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农场
作者:笙箫吹落梅   长沙小青年马逸明的发家史最新章节     
    晚餐的氛围很好。大家谈兴很高。
    马逸明想起一件事,马逸明问艾拉:“艾拉,你们家的农场这么亏损下去也不是办法,这一次度过难关了,下一次呢?如果以后几年继续亏钱,那可怎么办?这农场迟早保不住的。”
    艾拉一家三口听了马逸明这话脸色都暗淡下去,餐桌上的气氛有些沉闷。
    艾拉爷爷说,洛卡镇的农协和政府在交涉了,小麦的收购政策会经常受到政府决策影响,说不定明年后年行情会好起来。在澳洲做农场主要靠政府补贴生存,不用担心,一切会慢慢好起来的。
    话虽然这样说,还是可以看得出艾拉爷爷底气明显不足。
    艾拉妈妈微笑着望着马逸明说:“哈里先生,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们家缺少男人,特别是身体健壮,头脑灵活的年轻男人。做农场靠老人和女人很难的。澳洲的人工很贵,我们请不起工人。艾拉很勤劳,但是她一个女孩子还是打理不过来,爷爷年纪也大了……”
    听到这话,艾拉爷爷端着酒杯放在唇边,开始注意马逸明的神情。
    艾拉脸儿莫名地有些泛红……马逸明瞅了艾拉一眼,刚好和艾拉目光一碰,马逸明心里咯噔一跳。连忙也把酒杯端起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马逸明想了想说:“罗伯特先生,其实您这个情况,如果是中国农民来经营您的农场恐怕做法会不一样。”
    艾拉爷爷眯着眼说:“哈里先生讲得对,会不一样。我就好奇中国人买了我们的农场他们会怎么干?”
    马逸明说:“罗伯特先生,您从您的爷爷开始就一直种小麦,您不会想办法种点儿别的么?不能总是种植小麦。”
    “噢,哈里先生,我们还种马铃薯。”
    马逸明笑笑地说:“您觉得中国人买了您的农场他们会种什么?”
    嗯?马逸明这个问题倒是把大家的兴趣激起来了。是呢,中国人狡猾狡猾的,澳洲人经营不下去的农场,中国人接手过来几番折腾就能赚到钱,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
    马逸明在一边暗叹,这澳洲农场主会不会有点一根筋,不懂得变通?祖上种小麦就一直种下去,也不晓得换换花样。
    马逸明决定给这一家子一点启发。马逸明说:“罗伯特先生,据我所知,中国人特别善于种菜和种植水果。”
    “您呀,可以去考察考察一下澳洲的超市,什么菜品、什么水果市面价格比较好,您得考虑转型。”
    “澳洲很多大学有一流的农业技术,您可以经常去大学走访,让专业人士给您提出建议。您还可以去农业联盟里寻找各种讯息……”
    艾拉爷爷脸上露出笑容:“哈里先生,你是个聪明的小伙子。你说的这些我都理解,这些想法很好的。只是,我年纪大了……唉!我的很多想法跟不上这个时代。卡洛斯农场最终还是要靠年轻人来经营的。”
    艾拉爷爷慈爱地望着艾拉说,“我们家的艾拉聪明漂亮,但是她也不善于经营农场。她如果……”
    艾拉打断爷爷的话:“别说了爷爷。你放心。有我在,我们卡洛斯农场一定会好起来的。”艾拉瞅了瞅马逸明说,“我还会找一个强壮英俊的丈夫,一起把我们家的农场做起来。”
    马逸明摸摸鼻子没说话。
    张凯说:“马总,你们聊什么呐?”
    马逸明说:“聊艾拉家的农场,凯哥,你说他们家的农场种点什么好?现在种小麦总是不挣钱。”
    张凯喝了口酒,大大咧咧地道:“这个问题交给我好了。我农村出来的。”
    马逸明笑道:“那你出个主意凯哥?”
    张凯说:“种大白菜、李子、火龙果,都好!”张凯仰着头洋洋得意,“我懂农业的!我这些日子在澳洲参观,超市也逛过,哎呀,这澳洲这几样东西死贵死贵。”
    “一棵大白菜要6.99澳元,折合人民币要35块钱,注意,是一棵!妈的,在广惠啊,30块钱能10斤大白菜!还有那个李子,澳洲李子论个的,一个李子要5块澳币,差不多也是要30块人民币了。简直就是在抢钱呐!”
    “还有,还有那个火龙果,瘪瘪的小小的,一公斤差不多要50块人民币,啧啧啧……”
    张凯一边摇头一边说:“马总啊,艾拉家的农场就种这些玩意儿,肯定发!”
    嗯,凯哥的话有道理。马逸明把张凯的话翻译给大家听。
    艾拉一家人果然大受启发,是噢,怎么早先没想到这些呢?其实人呐,就这么回事,长期活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区域,就会形成信息茧房。澳洲人不晓得中国的大白菜便宜到烂大街的地步,自然无法对比澳洲的行情发现商机了。他们说不定以为中国人连大白菜都吃不上呢。
    马逸明想起了网上许多有趣的轶事,例如,韩国人在中国人面前显摆苹果,问中国留学生,你们吃过苹果么?中国有么?很香的……
    还有,网上播放中国人抱着西瓜用勺子挖西瓜肉吃的视频,日本人、韩国人集体破防,中国人怎么可以这样吃西瓜呢,好奢侈啊……
    艾拉说:“种大白菜,种李子火龙果这些,我们家都不懂啊。”
    马逸明说:“不懂可以请农技师。澳洲农业发达。应该有专业的人才。”
    艾拉爷爷说:“我们澳洲人工特别贵,农场请人请多了,老板说不定挣的钱还不如工人挣的多。”
    马逸明说:“澳洲一个农技师月薪多少?”
    艾拉爷爷想了想说:“差不多要五六千块一个月。”
    五六千块澳币,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2到3万的月薪了。确实比较贵。
    马逸明说:“罗伯特先生,您可以请中国人。”
    艾拉爷爷说:“中国工人难道很便宜?”
    马逸明摇摇头说:“罗伯特先生,中国工人不一定便宜,但是中国人会算账。您得和中国人谈条件,您的农场除去成本和费用,赚了多少钱,赚取的利润大家分成。您如果这么干,那么中国人干活一个人可以顶三个澳洲本地人。他们会没日没夜地干,加班还不用加班费的。”
    艾拉爷爷大叹道:“中国人太会经营了!我们澳洲人都是讲时薪的,干多干少老板还得天天盯着。你的这个法子非常棒!”
    末了,艾拉爷爷伸过手拍拍马逸明的胳膊,说,“哈里先生,您如果能和我合作一起经营农场,我会非常高兴。”
    “我们可以一起种那个大白菜和李子,还有很多!”艾拉爷爷斩钉截铁的道,“我有70英亩土地!”
    马逸明说:“罗伯特先生,我是做汽车的,农场我也不擅长。我们刚才纯属泛泛而谈,真要做起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艾拉妈妈点点头道:“哈里先生说得对,起码,我们恐怕还要再投资,我们还得再向银行借钱。”
    确实,想法很好现实却很无奈。农场转型是大事,万一向银行借钱又亏了呢?艾拉一家人又沉寂下来,歪着头在想这个问题。
    马逸明犹豫了半晌,放下酒杯说:“罗伯特太太,需要投资多少你们家到时候可以算算账,我可以投资!”
    艾拉听到这话,一惊,抬头望着马逸明半晌没有出声。
    艾拉爷爷说:“哈里先生,那您算是我的合伙人了?”
    马逸明想了想说:“是。等你们农场赚到钱了再给我分红,赚不到钱不用你们还钱。这个主意怎么样?”
    艾拉终于说话了:“哈里先生,您需要多少分红的比例。”
    马逸明微笑:“你随便给。你想给多少都行。”
    “不过,我确实不懂种地,如果你们要种大白菜什么的,我可以在中国国内帮忙找资源。”马逸明想起中国国内的行情,中国菜农种菜都他妈的种到全世界了,非洲尼加拉瓜,中东沙特阿拉伯,俄罗斯远东……种别的什么,话可不能说满了,种大白菜中国人可最拿手,中国人说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艾拉全家人都沉默下来,脸上却放着光,他们没想到这顿晚餐能改变卡洛斯农场的命运。今天来的这两个中国客人好突兀啊,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么?
    艾拉妈妈瞅了瞅艾拉,脸上的笑意愈发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