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蝗灾爆发,赵匡胤的担忧,弘历的奇思妙想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天下大乱,纵然王莽派到各地的官员们如何遮掩,消息终究还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到了王莽这个皇帝的耳中。】
    大殿之中,王莽注视着面前的新朝诸多臣子,表情非常的不好看。
    “天下乱成了这个样子,赤眉和绿林贼已经势大,尔等究竟是怎么做事的!”
    “朕让你们给朕治理地方,你们就是这么给朕分忧的吗?”
    听着王莽的破口大骂,在场的新朝官员们战战兢兢,一句话都不敢说。
    便在此时,王莽若有所感。
    空气之中,突然传来了一阵怪异的声音。
    “什么声音?”王莽疑惑地开口。
    众人也听到了这个声音,面面相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突然,大殿之外,传来了一声惊叫。
    “蝗虫!”
    王莽心中一震,也顾不得众人,直接走到了大殿门口,朝着外面张望。
    大殿位于长安城的最高点,从门口望去,可以将整座长安城尽收眼底。
    此刻,一阵黑压压的潮水,正在从长安城的城头蔓延而过,“流”入长安城之中。
    那阵怪异刺耳的声音,正是自潮水的方向而来。
    王莽清楚地看见,潮水所到之处,连天空都被遮蔽,所有的房屋、车马、人类都在一瞬间失去了踪影。
    “这、这是……”王莽脸色大变。
    蝗灾!
    成千上万,铺天盖地的蝗虫,冲入了长安城中。
    它们数以亿计,犹如潮水般淹没了整座长安城。
    高大的城墙和宫墙,在这无数的蝗虫面前,根本起不到任何的阻挡作用。
    天地之间的所有事物,都拦不住这些蝗虫们前进的脚步!
    王莽只感觉身体一股寒气冒出,他已经看到这阵蝗虫浪潮的最前方淹没了宫墙,无数蝗虫正在朝着大殿飞来!
    王莽大叫一声,转头直接奔入大殿。
    “关门,快关门!”
    侍卫们惊慌失措,用吃奶的力气,将大门关上。
    砰砰砰!
    密集的撞击从大门的另外一侧不断地传来,所有的光线都被遮蔽,窗户、墙壁,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蝗虫振翅撞击的声音。
    突然,站在窗口的一名大臣惊叫一声。
    “进来了!”
    王莽大吃一惊,回头看去,果然发现几只蝗虫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空隙,进入了大殿之中,正在到处乱飞。
    “杀了它们!”王莽大叫。
    侍卫们拔出刀剑,到处乱砍乱劈。
    又有大臣手持芴板,四处追打。
    但冲入殿中的蝗虫却越来越多,空气之中到处都是蝗虫。
    几只蝗虫直接飞到了王莽的脸上和身上,骇得他肝胆俱裂,伸手在身上和脸上到处乱拍乱打。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大殿之中的蝗虫终于被打死了一大半。
    地板上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蝗虫的尸体。
    整座大殿一片狼藉,在场的新朝君臣们一个个都是狼狈不堪。
    “蝗虫走了,走了!”
    从外面传来惊喜的叫声。
    很快,有胆子大的侍卫悄悄打开窗户,瞄向窗外。
    “蝗虫真的走了!”
    王莽长出一口气,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这该死的蝗虫……”
    很快,大殿的门口重新打开。
    王莽看着面前的情形,表情突然变得呆滞。
    那股由巨量蝗虫形成的“浪潮”,确实已经离开了。
    但在皇宫之中,依旧残留着大量的蝗虫,在地面上,树上飞来飞去,爬来爬去。
    宫殿之中所有的树木都已经被蝗虫啃食得干干净净,连一片叶子都没有剩下。
    甚至就连树皮都被蝗虫啃完了!
    王莽呆滞半晌,咬牙切齿地转身,看着面前的诸多新朝大臣。
    “你们,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
    【这一年,中原爆发蝗灾,一路席卷天下各地。】
    【蝗灾的爆发,导致数十万的流民从中原逃入关中,希望能在关中这个新朝的核心地带获得存续生命的希望。】
    【亲眼见证了蝗虫恐怖的王莽,严厉地训斥了杀了一大批的官员,随后下令朝廷对关中的老百姓进行赈灾。】
    【经此一事,王莽对朝中官员失去了信任,将赈灾的事情交给了太监们负责。】
    【他将朝廷的赈灾点命名为“养赡宫”,在这里派发食物。】
    养赡宫面前,数以万计的流民麻布地站着,眼珠子偶尔转动一下。
    只有等到前面的人领到食物,他们才会跟随着人群,朝着前方缓缓移动几步。
    数以百计的施粥点,极为忙碌。
    一名年纪大约在四五十岁的太监站在养赡宫的高处,注视着这一幕。
    【中黄门,王业。】
    一名官员脚步匆匆,来到了王业的面前,轻声禀报。
    “大人,时间又到了。”
    王业嗯了一声,跟随这名官员来到了养赡宫的后方。
    这里有着几十座巨大的临时库房,库房之中存储着小山一般的粮食。
    一支车队已经行驶到了库房的面前。
    车队中的力夫正在将粮食一袋袋地搬到马车上。
    王业对着官员道:
    “这一次又是谁家的?”
    官员赔笑道:
    “是史家的,他们这一次出的价格比昨天又多了三倍。”
    王业一声冷笑,道:
    “三倍怎么够?这可是朝廷的粮食!”
    “我把朝廷的粮食私卖给他们,是要担干系的!”
    “去告诉姓史的,今天的粮食按昨日五倍价钱结算,要不然他们一粒米也别想到手!”
    官员唯唯诺诺,很快离开,去和车队的负责人嘀咕了一阵。
    车队负责人赶忙过来,又让人抬来了十几个大箱子。
    “王大人,这里是今天的钱,您看一下。”
    箱子被打开,黄澄澄银灿灿的光芒立刻露了出来。
    这里面全是黄金和银子,连一个铜板都没有!
    王业稍微点了一下数量,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很好,回去告诉你家的家主,明天继续加价!”
    史家车队负责人点头哈腰,又拍了一阵马屁,这才带着满载的车队离开。
    等车队离开之后,那官员又来到王业身旁,脸上带着几分忧虑的表情。
    “大人,咱们已经将朝廷的赈灾粮卖掉了总数的三成五,这要是继续下去的话,恐怕很快赈灾粮就不够了。”
    王业呵呵一笑,背负双手,悠然道:
    “你是不是忘了,陛下还给本官另外一项职责?”
    官员疑惑道:
    “大人是说,从关中各地市集采买粮食赈灾?”
    王业点头。
    官员苦笑道:
    “如今数十万关中流民入境,粮价飞涨啊。朝廷的拨款就那么些,咱们就算一点都不挪用,采买回来的数量也不可能到总数的一成。”
    用一成来填补三成五的亏空,任谁来也是做不到的事情。
    王业冷笑道:
    “谁说咱们采买不够的?明天你带人去东市和西市,用朝廷的名义采买。”
    “嗯,价钱就压到……一石粮食五十钱。”
    “啊?”官员傻眼了,过了好一会才道:
    “大人,现在的市价可是一石粮食八百钱,我们出五十钱,没有人会卖给我们的!”
    王业大怒,一巴掌扇了过去。
    “你这蠢材,咱们是奉了陛下的命令赈灾采买,谁敢不卖的,直接当场拿下拉去天牢!”
    官员这才明白了过来。
    合着搞了半天,您这根本就不是要买,直接就是从粮商手里明抢?
    王业看着官员,淡淡道:
    “这件事情必然是只能做一锤子的买卖,所以等晚一点你带着我的亲笔信去大司空王邑的府邸。”
    “大司空见到我的信之后,明日会派出人手一起帮忙的。”
    “我们要一次性把东西粮食所有粮商手里的粮食全部拿到手,明白吗?”
    官员连声应是,随后若有所觉,轻声开口:
    “大人,莫非大司空他……也是咱们这边的?”
    王业哈哈大笑。
    “蠢材!这可是朝廷的赈灾粮,若是没有……”
    说着,王业指了指头顶,继续道:
    “……你以为我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放心吧,不单单是大司空,还有大司马、太师、太傅等等,都是咱们这边的!”
    官员听着王业的话,震惊之余,不免心惊胆战地开口。
    “陛下若是知道咱们这么做……”
    王业脸色一变,又是一巴掌扇了过去,破口大骂。
    “陛下,天天就知道陛下!”
    将这官员教训一顿之后,王业心满意足地收手,淡然道:
    “陛下坐在皇宫之中已经太久了,这天下的事情,我们想让他知道的,他才能知道。”
    “我们不想让他知道的,他自然就不会知道。”
    “对了,你晚点派人去弄几桶火油进来,等明日行动完毕,所有粮食都收归养赡宫之后,晚上你负责放火。”
    “啊?”捂着红肿脸颊的官员又傻眼了。
    “大人,您这是要把所有粮食全烧了?”
    王业本想继续扇上一巴掌,但不知为何又选择作罢,只是教训道:
    “你这没脑子的东西,从东西市获得足够粮食之后,咱们难道就不卖粮食赚钱了?”
    “朝廷的赈灾粮,与其给那些泥腿子吃掉,还不如咱们卖点钱呢!”
    官员学乖了,唯唯诺诺,连声应是。
    王业得意洋洋,道:
    “既然要卖粮,那亏空自然是免不了的。”
    “不放一把火,这个亏空怎么能弥补呢?”
    “又没叫你烧粮食,你难道不会找几个空了的仓库放火吗?真是愚蠢之极!”
    很快,从东市和西市诸多粮商仓库之中强行抢掠而来的粮食,就被一车车地送入了养赡宫之中。
    当天晚上,养赡宫的一部分地方果然燃起了大火。
    一夜忙碌,火势终于被扑灭。
    王业怒不可遏,手指面前的官员,怒声道:
    “周正,你玩忽职守,竟然让养赡宫爆发火情,辜负了陛下和本官的信任!”
    “来人,把他拿下,即刻斩首示众!”
    周正大惊失色,一边挣扎一边大叫道:
    “王大人,我都是按照你的吩咐办事,你怎么能……”
    周正的话戛然而止。
    王业面无表情地从周正胸口拔出了长剑,对着一旁的侍卫们挥了挥手。
    “把这个贪官带下去,丢到城外乱葬岗!”
    看着周正的尸体被拖走,王业笑了笑,轻声自语。
    “总得有一个人来负责的嘛。”
    王业一转身,快步朝着宫中走去,出现在王莽面前。
    “陛下,已经盘点过了,养赡宫这一次的火情极为严重,足足烧毁了八成的粮食。”
    “负责监守养赡宫的官员周正已经畏罪自杀!”
    王莽大怒,一拍桌子。
    “这个混账东西,朕真是看错他了!”
    焦急不安地来回走了几步之后,王莽道:
    “现在没有了足够的粮食,朕要如何赈济灾民?”
    王业忙道:
    “回陛下的话,其实如今关中的流民都已经拥有足够的粮食了,吃的也不错。”
    “而且太师他们在青州那边镇压赤眉军也是连战连捷,许多流民都已经动身返回东方了。”
    王莽闻言,半信半疑。
    “此话当真?”
    王业沉声道:
    “陛下若是不信,臣刚刚才派人去市集上采买了食物,都是流民们平日吃的便宜东西。”
    “陛下一看便知。”
    说着,王业就让人将一碗食物送到了王莽的面前。
    这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糙米粥,在粥里还有几块肉片。
    王莽看着这碗粥,沉吟片刻之后尝了尝味道,点头道:
    “不错。人嘛,还是得有点肉食荤腥,不然没力气,怎么赶路回乡?”
    王业赔笑道:
    “谁说不是呢,养赡宫派发的食物比起这些虽然是差了一些,但胜在免费,就更没有问题了。”
    王莽闻言,彻底放心了,拍了拍王业的肩膀。
    “干得不错,从今往后,你就是朕的黄门令!”
    王业大喜过望,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王业谢陛下大恩大德!”
    【天下大乱之际,王莽不但没有任何解决办法,甚至就连在关中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情都被臣子们联手隐瞒。】
    【涌入关中的数十万流民,由于负责赈灾的王业联手诸多权贵贪腐了大量粮食,造成了大范围的饥荒,七八成流民最终因饥饿而死。】
    【于此同时,关中的诸多商贩也在王业等人以赈灾之名行强抢之实的情况下大量破产,后来甚至发展到了大半个关中的农民们粮食都被无偿征收,拿去“赈灾”。】
    【就在王莽还沉浸在关中流民已经平定,天下流民也即将解决的喜讯中时,太师王匡被赤眉军击溃,大司空王邑被绿林军击溃的消息接连传来。】
    “这,这不可能!”
    王莽脸色惨白,一声大叫,捂住了自己的脑袋。
    在场的新朝大臣们,一个个也是面无人色。
    王匡被赤眉军击败,还算是情有可原。
    毕竟赤眉军的规模如今已经超过了二十万,成为了新朝的心腹大患。
    但昆阳之战,王邑四十二万大军竟然被刘秀几千兵马击溃,这就是新朝君臣完全无法接受的事情了。
    王莽清醒了一些之后,不由跳脚大骂。
    “王匡、王邑这些个蠢材,朕要杀了他们,杀了他们全家,杀了他们九族!”
    众人闻言,不由哑然。
    王匡和王邑都是王莽的同宗本家,诛杀九族,这岂不是连王莽自己都要杀?
    王莽话音出口,也意识到了自己刚刚的语病,喘了几口气之后,对着面前的群臣开口。
    “这两个家伙不堪重用,朕决定另外选派能臣出征。”
    “嗯,田况,你来挂帅,如何?”
    众人的目光顿时投向了师尉大夫田况。
    田况之前可是连连击败赤眉军,给新朝保住了青州和徐州的大功臣!
    田况张了张嘴巴,有些无奈地开口。
    “陛下,臣当然愿意出征为陛下分忧,只是……”
    王莽以为田况是在怯战,便怒道:
    “只是什么?”
    田况叹息一声,道:
    “陛下,臣哪里来的兵呢?”
    此言一出,整座大殿猛然变得安静下来。
    王匡东征赤眉军时,已经带走了关中一半的兵马。
    王邑出征绿林军,更是将关中剩余的绝大部分兵力都抽调一空。
    田况轻声道:
    “臣已经查过了,如今整个关中最多只有不到三万人马,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兵甲、训练不足。”
    “臣并不是要助长敌人士气,只是连太师、大司空率领的六十万大军都折戟沉沙,咱们这最后的三万兵马能守住关中便已经是上上大吉,又哪里来的实力去征讨绿林、赤眉贼匪?”
    王莽彻底说不出话了。
    便在此时,一名将军冲入大殿之中,面无人色地禀报了一条消息。
    “不好了陛下,函谷关那边刚刚传来的消息,赤眉贼主力二十万人已经抵达函谷关以东,随时都可能发动进攻!”
    “什么?!”王莽身体摇摇欲坠,几乎要当场晕倒过去。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放声大笑。
    “好好好,这个王莽,终于要死了!”
    在场的汉初群臣,脸上纷纷露出笑容。
    萧何正色道:
    “王莽篡汉,罪大恶极,若非他乃是后世之人,臣都想请陛下将此獠凌迟处死!”
    曹参哼了一声,道:
    “若王莽当真在此,臣说不得就要亲自持刀,将他的肉一块块地割下来!”
    陈平微微一笑,道:
    “老曹啊,打仗我是不如你,但若是说到割肉刑讯这一块,你还是得让我来才对。”
    刘邦心情大好,双脚翘起搭在桌面上,道:
    “若是朕所料不差,等王莽一死,接下来应该就是刘秀一统天下了。”
    “嗯,其实王莽这么闹一下也好,天下人就会知道什么狗屁的新王朝,根本就比不上大汉的一根脚趾头!”
    刘盈闻言,表情不由古怪,欲言又止。
    这种大汉被篡的事情,就别再发生了吧?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微微皱眉。
    “诸位爱卿,你们说说,这绿林军和赤眉军,算是泥腿子的军队吗?”
    宰相赵普忙道:
    “陛下刚刚也看到了,赤眉军到处抢劫粮食,根本就是劫匪嘛!”
    杨业也点头道:
    “所谓的起义军,其实不也是祸害当地的老百姓?臣以为,与其称为起义军,倒不如叫做流寇!”
    赵匡胤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开口。
    “可是你们也看到了,这新朝就是被绿林军和赤眉军两支匪军给攻灭的。”
    “若说这两支匪军都是泥腿子的军队,那大宋的将来岂不是……”
    说到这里,赵匡胤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赵普和杨业心中一动,都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
    大宋的国策,就是皇族和士大夫合作,一起压榨最底层的老百姓!
    老百姓虽然起义不断,但没有士大夫的支持,对大宋而言不过是癣疥之疾,无法撼动赵氏皇族的统治和大宋的基业。
    但绿林军和赤眉军作为农民军,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却让赵匡胤有些动摇了。
    要是将来大宋压榨老百姓过度,导致在大宋境内也出现了第二个绿林军或者赤眉军呢?
    赵普表情有些僵硬,干咳一声之后开口道:
    “陛下放心吧,绿林军毕竟是拥有刘秀、刘演这种前汉的皇族参与其中的。”
    “若没有刘秀,那昆阳之战肯定是新军取胜,绿林军也一定会被镇压!”
    “总之,士大夫和皇族一定是永远站在一起的!”
    赵匡胤看了一眼赵普,没有作声,心中却是另外一番想法。
    没错,大部分的士大夫确实是和皇族站在一起的。
    但难免会有少部分不得志的士大夫会选择站在朝廷的对立面。
    比如说,赤眉军和绿林军。
    又比如说,黄巢……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突然失去了继续开口说话的兴趣。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老皇帝坐在皇位上,注视着面前的金幕,叹了一口气。
    “宽仁,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做到的事情啊。”
    戴着太子冠冕的胤禛点头道:
    “皇阿玛所言极是,这王莽其实也并不是心中没有百姓,他的政策有许多也是为了老百姓着想。”
    “但他识人不明,任用了诸如王业、王邑、王匡这般蠢材,欺上瞒下,最终才导致民怨沸腾,让新朝的基业覆灭。”
    康熙嗯了一声,点头道:
    “谁说不是呢?宽仁是对臣民们足够仁慈,但绝对不是坐在龙椅上好像瞎子一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看不到!”
    “弘历,你觉得呢?”
    坐在一旁的皇孙弘历闻言,表情有些迟疑。
    康熙笑了笑,道:
    “说吧,朕赦你无罪。”
    弘历便道:
    “皇祖父,孙臣在想,王莽其实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康熙有些好奇。
    “什么缺点?”
    弘历正色道:
    “那就是王莽教导出来的读书人太多了!”
    “皇祖父您想,若是刘秀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没读过书,没去过太学,他一辈子也就是一个种地的农民,最多便是一个小小地主罢了。”
    “那样的刘秀,就不可能带着绿林军赢得昆阳之战,那新朝岂不是就能存续更长的时间了吗?”
    康熙闻言,不由愣住。
    “所以你的想法是?”
    弘历轻咳一声,道:
    “孙臣认为,不,是先贤说过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像刘秀这般喜欢造反的野心家,就是因为懂得太多,所以才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大清若是想要吸取王莽的教训,就应该废止各地的私塾,尽可能地让汉人少读书,少懂一些字。”
    “只要天下的绝大部分汉人都变得驽钝,都不识字不懂文化,那么大清再想要继续御使这些汉人,就轻而易举了。”
    “而且那样,也不会再有刘秀这般人诞生的土壤!”
    弘历越说越是兴奋,说到最后,不由眉飞色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