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全县催生,提高生育率
作者:小面包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阿宝,各州县的工头来了。”沈戟走进办事大厅喊林宝初。
    他口中的工头,是从各州县来,想要拿下客运驿站项目的人。
    客运驿站的项目迟迟未开工,就是为了等他们。
    这些人,是之前沈戟出发前往各州县拿文书时,让各州县府衙帮忙找的人。
    既然是各州县府衙找的人,底子相对干净,林宝初也无需太担心。
    “好,我马上来。”
    林宝初收拾东西,出门和沈戟一同前往城外的客栈。
    工头们都安排在新店住下,那里有个大的会客厅,方便谈事情。
    林宝初和沈戟一同会见各地来的工头,给每个工头代表都发了一份工程项目章程和图纸。
    让他们回去之后,按照图纸和章程要求盖客运站。
    双方在客栈里开了三天的会,将客运驿站的各个细节都啃了个遍,直到啃透,才结束。
    “这三天辛苦各位了,城中好吃好玩的不少,各位如若不急着回去就多玩几天,吃住我全包了。”林宝初说。
    虽然她是甲方,可工程毕竟在外地,她无法实时监督。
    所以这群工头非常重要,事关客运站的质量,她不能怠慢了人家。
    “小夫人客气了。”
    早就听说丰耕县景色秀丽,美食街声名远扬,他们还真想找个机会多逛逛呢。
    “既然小夫人开口相邀,我等盛情难却,就不推辞了。”
    不说城里,就是这个客栈,都舒服得让他们想多住几日。
    林宝初下楼,吩咐店里人好好招待,便和沈戟回去了。
    这段时间一直在忙,忙消防司、忙税务、忙庄子、忙客运站,而且常常要往外跑。
    如今事情都差不多了,林宝初一个不习惯,病倒了。
    “许太医,如何?阿宝病得可重?”
    沈戟坐在床边,给林宝初掖好薄被,询问许良弼她的情况。
    许良弼将枕包收到药箱里,微笑着道:“小王爷莫担心,宝初就是积劳成疾,歇息几日,再吃两副补气健脾的汤药就好了。”
    “真的?”
    沈戟看了眼躺在床上的林宝初。
    她脸色苍白,额头连冒虚汗,虚弱得眼睛都睁不开。
    怎么看也不像是没事的样子。
    许良弼背起药箱,非常确定自己的诊断结果,“宝初这段时间有多拼命,你我都看在眼里,她呀,就是太累了。”
    县衙重启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又是连日加班,又是进山寻蜂的。
    林宝初不累倒才怪呢。
    许良弼朝外走去,他诊脉还看出了些别的东西,“小王爷,你们晚上节制些,近期最好不要太折腾。”
    沈戟脸上带着些窘迫和尴尬,送人到门口,“多谢许太医。”
    -
    是夜。
    林宝初感觉自己睡了一个很长很长的觉,醒来时,已然不知此时是几何。
    周围烛灯微弱,身上汗湿涔涔,腹中空空如也。
    怎料病来如山倒,现在的她,连抬手都没力气。
    林宝初摸了摸身旁的位置,沈戟没在床上,“相公,你在吗?”
    帐幔放下来了,她不知道沈戟在不在屋里。
    “我在。”
    沈戟第一时间回应她,下一秒,帐幔被人掀开挂起,“阿宝醒了?饿不饿?”
    林宝初很饿,但此刻她身上没什么力气,连起床吃饭都不想。
    “我这是怎么了?”
    沈戟挂好帐幔,转身去给她倒了杯水,将她扶起来喝。
    “许太医说你是积劳成疾,累晕过去了,需要好好休息。”
    林宝初小口小口地把水咽下去,只是这样,就花光了她仅有的力气。
    她靠在沈戟胸膛上,再次闭上眼睛。
    “阿宝,先别睡,吃点东西,把药喝了再睡。”沈戟轻轻拍她的肩。
    看她虚弱成这样,沈戟的心阵阵抽疼,同时自责不已。
    他怎么把她累成这样啊。
    林宝初到底没扛住困倦,再次睡了过去。
    这一夜,她就这样时不时醒来,喝口水,就又昏睡过去。
    一晚上醒来好几次,沈戟一直陪在床边,给她擦汗、喂水,听她醒来时说的胡话。
    县衙的人、住店的客人,听说林宝初病倒之后,纷纷前来探病。
    扶贫小队除了来看她之外,每日上工散工的时候,都会绕过来问一问情况。
    沈筝和福珠更是一天来找她好几次,不顾沈戟阻拦,直接就往屋里闯。
    她们探望她的目的,并不纯粹是来看她的。
    “嫂嫂,程夫子的铺子收拾好了,印刷的东西也都搬进城了,你觉得咱们《丰耕县报》改革的第一版写点什么好?”
    沈筝迫不及待想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林宝初。
    她们这个全由女子组成的文宣部成立了。
    林宝初做顾问,她是小组长,福珠和佳儿是组员。
    如今县衙的工作都在慢慢开始细分,每个人负责的重点不同,大家齐头并进的同时,也更多样化。
    这表示,丰耕县衙正在慢慢变好、变强大。
    新的印刷室,已经从乡下搬到城里,就设在程书益之前的书铺里。
    自打学堂开课以来,程书益就很少开门做生意。
    后来书馆开放,加上周益的铺子生意做得越来越好,程书益便再无精力打理书铺。
    程书益的书铺地理位置不错,临街,还在三岔路口,空着也可惜。
    林宝初就让沈筝去和程书益商量,盘下他的铺子做印刷室。
    日后,此地也将是《丰耕县报》出售的先发地。
    通俗点说,算半个报社吧。
    百姓们既可以在这里买报、看报,也可到这里来反映民生和爆料。
    这个铺子对程书益来说,可有可无。
    他的最终愿望还是回京,就算回不去,在县衙做事也算是半个官。
    他一身傲骨,当初开铺子也是为了不忘初心——读书。
    所以当沈筝开口跟他要铺子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这个嘛……”
    林宝初下床穿衣服,经过沈戟这几日的细心照料,她已经好多了。
    “《丰耕县报》改革的第一版主题,就以鼓励生育为主题吧。”
    “生育?”
    沈筝和福珠相视一眼,她迟疑道:“这会不会太直接、大胆了?”
    生孩子这个话题,从来都只是内院妇人才会谈及的,少有摆到台面上来说。
    “这很大胆吗?”林宝初没明白她们二人的顾虑,“可咱们县确实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啊。”
    丰耕县从前朝开始,就是朝廷打发流放官员的地方之一。
    几十年流放县的帽子,十三年的撒手不管,导致丰耕县人越来越少、越来越穷。
    再加上三年半之前的那场大旱,更是差点全县覆灭。
    所以,催生势在必行!
    “人口是第一生产力,粗略估算,咱们县的荒山荒地开发才仅仅一成左右,还有很大的潜力。”
    林宝初走到脸盆前洗漱,“每个村子的人口密度也是稀少得可怜,你们何时见过像村子一样的县城?”
    要是没有后来加盖的客栈、书馆、医馆和美食街,丰耕县城就是个村子。
    县衙都在后院种菜、养鸡,更别说街上那些住户了。
    “从我们一个人帮扶一整个村子就可以知道,咱们县的人口其实是处于负增长的状态的。”
    说到这里,林宝初不禁想起前世。
    前世他们的帮扶指标,不过一人七八户,但前世脱贫标准较高,和丰耕县不能比。
    他们现在的扶贫还处于最基础的阶段,脱贫攻坚之后,还有乡村振兴。
    “负增长?”
    沈筝听不太懂林宝初的这些理论,“没有吧,咱们县这两年挺多娃娃出生的啊。”
    扶贫以来,县里每当有新生儿,百姓们都会到衙门来登记。
    她看着挺多的啊。
    林宝初收拾好自己,出门往后院去。
    这几日因为她生病,沈戟限制她的口味,清汤寡水的,她嘴里都泛苦。
    她自己做饭去。
    沈筝和福珠追上她的脚步,三人在后院一边摘菜一边聊天。
    “人口是增长还是负增长,不仅跟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有关,还要计算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林宝初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因为前世的人口问题,他们每次开大会都会提到。
    “丰耕县过去的几十年,搬家的、逃荒的,生老病死无人管。”
    林宝初叹了口气,“不用算也知道,丰耕县这几十年,人口出生率定是持续负增长的状态。”
    听林宝初这么一说,沈筝和福珠都觉得心惊不已。
    如此说来,催生还真是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好!”沈筝豆角摘了一半,突然亢奋起来,“那咱们第一期就以生育为主题。”
    “嫂嫂,你想怎么做?”
    她一个黄花大闺女,对这事儿还真是一窍不通。
    林宝初望着美食街的方向,沉默片刻,“鼓励生育不能仅凭一张嘴喊口号,还是得拿出一些实际行动。”
    “这两天,咱们找大家先商量一下吧。”
    丰耕县的情况不同,百姓们还没到不愿意生的程度。
    他们需要和大家一起探讨一番,找出百姓们真正的生育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
    “生孩子?”
    任枫第一次参加县衙的全体会议,温太傅和许太医他们也都来了。
    县衙全员到齐,怎料林宝初说的,竟是关于生孩子的事情!
    这种内院妇人闲谈的话题,他着实不太能理解。
    “咱们县衙还得管百姓生不生孩子吗?”
    “当然要管了!”
    林宝初恢复了元气,精神头十足,语调都是上扬的。
    “人口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经济问题,既然是经济问题,就得想办法去平衡它、稳固它。”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生育问题,而且还要摆到台面上来重视!”
    偷偷摸摸不可取,他们又不是做贼。
    “可是……”
    任枫找不到反驳她的理由,却也不是很赞同。
    他扭头看向朱金华等几个扶贫小队的男人,希望他们能站出来说句话。
    不过很可惜,大家只是冲他笑了笑。
    笑他新人刚来,不了解林宝初的行事作风。
    只要是她提出来的,就没有错过。
    任枫见没人理他,他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林姑娘,你继续。”
    林宝初将前两天在菜园里和沈筝、福珠说过的话,做成数据走势图,挂在墙上。
    “这是我和文宣组这两天一起做出来的丰耕县人口出生率走势图。”
    “从图上可知,丰耕县这三年来人口并未增长,而是一路走低。”
    因为丰耕县之前没有县令,户籍都是多年前的,不能用。
    所以林宝初只做了他们扶贫以来的这三年的数据。
    光是这些数据,就够她们四人忙得没空吃饭了。
    “这怎么可能?”
    看到这个数据,朱金华也忍不住出声质疑,“咱们县这三年日子过得不错,百姓们都养得起孩子,怎么可能还走低?”
    “是啊,我家邻居都两年抱仨了。”
    林宝初还是那句话,生育率不是这么算的。
    她认命的,详细的,把人口出生率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解释给众人听。
    随着她讲解的深入,扶贫小队才逐渐理解。
    特别是那几个新人,他们看林宝初的眼神就像是看女神仙一样崇拜。
    早就听说林宝初厉害,如今有机会一睹风采,果真是名不虚传。
    听完林宝初的解释,扶贫小队所有人都心惊肉跳。
    “原来孩子生得不够,是这般严重的事儿啊……”朱金华喃喃说。
    林宝初笑得有一丝无奈,总感觉朱金华这话听得别扭。
    表述得不太正确,但意思对了。
    “咱们只是鼓励生育,并非强制,生不生还得看人家的意愿。”林宝初补充一句。
    她可不想被曲解了意思。
    “那咱们怎么鼓励呢?”任枫问。
    他对于这个问题,态度已然转变。
    林宝初把问题抛给大家,“这就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了,大家觉得什么样的政策,可以鼓励百姓们多生、优生。”
    她话音刚落,就有人举手了。
    “我觉得咱们要做的不在生,而在护。”
    “生孩子,只要是成婚了的百姓都想生,怕就怕怀了之后,护不住肚子里的孩子。”
    这个角度,倒是令林宝初眼前一亮。
    她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