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王莽篡位建立新朝,陈平建议刘邦把王姓灭族!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不单单是刘邦,在场的西汉群臣们一个个脸上也露出了颇为期待的表情。
    曹参一挥手,沉声道:
    “两路大军,加起来三十万兵马,足够将王莽这个混蛋剿灭了。”
    别看曹参现在负责管钱,但他当年也是刘邦麾下的大将。
    曹参的战功有多强?
    当年西汉建立,大家评选第一功臣的时候,萧何因为主管人事后勤作用并不突出,被排到了第二名。
    第一名也并不是声名赫赫“汉初三杰”里的张良或者韩信,而是曹参!
    曹参打仗没有什么很出名的事迹,就是一个词——勇猛。
    在他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上百处。
    当初刘邦让曹参主管财政,曹参也是非常疑惑。
    我一个只会打仗的莽夫,你让我去负责管理钱财这种精细活?
    刘邦就说了,朕不需要你去算账目,你只需要往那一坐,把那些成天来找国库要钱的家伙赶跑就行。
    事实证明,曹参把这项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唯一让刘邦有些没想到的是,曹参管钱之后,被拒绝要钱最多次的不是别人,正是刘邦本人!
    刘邦定了定神,一脸期待。
    “就是不知道这个翟武、赵明、霍鸿等人究竟能有多少指挥作战的水平。”
    “只要不太差劲的话,想来应该都能攻破长安城,灭了王莽吧?”
    萧何在一旁听着刘邦的话,表情有些微妙。
    这长安城可是萧何从无到有主持建造起来的,就有点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一样。
    论感情,在场包括刘邦在内,都没有萧何对长安城的感情更深。
    刘邦想起什么,兴冲冲地对萧何道:
    “老萧啊,你修建长安城的时候有没有留点什么后门,或者说哪段城墙修得比较差劲,一攻城就会垮塌那种?”
    萧何面无表情地看着刘邦。
    “陛下,臣是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的。”
    若是长安城的城墙出了什么问题,第一个要被斩首问罪的自然就是主持修建长安城的萧何本人!
    刘邦看着萧何,讪讪一笑。
    “咳咳,老萧啊,朕和你开玩笑的。”
    回过头来,刘邦愁眉苦脸地盯着金幕,自言自语。
    “唉,这长安城被建得如此坚固,起义军岂不是一时半刻打不进去,杀不掉王莽了?”
    “真烦人啊……”
    萧何重重咳嗽一声,道:
    “陛下,老臣耳朵没聋,听着呢!”
    刘邦一拍大腿。
    “不好意思,朕下次说话再小声点。”
    萧何:“……”
    另外一个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看着包围长安城的起义军,目光微微闪烁。
    “这王莽还真是不得人心啊,竟然连长安城都被包围了!”
    群臣连连点头。
    霍去病啧了一声,道:
    “关中乃是大汉的根基之地,关中父老也是对大汉最忠诚的子弟兵,足见王莽此人所作所为究竟有多么的不得人心。”
    汉武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汉武帝时代的大汉军队,以“良家子”为主力。
    所谓的良家子并不是说你身份清白就行,而是家里得有钱,能准备战马、武器装备、弓箭这一整套东西,才配称为良家子。
    当然这些东西也不是白白让你准备的,每一个良家子出征凯旋之后,获得的赏赐同样也是无比丰厚,是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
    而出身关中的良家子,更是大汉良家子中精锐的精锐。
    这里的良家子不但勇猛,而且忠诚无可置疑。
    秦汉两大王朝都出自关中,并非毫无缘由。
    汉武帝统治的现在,谁要是敢在关中任意一个村子里喊一声要造反,马上就能涌出上百个父老乡亲把这个蠢材暴打一顿,然后扭送官府。
    而王莽执政的时代,赵明霍鸿竟然能在关中拉起十几万的兵马来围攻长安!
    在汉武帝的下首,太子刘据露出了好奇的表情,道:
    “父皇,儿臣看这个王莽似乎也并没有怎么倒行逆施,只不过是比较注重争权夺利和篡位而已。”
    “为何地方上的起义,却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感觉呢?”
    汉武帝闻言默然片刻,轻轻吐出了一个答案。
    “积重难返!”
    刘据愣了一下,正准备继续再问,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视频片段。
    那是在王莽盘点视频的开头,那群流民聚集在王家大宅之外,苦苦哀求着食物。
    而王家大宅的内部,王氏众人高坐,花天酒地,享受美酒美人。
    积重难返……
    刘据突然一下子就理解了汉武帝的话。
    “父皇的意思是,大汉的问题或许并非都是王莽造成的?”
    汉武帝冷笑一声,道:
    “大汉到王莽那个时候已经两百年了,整整两百年的社会惯性积攒下的弊端,怎么可能是只不过执政了几年的王莽所造成?”
    刘据眨了眨眼睛,道:
    “难道父皇是觉得王莽并没有问题?”
    汉武帝无语地看着刘据。
    “你这小子是什么脑子?朕可没说王莽没有问题。”
    “若是换做王凤来继续执掌朝政的话,大汉能再平稳个二三十年也不在话下。”
    “但王莽,他就没这个能力!”
    “改革,呵呵。他是不得不改,因为若是不改的话,他掩盖不住矛盾,这些矛盾一样会反噬掉他!”
    训斥完刘据之后,汉武帝的心情舒畅了不少,身体微微后靠,轻声自语。
    “时代的洪流将至,坐在王莽那个位置上的人,要么力挽狂澜千古流芳,要么就只能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什么,城外有十几万叛军?”
    在得到了汇报之后,王莽脸色肉眼可见的发白,整个人摇摇欲坠。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这是关中,这里都是忠于大汉的百姓,怎么可能会有十几万人起来叛变!”
    听着王莽的怒吼,一旁的心腹们都是哑口无言。
    过了好一会,王舜才轻声开口。
    “陛下,这里面一大部分人都是忠诚于大汉的。他们只是觉得……”
    说到这里,王莽突然转过头来,怒视王舜。
    王舜吓了一跳,不敢再继续说下去了。
    王莽冷冷地对着王舜开口。
    “他们只是觉得,朕是大汉的篡位之人?”
    王舜冷汗滚滚,直接跪在了地上。
    “陛下,臣绝无此意!”
    王莽哼了一声,沉吟片刻之后开口道:
    “无论如何,长安城是一定不能放弃的。”
    “王奇、王级发动城内所有兵马,阻挡敌人攻城!”
    “甄邯为大将军,主掌城内所有军事。”
    顿了顿,王莽显然还有些不太放心,又对着王舜开口道:
    “宫中人多眼杂,可能生变。你和甄丰两人轮值宫中,不,在朕和孺子的寝殿外守卫。”
    “若是有任何人但凡来犯,立刻当场处死!”
    【王莽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大汉朝最忠诚的臣子,但他心中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
    【故而在起义军围城的时候,王莽连皇宫之中任何一个人都不敢相信。】
    夜幕降临,王舜浑身披挂甲胄,手持一杆长枪,立于大殿之外。
    在王舜的身边还有着几十名侍卫。
    王舜对着这些侍卫沉声开口。
    “尔等都是王家人,也是将来的皇族!”
    “摄皇帝是我们王家的希望,若是他有了什么好歹,别说是我,就连你们也必死无疑!”
    “所有人,必须提高警惕!”
    这支由王家子弟组成的侍卫杀气凛然,纷纷点头。
    “喏!”
    王舜满意地点了点头,便走入了寝殿之中。
    龙床的纱帐内,传来了王莽有些颤抖的声音。
    “王舜?”
    王莽忙道:
    “臣在。”
    王莽嗯了一声,道:
    “朕歇息了。”
    王舜道:
    “请摄皇帝安歇,臣就在此地守卫。”
    大殿之中恢复了安静。
    王舜坐在靠近门口的座位旁边,面前放着刀剑,身旁墙壁上倚着长枪。
    又过一会,王莽声音再度响起。
    “王舜?”
    王舜咳嗽一声,道:
    “臣在。”
    王莽便不再说话。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王舜?”
    “臣在。”
    ……
    天色终于大亮。
    一阵脚步声从殿外响起,传入殿中。
    “王舜?”
    王舜站了起来,舒展了一下因为熬了一夜而酸痛不已的腰肢,沉声道:
    “臣在。”
    纱帐被掀开,王莽从龙床上走了下来。
    从他深陷发黑的眼窝来看,显然王莽也是一夜难以成眠。
    王舜欲言又止。
    此时,脚步声已经抵达大殿门口。
    王莽吃了一惊,高声道:
    “什么人?”
    外面传来声音。
    “摄皇帝,是臣,甄丰。”
    王莽这才松了一口气,顺便松开王舜的手臂。
    王舜哑然片刻,对着走进来的甄丰道:
    “甄大人,接下来就由你来负责贴身护卫摄皇帝陛下。”
    看到这里,金幕面前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也是忍不住了。
    刘邦第一个发了弹幕。
    【汉高祖刘邦:好家伙,这个王莽还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啊,笑死朕了。】
    【唐太宗李世民:咦,这两个成语不是东晋的时候才有的吗?汉高祖你是怎么知道的。】
    【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小李啊,你要知道人是需要通过学习来进步的,多看多学,你就能记得更多!】
    【汉武帝刘彻:高祖皇帝的意思是,他看金幕的时候学到的这两个成语,尔等可以称赞高祖皇帝的博学了。】
    【光武帝刘秀:高祖皇帝博学!】
    【昭烈帝刘备:高祖皇帝博学!】
    【宋太祖赵匡胤:话说,以前只是刘邦不要脸。现在好了,你们这些姓刘的全部都不要脸了是吧?这金幕历朝历代皇帝可不全是你们姓刘的!】
    【魏武帝曹操:姓刘的本来就不要脸,看看刘大耳朵就知道了。】
    【吴大帝孙权:谁说不是呢,之前说好的借荆州,现在也没有完全还给朕!】
    【昭烈帝刘备:曹阿瞒,你都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了,还好意思说这个?孙权,要朕还你荆州,你先把朕的尚香还回来!】
    ……
    在弹幕的争吵中,长安攻防战也开始进行。
    起义军的主将赵明信心满满,对着一旁的副将霍鸿道:
    “听说长安城里,王莽那个乱臣贼子得知咱们义军到来的消息之后吓得连觉都睡不好,哈哈!”
    “这一次咱们定然能一鼓作气攻克长安,灭掉王莽!”
    “擂鼓,出击!”
    在轰隆隆如雷声般炸响的擂鼓声中,起义军呼啦啦地朝着长安城冲了过去。
    长安城墙上,负责整座城池一切军事事务的主帅甄邯表情凝重,对着身旁的诸多将军开口道:
    “诸位,大家的家眷都在城里,若是城破,不用我说大家也能想象了吧?”
    将军们闻言,一个个也是神情肃然,异口同声。
    “请大帅放心,我等一定守住长安,不让这些乱臣贼子进城!”
    等到起义军逼近,长安城墙之上,箭矢犹如雨点一般落下。
    起义军的先锋立刻犹如秋后的庄稼般,被齐刷刷地收割了一大片。
    但能冲在最前方的都是最悍不畏死之人,剩下的起义军并没有迟疑,就开始架起云梯,准备攀登。
    在更后方一点,几辆巨大的冲车在诸多起义军士兵的推动下,也正在缓缓靠近长安城的城门。
    “杀!”
    城墙上传来了一阵阵的喊杀声。
    但城下,来自十几万起义军的喊杀声却更加嘹亮,几乎要刺破天际!
    “杀进长安城去,咱们也享受一下皇帝老儿的好日子!”
    “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
    “第一个登上城头的,皇帝老儿的嫔妃和财富任选!”
    在起义军将官们不遗余力的鼓舞下,起义军先锋疯狂地攻城。
    然而,看着这激烈的战争场面,金幕面前的历朝历代皇帝们,却纷纷皱起了眉头。
    秦始皇注视着金幕片刻,对着一旁侍立的王离道:
    “你怎么看?”
    王离撇了撇嘴,道:
    “陛下,这支起义军人数虽多,但毫无军纪可言,而且他们的装备也过于落后……”
    “嗯,比咱们大秦地方上的郡兵还要更差劲一些。”
    “这种军队想要攻破一座王朝的都城,那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扶苏在一旁听着王离的话,有些惊讶地开口道:
    “可是这起义军足足有十几万人呢,城里的守军看起来应该也就四五万的样子吧,而且守军也不是最精锐的那种。”
    王离笑了笑,对着扶苏道: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打仗这种东西并不是完全靠人数来分出胜负的,武器装备、日常训练还有士兵的战斗力都非常的重要。”
    “长安城之中的朝廷军确实也不是什么精锐,但这些所谓的起义军一看便知,仅仅是由那些农田之中耕作,没有经过什么正式训练的黔首百姓组成。”
    “像这种组织度的军队,臣不夸张地说,只要给臣一千训练有素的劲卒,随随便便都能击败一万以上!”
    扶苏哑然片刻,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王将军,你说的是没有火枪的情况下吧?”
    王离点了点头,笑道:
    “若是有火枪的话,臣何须一千人?只要一百精锐火枪手,就足够扫平这一万起义军了。”
    扶苏说不出话了。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一拍大腿,生气了。
    “这些个什么狗屁起义军,打的是什么狗屁攻城仗,简直污了朕的眼睛!”
    萧何倒是还好,他毕竟多年坐镇后方,没有怎么见识过战争。
    曹参连连摇头,叹了一口气。
    “这是真正的农民军了,完全是地里耕作的农民就直接拉过来参军打仗,还是那种完全没有经过训练的。”
    太子刘盈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过了好一会才开口道:
    “当真有如此不堪吗?”
    刘邦翻了一个白眼,有气无力地瘫在斜榻上,开口道: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他两身边那群大秦戍边民夫,怕是都比这些起义军要更会打仗一些!”
    刘邦在正面战场上的战绩虽然是不怎么样,但同时代两个最强悍的敌人项羽和冒顿单于,刘邦都是亲眼见识过的。
    回想一下当年项羽所率领的西楚铁骑,以及冒顿单于麾下的匈奴骑兵,再看看眼前金幕中的这支起义军……
    刘邦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这一段能不能跳过啊,朕看着真有点烦了,等会王莽那个混账东西又要开始嘚瑟起来了。”
    群臣一片无言。
    另外一个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沉吟片刻,看了一眼卫青和霍去病。
    “如何?”
    卫青的表情明显有些怪异,过了好一会才道:
    “这起义军的战力,实在是有些……咳咳,难以攻克长安。”
    霍去病给出的评价更为直接。
    “土鸡瓦犬,不堪一击!”
    太子刘据赶忙追问道:
    “说的是王莽的守军吗?”
    霍去病叹了一口气。
    “臣倒是真希望臣说的是王莽的守军呢,太子殿下。”
    刘据:“……”
    汉武帝揉了揉太阳穴,心中一阵烦躁。
    这个王莽,看来是要逃过一劫了?
    金幕中,起义军的攻势已经被挫败了。
    城墙之下,丢下了一地起义军的尸体。
    城墙上,大汉守军欢声雷动。
    但金幕之外的历代汉朝皇帝看着这一幕,却没有一个笑得出来。
    镜头一转,已经切换到了皇宫之中。
    甄邯急匆匆地走进大殿,对着焦躁不安,来回踱步的王莽禀报道:
    “摄皇帝陛下,臣等已经挫败了城外叛军的攻势。”
    王莽闻言,顿时大喜过望,亲手扶起了甄邯。
    “好好好,甄卿家,你果然不愧是国之柱石,朕就知道朕没有信错你!”
    在场等待消息的其他王莽心腹们,一个个也是喜上眉梢。
    甄邯又开口道:
    “臣以为,这些叛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战斗力极其低下,根本就不是咱们的对手!”
    “若是陛下同意的话,臣打算在夜里率领一支骑兵精锐出城,偷袭叛军大营。”
    “叛军猝不及防,定能一战功成!”
    “什么?”王莽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也不由愣住了。
    迟疑片刻之后,王莽语重心长地对着甄邯开口道:
    “甄卿家,长安城毕竟是大汉的都城,不容有失啊。”
    “你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朕以为,还是要稳妥为主。”
    “你且安心守住长安城,等待王邑他们击破翟武叛军回师关中,届时在里应外合一鼓作气,灭了这些叛贼便是!”
    镜头一转,翟武出现在了金幕画面之中。
    这位率先领东郡起兵,征讨王莽的郡守,此刻已经身首分离,脑袋被提在了王邑的手上。
    王邑哼了一声,将翟武的脑袋高高举起。
    “大家都看到了吧?想要反对摄皇帝,妄图造反之人,就是这种下场!”
    “大汉威武,摄皇帝万岁!”
    在王邑的周围,诸多将士们脸上带着胜利之后的喜悦,兴奋地振臂高呼。
    “摄皇帝万岁!”
    【翟武起兵反对王莽,虽然声势浩大,但却没有得到天下士族的支持。】
    【仅仅四个月之后,王莽派出的王邑就在圉城之外击溃了翟武主力,斩杀翟武以下数万起义军,平息了东郡和整个中原地区反对王莽的第一次起事。】
    【紧接着,王邑率领两万骑兵飞速回援关中,又在长安城外和甄邯里应外合,大破西路起义军。】
    【西路起义军的将领赵明、霍鸿被斩杀,起义军大部分逃散四处,不少人落草为寇。】
    【一时间,关中各处盗匪四起,对当地百姓造成了深重灾难。】
    【但此时的王莽并不在意这件事情,随着两路起义军的先后被镇压,一直以来王莽心目之中的终极梦想,也终于来到了实现的这一天。】
    又是一次大朝议开始,王莽以摄皇帝的身份,当仁不让地坐在了那个属于大汉历代皇帝的座位上。
    在王莽身旁下首一些的位置,才是之前大汉的正统皇帝,如今的“孺子”刘婴所坐之处。
    在两人的更上首,太皇太后王政君依旧安坐于珠帘之后。
    王舜手持芴板起身,弯腰禀报:
    “摄皇帝,今日得巴郡郡守奏章,言及天空一声巨响,忽有石牛出现,上刻字‘摄皇帝当为天子’。”
    甄丰也立刻起身,禀报道:
    “扶风郡出现一块巨石,上书‘刘氏气数已尽,王氏当为新主’。”
    王邑不甘示弱,也赶忙起身禀报:
    “齐军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日有所梦,梦中见使者曰:‘吾,天宫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长,摄皇帝当为真。’若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
    “辛当惊醒后起身,果见亭中一口新井凭空而现!”
    三人的话,无不慷慨激昂,声音震动整座大殿。
    群臣闻言,也是纷纷起身出列,七嘴八舌,说起了来自各地各郡县的各种“祥瑞”。
    珠帘之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始终保持沉默。
    终于,性子最急的王邑忍不住了,提高了声调。
    “太皇太后,汉室气数已尽,你乃王家女也,何必逆天而行?”
    王舜单膝下跪,对着珠帘沉声开口:
    “还请太皇太后顺应天意!”
    群臣纷纷下跪,异口同声。
    “还请太皇太后顺应天意!”
    声音在大殿中回荡,震耳欲聋。
    良久,珠帘背后,传来王政君一声悠悠叹息。
    “既如此,便依尔等所言,改朝换代就是。”
    说完,王政君直接起身,离开了大殿。
    【在两支起义军先后败亡的第二年,王莽正式昭告天下,去除“汉”之国号,改为“新”。】
    【西汉王朝至此正式灭亡,“新”朝取而代之,年号随之改为“始建国”元年。】
    金幕中,王莽头戴皇冠,身着龙袍,满脸红光,缓缓坐下。
    文武百官毕恭毕敬,对着王莽大礼参拜。
    “见过皇帝陛下!”
    王莽呵呵大笑,志得意满,双手虚虚抬起。
    “诸位卿家,免礼平身!”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勃然大怒,一脚将面前的御案给踹翻。
    “这个王莽,他怎么敢的!”
    “他怎么敢篡夺朕建立的大汉,怎么敢自称皇帝,怎么敢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在场的汉初群臣,同样也是一个个极为气愤。
    萧何冷冷开口:
    “王莽的始祖,应该是出自于秦朝时候的大将王翦。”
    曹参冷声道:
    “王翦的孙子王离,当年和章邯一起在巨鹿险些就将咱们大秦起义军给打得败亡了。”
    陈平立刻补充了一句:
    “这些姓王的没有一个好东西!还请陛下将姓王的统统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