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吴应熊,下线
作者:无敌小板凳   完了,我是吴三桂的私生子!最新章节     
    吴用再次双手一摊,很是无奈,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不能我把头伸过去,随意他们处置吧?”
    吴应熊对自己父亲什么脾气,他是最清楚不过的。父亲太固执了,特别是被仇恨冲昏头脑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决定。
    比如,当年引满清入关,也是因为对李自成充满了仇恨,才做出让天下人震惊的事。
    “咳,咳……”吴应熊忽然再次连续咳嗽,口中的血如流水一样从嘴里吐出。
    吴用见他这样后,竟然有点慌了,立刻吩咐大夫去抢救。
    大夫虽然在尽全力,但也不时摇晃着头。
    吴应熊无力的躺在床榻上,看得出他只是在吊着最后一口气。
    大夫对吴用道:“大人,世子生机已断,但似乎他还有执念,或者是还有未说完的话,让他一直在死扛着不落下最后一口气,他其实很痛苦。”
    吴用听后,上前一步,看着他。
    吴应熊瞪大眼睛,一直这样盯着他,嘴里似乎想说些什么,可身体已经无法控制,无法把最后想说的话说出口。
    吴用长出一口气,对着吴应熊说道:“大哥,虽然你我是亲兄弟,但一直以来都相隔两方,从小就没什么情谊。但毕竟血浓于水,我身上流淌着依然是吴家人的血。”
    “我对你保证,以后我无论走到何处,都不会忘记自己是吴家人。同时,我也对你保证,我会照顾你的妻儿,让他们可以衣食无忧的生活。”
    “就算你妻子是满人,我也不会伤害他们孤儿寡母,你放心的去吧!”
    “人世间的痛苦,对你来说,一切都结束了。来世,再聚!”
    当他说完这番话后,吴应熊眼角处流下了一滴泪水,他的眼神里能看见他的一丝安慰。
    这一刻,他闭上了眼睛,看上去他走得不痛苦,更像是获得了一种解脱。
    大夫对吴用道:“大人,世子走了。”
    吴用心中挺难受的,毕竟吴应熊怎么说也是他亲大哥。
    “先不要下葬,想办法处理好他的身体,就这样吧!”
    吴用暂时安排好吴应熊的后事,不下葬是想把吴应熊交给吴三桂,让吴三桂为他下葬。
    ……
    漳州,耿精忠与郑经在此已经对峙一月有余,双方打得是互有胜负。
    但是从整体对峙看,还是郑经占了优势,因为沿海的百姓,更多的还是支持郑经,所以郑经的兵源会比耿精忠多一些。
    而耿精忠为何在兵源上会输对方,原因自然是他这个人,名声太臭了,就算现在改邪归正,在别人眼里还是一样臭名昭着。江南的英雄好汉,怎么可能会来投他。就算他如今是吴用的人,也没用。因为,吴用的名声也未必比耿精忠好。
    漳州依然是被郑经所占。
    “王爷,你不能再犹豫了。只要我们全军杀出去,定能一鼓作气,拿下整个福建。”陈永华很着急的对郑经道,因为他们已经占尽了优势,但就一直不全力进攻,让他感觉战机正在流失。
    可是郑经这些日子一直犹豫,因为他太瞻前顾后了,怕自己全力突击后,后方被谁断了,让自己连退回台湾的路都没了。
    “先生,如今吴用已经到了江西与福建边上,他随时都可以进入福建。若这个时候,我全力攻击耿精忠,吴用一旦来,我们就会腹背受敌。”
    郑经的担忧不为过,如今的江南可以说是一锅乱炖,各方势力也是割据一方。而吴用是最强的一方,并且距离他们如此近。
    陈永华当然也能看得明白,但是他还能看得更远,他继续劝说:“王爷,在抚州城外,吴用把他大哥吴应熊射杀,吴三桂绝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吴用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攻打我们,只会全力迎战吴三桂。”
    “一旦等吴用击溃了吴三桂,那他们下一个目标一定会是我们。我们现在要抓住时机,先击溃耿精忠,彻底掌握整个福建。或许我们就有了与吴用谈判的条件,是谈是合,我们都可以进退。”
    然而郑经又指着地图广州方向道:“还有广州的尚之信,他也可以随时北上,断我后路。”
    陈永华心里是五味杂陈,一肚子的脏话随时都想脱口而出。
    他不明白,为何吴用进入江西后,郑经就开始瞻前顾后,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他放弃了,不愿意再继续劝说。
    最后,他自己一人走出来,透个气。
    “陈先生,不好了,投降我们的清军要闹事。”忽然,一士卒跑来。
    陈永华问道:“怎么回事?为何闹?”
    “他们要军饷,说已经两月没发他们军饷了。他们说,今日若不发军饷,就要投降耿精忠了。”
    陈永华一阵苦笑,他可是很清楚他们现在的财务状况,根本没有多余的军饷去支付投降而来的清军。就算他们自己从台湾带来的兵,都不一定月月按时得到军饷。
    “前路未卜”他感叹道。
    而以前的他遇上这样的突发事件,他会第一时间亲自去告诉郑经,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但今日的他,累了,不愿意再多说,让别人传话去告诉郑经,自己继续去透气。
    当夜,原清军的大营哗变了,他们没有拿到想要的军饷,所以他们冲出了营地,与赶来镇压他们的台湾军打了一场。
    最后是清军不敌,但他们也没有彻底被击溃。他们大部分人向耿精忠方向投奔去了,一小撮人南下,去投靠平南王尚之信了。
    也就在今夜,郑经带着台湾军登上了船,他们这是要连夜回台湾了。
    因为郑经认为,原清军的哗变,让他们损失了一半兵力,从而无力再战耿精忠,更无法与吴用对抗。所以,他只能选择先保存实力,回台湾等待下一个机会。
    “陈先生人呢?”郑经上船后,发现陈永华并不在船上。
    “王爷,陈先生从离开漳州城后,就不见踪迹了。”旁边人回应道。
    陈永华对郑经来说是很重要的谋士,所以郑经愿意多等一会。
    “那就先不要开船,等陈先生上船后再一起离开。”
    可是他们这一等,就是好几个时辰,天都快亮了,依然没看见陈永华身影。
    这个时候,郑经才意识到,陈永华可能永远都不会登上他的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