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型种企的应对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最新章节     
    亩保费不是保险费用,而是预计每亩制种可以获得的平均收益。
    2023年河西地区的亩保费最高达到了每亩4500元,算上其它费用,每亩的制种成本超过了5000元。
    但2005年,河西走廊亩保费还停留在1200元-1500元的水平。
    通常来说,种子公司从农户手中收购玉米的价格是商品玉米的2.5-4倍。
    如现在玉米价格每斤0.5元,收购价就是1.25-2元,国内的种子销售价与收购价的比例大约是5:1,国外玉米种子的定价比例是30:1。
    所以国内玉米种子公司的价格每斤基本在5-10元左右,经销商再在此基础上上浮20%-30%,甚至更高。
    算下来,如京城德农、登海等大型种企,玉米种子的利润都能达到50%,小种企的利润则在20%-30%。
    而天禾今年的利润率在60%-70%,但这是把天禾今年付出的成本都算进了的。
    制种基地从2万亩扩张到10万亩,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字迭加。
    配套的烘干设备、厂房、种子加工生产线、储藏库、种子配送等等都需要成本。
    天禾的营销网络也从最初的a类市场和b类市场中的鲁、冀等省份铺开,目前已实现a、b类15个省份全覆盖。
    c类随机市场也有当地的客户选择现款进货。
    六七百个县级代理,数以万计的乡镇代理,以及鲁省地区几百家德农农资超市。
    天禾的营销人员遍布各地,高昂的营销成本下,天禾的利润率依然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
    也是天禾对外公布的数据。
    但天玉1号的真实利润率,绝对是十几二十倍的暴利。
    所以,提高20%的亩保费,对天禾来说,完全就是挠痒痒。
    如果不是顾忌其它大型种企,以及扰乱市场后政府的强势干预,天禾完全可以做的更绝。
    但即使是20%,也足够玉米小种子挠耳抓腮了。
    ……
    天禾的田间示范会实现了从整地播种――植保管护――收获示范的全过程技术服务,这在国内市场还是头一遭。
    去年的示范点位少,只引起了小部分公司的注意。
    但今年天禾的田间示范点位扩大到了600多个,还全都是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种植大户。
    加上前段时间天玉1号陷入转基因风波,其中记者形容天禾的营销形成了滚雪球效应。
    “天玉1号的种子推销员就像一夜间从土里钻出来一样,他们走村串户,一茬一茬的到农户家里推销。”
    “镇上某某代理,一年就挣了一百多万。”
    再联系到天禾田间示范会的火爆,有些观望的种植大户因为对天玉1号单粒播种方式的疑虑,但又对其高产有所期待。
    不辞辛苦,从播种到丰收全过程的示范会都去参与了。
    这瞬间引起了行业的警觉。
    天禾后续的示范会上多出了不少围观的人群。
    在疆省、蒙省、鲁省、黑省、豫省……
    “亩产3000斤,2000斤,2500斤……一个个数据不断刺激着种植户的眼球,发红的眼神里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望。”
    鲁省,农民科学家李灯海带着草帽,穿着半袖衬衫,像普通老农一样参加了天禾的丰收示范会。
    回去的路上,随行的于龙看着久久沉默不语的董事长,心里也感觉棘手。
    良久,李灯海才感叹道:“天禾种业占据了先机啊!”
    “苗期现场会,田间现场会,丰收现场会,完整的技术跟踪服务,这是天禾公司的创新。
    既让农民认可了单粒播种,又为农民提供了施肥、防治病虫害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在现场感受到了天玉1号的增产效果。”
    于龙说:“先玉335也在东北效仿天玉1号的推广方法,今年也普遍能为农民增收200元钱。”
    沉思了会儿,李灯海才说道:“以后登海的品种都按这个模式了吧。”
    于龙迟疑了下,“天玉1号的产量优势太大,会不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即使受到了锈病的影响,天玉1号同样实现了亩产2000斤的超高产,在产量上几乎实现了降位打击。
    “怕什么,国内市场那么大,天玉1号吃不下的。”
    “好,天玉1号的杂交育成系材料也弄回来了,马上就可以与现有的系统育成系进行杂交、测配、分析。”
    李灯海点了点头。
    天玉1号产量上的优势太大,唯一的正规应对办法就是在现有的品种上进行改良。
    但至少得需要六七年的时间。
    六七年,天禾种业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李灯海着实羡慕天禾种业能培育出这么好的品种。
    “今年的玉米种子峰会,天禾种业参加的人是谁?”
    “好像是瞿阳。”
    “郭阳又不来?”
    “好像是。”
    李灯海皱了皱眉,天玉1号的育种人虽然挂的是天禾育种实验室的名,但其主导人还是郭阳。
    他其实很想听听郭阳对国内玉米行业的看法。
    国内玉米品种看似不少,但追本溯源的话,其实就那么几个,都是不断的改良改良,真正的创新其实很少。
    想到这,李灯海拨通了某个电话。
    ……
    “谁有958,今年准发家。”
    京城德农公司作为郑单958最大的经营公司,其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在这两年早已铺满全国。
    也因此,对天玉1号带来的压迫感感受最深。
    尤其是在豫省,天禾当着德农的面搞了场声势浩大的丰收节,5500亩的玉米种植基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甚至还用玉米棒子搭建了各种造型和舞台。
    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农户,还带来了众多本地的媒体和游客,种植户下单的场景更是疯狂。
    在京城中关村的德农总部,总经理张雷看着各地汇总而来的数据,神色并不好看。
    产品经理出身的他,总是能在各种场合展示出自己对自家产品的乐观和自信。
    产品经理是引领者,不是听别人说产品好或坏而判断产品好与坏。
    要学会有理有据的吹牛皮,俗话说:宁可相信蛤蟆三条腿,也不相信产品经理的嘴。
    但天玉1号无论是在黄淮海,还是东北,抑或是其它三大玉米生态区域。
    其综合表现都完全超越了郑单958。
    同为全国性的大品种,张雷发现自己前些年在郑单958上吹的牛皮,被天玉1号轻而易举的超越了。
    这让他还怎么吹?
    正当他陷入思考时,他儿子张扬走了进来。
    “爸。”
    张雷回过神来,“技术采购进度怎么样了?”
    “已经采购了几个区域适应性强的小品种,但区域大品种还要得下个月的拍卖会,所以提前回来准备准备。”
    “嗯,努力点好,现在不比以前。”
    张扬也明白父亲的处境,虽然张家还是德农的股东,但控股股东却变成了来自东北的上市公司华冠科技。
    “爸,我在外面的时候,听到了很多关于天玉1号的信息,现在很多厂家都风声鹤唳。”
    张雷欣慰的笑了笑,“德农现在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有超过5000个销售网点,郑单958再维持两三年还是没问题的。”
    张扬沉默片刻,维持?他能感受到其中的压力。父亲前两年意气风发,叱咤风云的模样仿佛还历历在目。
    张雷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快研发,针对现有问题进行品种改良,进行微迭代,或者推出新品种。”
    “忙完这段时间的品种采购,爸你把我调去市场部吧,我去当产品经理。”
    张雷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有志气,但要考你个问题。”
    “爸,你说。”
    “假如说,现在预判未来5年的玉米价格持续走低,锈病将成为黄淮海地区常态化病害,同时国家还要推动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公司研发的产品需要满足哪些需求?对标的又是哪个当红品种?”
    张扬眉头拧在了一起。
    张雷说道:“等你琢磨明白了,我才能调你去市场部。”
    “下班去吧,回来两天了,还没看你去找过徐小雪,追女孩子可不能放松。”
    看着边走边思考的儿子,张雷欣慰的同时也在思考对策。
    即使以德农的管理水平,郑单958的产品生命周期从今往后也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但市场对好种子的需求一直都在。
    需求在哪里?
    在变化那里,好的产品经理会发现需求无处不在,但要学会推演。
    既要解决当下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又要展望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大量实地的调研。
    只有这样,种企才能在残酷的竞争当中存活下来。
    但越想,就越能感受到田间示范会的恐怖之处。
    似乎天禾一直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
    因为三农问题的敏感性,以及自身也是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受益者。
    所以登海、德农这样的大型种企一般不会越过律法的线条,顶多就是在品种基础上进行改良。
    也就是国内数量众多的仿制品种。
    在这一点上,与国内乳企的各种下三滥手段相比,国内头部的种企风气明显要好很多。
    但对于那无证经营的违法种子商户,或者游走在法律之外的小种企。
    大热的天玉1号,就是一场饕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