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拯救仙草绛珠12
作者:不会飞咩   综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最新章节     
    “瑚……瑚哥儿……”
    “哎对喽!老弟,你看他。”贾瑚一指齐十三。
    冯垒看过去,铁塔一般雄壮的汉子,就是不怎么对称。
    “他叫齐十三,杀了很多鞑子,也是残缺之人。”
    “为了替我挡刀,丢了一条胳膊。”
    “他是我兄弟。”
    贾瑚仰望天空,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哽咽着继续诉说。
    “伤兵营还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残缺之人,有的丢了胳膊,有的丢了腿,城外的山脚下还有几万个丢了命的。”
    “他们有的是兵,有的是民,为了大夏,为了百姓,为了袍泽,成了残缺之人。”
    “可他们都是好汉子!”
    冯垒想开口安慰一二,却发现此刻语言是那么苍白无力,节哀顺变四个字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
    “老弟,你也是个好汉子。”
    “你是为了侍奉皇上才动的刀子,而皇上又是大夏的天,四舍五入,你是为了大夏才动的刀子啊!”
    “同样都是为了大夏,以后千万莫再妄自菲薄说什么残缺之人不配的话了,老哥听了心里难受。”
    “老弟,你要记住,身体不完整代表不了什么,内在才是最重要的,你的精神是完整的,思想是纯洁的,灵魂是高尚的!”
    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冯垒能怎么办?
    他也不想热泪盈眶,可是瑚哥儿叫他老弟哎!
    还说他是为了大夏,纯洁又高尚,是个好汉子!
    如此赤诚之言,怎么能不感天动地!
    冯垒哽咽的说道:“老哥,老弟我…记下了!”
    我会永远记住的!
    “如此就好!”贾瑚重重拍了拍冯垒,“老弟给哥哥讲一讲京中的情况,听说皇上偶有不适,现在好了吗?吃得香吗?睡得久吗?翁大人缘何发呆,一起来呀,我已经命人设宴,咱们边吃边聊,痛痛快快喝一场!”
    ——我是忽悠接着忽悠的分界线——
    “都安置好了?”
    “睡下了。”
    “嗯,坐。”
    陈尚入座,屋里没有外人,柳承憋了好久的疑惑也终于问出了口。
    “大公子,有必要对冯公公这么…亲近吗?咱们是武将,靠的是杀敌立功,跟阉人有个表面就行了,挨的太近,有损名声啊!”
    贾瑚笑了笑:“十三,把打探的消息说一说。”
    齐十三道了声是。
    “冯垒,十六岁,宫中长大,干爹是都太监夏守忠,干爷爷是大明宫总管太监戴全。”
    “这…不能吧?”柳承有些不可置信,“乾清宫和大明宫不是不对付……”
    “怎么不能呢?”贾瑚抿了口茶水,“冯公公多好啊,心思单纯,为人和善。”
    “我明白了!”陈尚握拳击掌,“我听说人越是缺什么就越想寄托什么,冯公公小时候就在宫里,小孩子嘛,天性纯善,而这正是戴公公和夏公公这种老人儿缺失的。”
    柳承接茬:“所以冯公公就被当成了精神的寄托?”
    陈尚点头:“前有戴公公庇护,后有夏总管照拂,宫中无人敢欺,可不就养成了没心眼儿的样子嘛。”
    齐十三单手挠头:“可这样的人能为咱们做什么呢?”
    “不需要他主动做什么。”贾瑚把玩着茶杯,“只要保持住这种亲近的关系就行了。”
    陈尚闻言挑眉:“确实如此,冯公公越是纯善,他表达的态度和说出的话就越可信,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帮上大忙,毕竟人家可是两代总管的爱子宠孙啊。”
    “那看来回京以后我得多关心关心冯公公了。”柳承也听明白了。
    不就是间接利用老实人嘛,加我老柳一个!
    “注意分寸。”贾瑚提醒道,“太刻意反而落了下乘,交人交心,我还是挺喜欢冯垒的,不要弄巧成拙害了他。”
    “是。”
    翌日。
    宿醉的翁达早早就爬了起来,迫不及待就拉着贾瑚开始了解大同镇的现况,能听出来他对军事一道也有不凡的了解。
    最重要的是,他言谈之中不乏对贾瑚的欣赏,对大同这一战中贾瑚的表现和应对非常赞赏。
    贾瑚很高兴,于是决定给翁达来个节目助助兴。
    “大人,想不想看点刺激的?”
    “啊…啊?刺…刺激的?”
    “对,绝对让人面红耳赤。”
    “这…不好吧……”
    “就是一个粗糙的表演,给大人助助兴,请大人成全末将吧!”
    “那…那行吧,注意尺度,太露骨就有辱斯文了。”
    “是,大人还有别的吩咐吗?”
    “别太多,适量即可,老夫的年龄……身体承受有限。”
    “末将明白,那末将就去了?”
    “嗯…去吧。”
    贾瑚行礼退下,转身开始摇人。
    “柳承!陈尚!齐十三你还拿的动刀吗?”
    “好!”
    “柳承集合人马,按计划行事!”
    “陈尚带人去街上喊话,贾游击请百姓观礼!”
    “十三,请翁总兵、詹副总兵、陈巡抚移步城外!”
    “是!” *3
    将近三个时辰后,大同镇的文武高层领导齐聚城外十里。
    失去了马蹄的入侵者,被麻绳捆绑连成串,惶惶不安的被围在中间,四周是提刀着甲的步兵,再往外的北方还有整装待发的骑兵,南方拥挤着大同镇的百姓。
    翁总兵和陈巡抚预感不妙,急急找到贾瑚。
    “你要干什么!”
    “杀俘。”
    轻轻吐出的两个字,毫无感情的波澜,散发着冰冷的杀气。
    “不可!”陈巡抚怒其不争,“糊涂啊!你刚立了大功,回京以后有大好前程等着你,你官当的越高才能……”
    “陈大人。”贾瑚开口打断,“从攻城战到争夺战,你也参与了,你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明白,可你不能自毁前程啊!”陈巡抚卡住了贾瑚,“杀俘会是你永远的污点,洗都洗不清……”
    “那就不洗了。”贾瑚笑了,“干脆以后我打仗不要俘虏,打一场杀一场。”
    “你…唉!”
    陈巡抚劝不动,轮到翁达出马了。
    “你知道一旦做了,回京会面对什么吗?”
    “无非是指责,声讨,诘难,攻讦罢了。”
    “还有可能下大狱。”
    “不会,我是有功之臣,皇上不会这么对我。”
    “文武百官会。”
    “那也得看大同镇的军民同不同意啊。”
    “你……”
    “大人不必再劝,我意已决,恕末将逾越了。”
    贾瑚行了个军礼,便驭马前行,来到显眼处。
    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干脆的如同落下的刀。
    “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一个不留。”
    “杀!”
    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手起刀落……
    听不懂的绝望嘶吼,吓破胆的跪地求饶,无用功的拼死反抗,都不能动摇贾瑚的决心。
    士兵杀红了眼,百姓哭红了眼,他们喊着亲人、朋友、袍泽的名字,期盼他们“魂兮归来”。
    腥气弥漫,鲜血泥泞了土地。
    “就在这。”
    “筑个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