嘉禾。”
    “增收喜人,牧草主要由苜禾工厂收购,第一年,预计亩产1.5吨,每亩收入在1800元,亩增收近千元。”
    “盐碱地改良的进度全力以赴的加快,力争今年完成全县50万亩中低产田的改良!”
    将整个产业带入正轨!
    京城,草业研究所。
    “苜蓿是牧草之王,更是奶产业全面提升的关键环节。”
    “我国奶牛的常规饲料仍为劣质秸秆类粗饲料和三大料的简单混合,蛋白质含量单一,各种微量元素缺乏……”
    “中低产田有这个收入不错了。”
    两方僵持不下,
    也是因为了解,所以他对苜禾充满了敬意。
    县委领导稍微冷静了些。
    在这个过程中,还不断的从辉煌集团挖人。
    随后就演变成了对国粮和农发集团的声讨,“国资猎手,国粮集团入股苜禾农牧!”
    “太牛了啊!”
    支持国投罗钾的围绕着资源丰富,钾盐、铜、镍、金、银等各种矿产资源齐全,潜力巨大等进行论述。
    “我的个乖乖,每吨410美元,只三季度就出口了17万吨,这得多少钱?”
    要论外界谁对苜禾农牧的发展最为了解,吴峰敢当仁不让的称第一。
    “长久以往,类似大头婴儿娃娃等事件依然会屡禁不止……”
    “牧草有这么赚钱吗?”
    辉煌和苜禾同处九泉,在辉煌还在草业中苦苦挣扎时,一个愣头青带着巨额资金一头扎进了草业的坑里。
    “确定没造假吗?”
    对,在他眼里,郭阳就是愣头青!
    五原的盐碱地和中低产田面积多,一年时间改良了几十万亩的中低产田和盐碱地,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了。
    他嫌牧草的坑不够深,还在地里打了个洞,钻进了盐碱滩的泥潭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奶业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奶牛存栏已达1500余万头,产量3000多万吨……”
    从最开始批判国开投以10%的罗钾股份+2.5亿现金,只换取了苜禾农牧5%的股份,变成了讨论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
    “苜禾和天禾都业绩大爆发,嘉禾集团这是真要起飞了啊!”
    苜禾做老大,辉煌就争取做老二,其它牧草和草种也很有发展空间。”
    “行,需要多少资金直接报计划。”老板也爽快,主要是辉煌这两三年在吴峰的带领下已逐渐好转。
    还有的地方政府,也在谋划着是不是要推动发展苜蓿草业。
    “老吴,辉煌要扩大苜蓿草的种植规模吗?总部可以注资。”
    种植牧草的成本很容易就能算出来,比粮食略高,但其收获期长,种一季能管两三年,甚至三五年。
    “这是国开投发的公告。”
    苏国洲洋洋洒洒的完成了一篇文章。
    因为苜禾的存在,搅和了草业这一摊死水,让辉煌等企业也能跟在后面喝口汤。
    “……饲养管理粗放,原料奶质量不高,安全性差。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奶牛养殖长期沿用传统落后的秸秆+青贮饲料+精料饲养模式,
    “国开投为何放弃罗钾公司10%股权?物有所值!”
    “打眼了,谁知道苜禾农牧藏得这么深啊!”
    但他更想借助热点,让更多的国人、企业认识到牧草对畜牧业,对奶业的重要性。
    辉煌要做的不是和苜禾竞争,而是和其同心协力,打造专业化的苜蓿牧草产业集群。
    随后从海关露出来的数据,惊爆了所有人的眼球。
    “我们老百姓种的苜蓿今年能收割了吗。”
    他是大货车司机出身,
    能一步步的走到今天,全靠他的老板赏识。
    这时苜禾还只成立了两年半!
    许多对草业行情不了解的人都有拼一把的想法。
    “扩大种植面积没必要,但注资可以,辉煌需要找苜禾采购一批设备。”
    “西北牧草出口岛国,揽下巨额外汇。”
    “东哥,上次小鬼子下26万吨的大单时,我就说苜禾农牧今年要起飞,营收要破10亿,你还说有点悬。”
    苜禾农牧的财报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除了苜禾1号种子,其牧草多是经过加工后直接销往了岛国市场。
    各级部门纷纷应是,苜禾的盈利能力牢牢的抓住了他们的眼球。
    其加压的密度才是发展草业的大杀器,有了这种设备,草捆运输成本直线下降,利润自然就上来了。
    舆论的风口也迅速转向。
    作为辉煌种业的总经理,郭阳曾邀请吴峰担任苜禾的总经理,但他拒绝了。
    “能,和苜禾一样,能收两茬?”
    就算管精细点,每年的种植成本也不过四五百元,与每吨三千多元的价格相比,可不就是暴利吗?
    “媒体对外界的宣传重点都集中在盐碱地改良上去了,哪知道经济效益这么恐怖。”
    而苜禾是有望今年就实现16亿元的产值。
    “这是暴利啊!”
    九泉,辉煌种业。
    “都快一年了,盐碱地改良还只推动了二十多万亩,磨洋工呢?苜禾的二期工程迟迟不推进就是因为五原拖了后腿。”
    三季度还没结束,金塔草场牧草就又收入了2个多亿,
    这时,人们发现苜禾在五原的牧草也投产了。
    “今年的两茬牧草增收怎么样?”
    “苜禾的牧草卖给了谁?”
    “卖给小鬼子的?”
    五原,县政府会议室。
    “还有二季度也有7万吨,对应上了公告上的2.35亿元。”
    国资与民营企业争利。
    就连嘉禾集团的员工都犹自不可相信。
    热度不断的攀升,极高的利润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注意力。
    “好。”除了苜禾1号种子,吴峰最羡慕的就是苜禾的牧草压缩技术。
    “应该像发展粮食一样发展苜蓿产业。”
    而不是充分依靠优质牧草,导致奶牛常发生各种代谢类疾病,既影响牛奶产量的提高,更影响牛奶质量和安全性……”
    作为草业领域的知名学者,苏国洲也受到了官媒的邀请。
    阜阳劣质牛奶等事件被他当做了反面典型。
    “奶牛的生理特点和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优质奶牛必须配备优质的牧草……”
    吴峰几乎时刻都在关注着苜禾的情况。
    县委领导忍不住想喷人,机会给到了五原,五原却差点就错失了。
    “苜蓿出口的利润只有苜禾能做到,其种子、加工、牧草机械、出口检疫等技术都是国内独一档的。
    由于苜禾农牧融资事件的带动,近期,关注草业发展的各类企业、地方政府,甚至种植户都极速增多。
    但没想到其品质居然能得到外商的认可,还是最挑剔的岛国。
    他的文章也主要围绕苜蓿产业对奶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展开。
    就他所知道的,很多县市已经在谋划着推动发展苜蓿产业了,国内市场需求增多,出口市场的利润更是让人眼热。
    华夏畜牧报的主编原建凡读完后,沉默了良久,这是要站在全国奶业的对立面啊!
    “苏教授,真要这样发吗?”
    至于其过于夸张的价格,他也惊讶、赞叹,甚至嫉妒翁立新的好运气。
    从其开荒整地、苜蓿播种、绿肥还田、牧草工厂、产品销售,他几乎都有所了解。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开始不断的深挖,各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都开始关注。
    “26万吨牧草外贸大单,苜禾农牧单笔创汇近6亿元。”
    苜禾在盐碱地上都能种出来苜蓿,凭什么我就不能。
    “苜禾农牧专注海外市场,签订多笔外贸订单。”
    “苜禾在五原改良的二十万亩盐碱地都投产了,再拖,汤都喝不上了。”
    “谁tmd再给我种向日葵,直接上机械给翻了!”
    尤其离谱的是,牧草收入0.7亿元,比种子收入还高!
    但苜禾今年的营收增长更为的迅速,二季度单茬10万亩牧草就收入了2.35亿元。
    辉煌的员工培养成熟一批,然后就会被苜禾挖走一批,直到其人员够了才停下来。
    关注这场融资的商界、金融界的人都呆住了。
    但透过这一次的融资。
    苏国洲懂他的意思,但真以为那群追逐利益的人会因为一篇文章而做出改变吗?
    他笑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