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洛神赋石刻
作者:西风上高楼   鉴宝逆袭:透视无敌手最新章节     
    马教授一听林轩夸赞,也笑了起来。
    他坐到林轩对面,将手中的白色小碗放到了桌上。
    “小友,你帮我看看这只小碗是什么时期的?”
    马教授有心考验一下林轩的眼力。
    林轩将邮票重新插入书中,放到一旁,目光看向桌上的小碗。
    “您老是想考我啊。”
    马教授哈哈大笑,说道:“小友说笑了,我们这是纯交流,毕竟这小碗存在争议。”
    “好!那我就班门弄斧,说说我个人观点。”
    说着,林轩一手握住小碗,稳稳的将小碗握在手中,拿了起来,仔细的观看着。
    这是一件白釉定窑瓷器小碗。
    小碗敞口、斜直壁,浅腹,圈足。
    胎质坚细,胎体匀薄,透光见影。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底足粘砂,刻花“官”字款。
    林轩看完,放下小碗说道:“马教授,这小碗,应该是北宋定窑小碗。”
    “哦?何以见得是北宋的?”马教授没有表态,继续追问。
    林轩补充道:“通过底款,和表面氧化程度,这些是仿不出来的。
    而且这小碗外壁都有竹丝刷痕,也完全符合当时的工艺特点。”
    “不错,刷丝痕是定窑修坯的时候,在瓷器外壁留下的痕迹。上釉后,釉水较薄,所以可以在瓷器外面看到粗细不均匀的刷丝痕。”
    马教授对瓷器解释了一番,然后又问道:“既然小友说到了刷丝痕。那么你是否忽略了定窑的一个特定的标志。”
    “你是说定窑的泪痕。”林轩想到了这一点。
    “嗯,老话说:古定器,有泪痕者为真!但这件小碗没有泪痕。”马教授将难题丢给了林轩。
    林轩补充说道:“泪痕是釉水在高温作用下,受到重力垂流,积釉形成的蜡泪叫泪痕。
    但是这种泪痕并非特意为之,是当时瓷器工艺不成熟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泪痕大小,厚薄无法控制。
    泪痕只能算是定窑瓷器的一般特征,并非是鉴定真老的标准。”
    林轩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说的好!我也这么认为的。”
    马教授听完林轩的话,脸上洋溢着笑容。
    林轩见此,询问道:“马教授,这瓷碗你当什么年代买的?”
    “我当赝品买的。花了小几千。”马教授悠哉悠哉地说着。
    林轩一听,就知道马教授捡漏了。
    “恭喜啊,这小碗行情价应该有15万。”林轩说着。
    “小友,感不感兴趣,我让给你。”马教授说着。
    “你还是算了吧,留着自己玩吧。”林轩果断拒绝,像这种小碗,一般人看不出来真假,必须找到懂行的才能卖出价。
    马教授见林轩不感兴趣,便没有强求。
    他收回目光,看向林轩,说道:“小友,明天上午,我就离开江城了,到时候我把黄金小篆印版带走,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好的,没问题。”林轩爽快地说着。
    约定好之后,马教授就捧着小碗离开了。
    下午四点半,胖子和五戒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怎么样?慈善机构注册的怎么样?”林轩关心地询问。
    “材料提交了,审核需要3天。”胖子回复道。
    “应该没多问题。我们注册的是非公募基金会,条件宽松。就是不能向公众募集资金,属于只出不进。”五戒怕林轩不放心,解释了一句。
    “嗯。这样最好。我们的目的很单纯。不是为了圈钱。”
    林轩知道,现在有些人打着公益的旗号,利用人们善良的心理,不断募集捐款。
    最后,捐款没有送到需要人的手里,钱财下落不明。
    结果就是令爱心人士心寒,让整个社会的公益举步维艰。
    林轩三人喝着茶,闲聊着。
    这时,一名壮汉走进了轩缘阁,神情透着局促。
    林轩三人见此,停止议论。
    林轩见此,不由打量了壮汉两眼。
    壮汉有30多岁,胡子邋遢,古铜色的皮肤,精壮无比。
    他穿着一件洗的发白的蓝色工装,衣服上还沾着泥土,下身穿着一条破旧的牛仔裤,裤脚布满了泥点。
    林轩一看,就知道对方应该是某个建筑工地的工人。
    林轩看对方的样子,不像是来买东西的,但也不见他身上带有东西。
    林轩好奇,起身迎了上去。
    “这位先生,你需要点什么,我可以帮你介绍一下。”林轩礼貌地说着。
    壮汉尴尬一笑,问道:“你们这里收老货吗?”
    一听壮汉开口,果真和林轩猜测的一致。
    “老货,收啊。请坐下详谈。”林轩请对方坐下,慢慢细说。
    “不不,我刚才从工地下班,一身泥土,就不坐了。”壮汉憨笑着。
    “没事,来吧、”林轩硬拉着对方坐下。
    壮汉不自在的坐下,问道:“我捡到一块石碑,你们要不要。”
    “石碑?在哪里捡的。”林轩眉头一皱。
    “额,在河边洗衣服的地方。”壮汉老实说着。
    林轩一听兴趣不大,不过还是多问了一句:“上面写的什么字,什么年代的。你知道吗?”
    壮汉摇了摇头。
    “俺不知道,不过,我用手机拍照了,你要不看看。上面好像是一首诗,要是值钱,我给你搬来。不值钱就算了。”
    说着,壮汉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
    “就是这个石碑,上面写着王献之。”
    林轩一听“王献之”,赶忙接过手机,仔细的看了起来。
    入眼的就是一行楷书字“王献之书曹植洛神赋十三行”。
    这字体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
    字中的撇捺等笔画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
    “这难道真是王献之的字吗?被人拓在了石刻上。”林轩猜测着。
    林轩发现石刻上有几处人为毁坏的痕迹,被抹掉了几个字,这更加说明,这石刻被拓印过。
    因为古代文人有陋习,拓完一处碑,就毁掉一处碑,目的是为手里的拓本升值。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现代的敦煌壁画。
    “怎么样?”壮汉看林轩不语,便忍不住询问。
    林轩回过神来,如实说道:“通过照片来看,像是一件老石板,应该是王献之书法拓本石刻。”
    “哦,这个我不懂。你收不收。”壮汉询问,目光看向林轩。
    “收,肯定收。”
    “你想卖多少钱?”林轩追问,看向壮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