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高产粮
作者:七悠悠   懒锦鲤被迫996最新章节     
    “棉花的事好说,正好县城那卖棉花的铺子的老板是我以前在京都的老相识,也算的上是认识多年好友。
    前几日我还他听说最近有批新棉花从北地过来,一会儿我带两位大叔去问问。
    若是有相中的,看在我的面子上,想来还能优惠一二。”
    方扬眼睛一亮,忙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说了,这才有心思关心蓝老爷子说到的新粮问题。
    “大叔家中的粮食我可是眼热的很,原本还合计着这两日忙完蝗虫的事,去村子里打一打秋风,蹭上一顿新米饭,如今倒好,心想事成了都。”
    边说着边朝院子走去,那两只显眼的麻袋他可是一进门就瞅着了,这会儿不用蓝老爷子特意介绍,他也知道新粮在哪。
    边走着边招呼慕伯道,“慕兄弟,帮为兄把这新粮抬进正厅可好,别一会儿邻居来串门看到了就不好。”
    最近几日因着蝗虫的事,不光城门口戒严,就是这偌大的青阳县城也颇有几分风声鹤唳的意思。
    特别是方家院子附近,许是大家都知道这院子里住着的是县衙的师爷,一些没胆子找方知县的,就会时不时的靠近下院子。
    这倒不是他们知道方扬同方知县的关系,只是单纯的以为师爷会比知县大人好说话些罢了。
    至于找方扬又是存了什么心思,眼下还不得而知。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他这会儿不想因着两袋新粮徒增麻烦。
    更不想的是给落溪一村惹麻烦。
    慕伯在蓝老爷子的示意下,一只手抓起一只大麻袋,轻轻松松的把新粮放进正厅。
    时刻注意慕家兄弟的方名,这会儿更是确定了几人的身份。
    可看着兄弟四人对蓝老爷子的尊敬样,不自觉的端详起蓝老爷子来。
    饶是他把京都同镇北王和辰王有关系的所有人都过了一个遍,愣是没想起来蓝老爷子会是谁。
    京都有这号人?
    可据他观察,这蓝家老爷子虽然有几分精明在身上,却是个实打实的农家人,难掩淳朴之气。
    可若只是个农家人,如何能让曾经战功赫赫、大杀四方的慕家四兄弟这般尊敬他?
    方名在观察慕家四兄弟时,他怀里的懒懒也在观察着他。
    未从他身上感受到恶意后,懒懒索性同岑溪递上来的糕点奋斗着。
    天大地大,吃饱了才最大!
    ……
    在慕伯的帮助下,方扬直接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了大麻袋。
    一股独属于稻子的清香在方家正厅弥漫开来。
    “这新粮可真饱满啊!就算我没种过田,也知道这粒子真饱满啊!”
    方扬抓起一把稻子,眼中精光乍现,好话似不要钱的说着。
    当然啦,他说的话也都是事实,不存在丝毫奉承的意思。
    严格说起来,这般饱满的稻子还有他一份功劳了。
    几个月前,他可是特地休沐去村子里,跟着下了两日的田。
    这般饱满的稻子,若是去了壳,蒸出来的白米饭,可是顶饿的很啊。
    想着想着,方扬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这新米,别说是他,就是他这兄长也有好几年没吃过了。
    就算吃过新米,也是瘪了吧唧,黄中带着点黑的那种。
    一看就没食欲的那种!
    “方师爷,不知这般样式的稻子,如今行情如何?”蓝老爷子沉声问道。
    方扬在做生意的朋友挺多的。
    价格这方面,问他准没错。
    有方扬这个中间人在,粮价压不到太低。
    “蓝大叔,这般好的粮食您要卖?恕我冒昧,可方便问问这次村子里的收成到底如何?”方扬颤抖着手问道。
    就连一直对着新粮兴趣缺缺的方名,这会儿也竖起耳朵来听着。
    “你也不是外人,这亩产我也不藏着掖着,今年这季稻子收成创了历史新高,竟然达到了亩产九百七十五斤,加上二十亩私田,家中得有十几万斤的收成。
    这才想着你看看可能帮着卖出去一些。
    其实真要说起来,这些稻子做粮食卖不太划算。
    若是你有认识的人,卖种子才是最划算的,即便不能亩产九百多,却也定比那一般粮种产量高点。”
    随着蓝老爷子话音落下,方家正厅几人目瞪口呆。
    他们听错了吧?
    蓝大叔说的是亩产九百七十五斤?
    九百七十五斤是什么概念?
    那可是接近亩产千斤啊!
    是能载入华国历史的粮食亩产!
    是能让整个华国粮食产量提高三倍左右的种子!
    是能解决数以万计的民众生存问题的种子!
    若是这样的种子种下去,何愁路有冻死骨?
    不出五年,华国必然国运昌盛,傲立诸国之首!
    方家兄弟俩越想越激动。
    恨不得立刻去蓝家把种子全部收上来,送往全国各地。
    亲眼看着全国的粮食产量飙升!
    激动过后,兄弟俩的理智慢慢归拢。
    现在不是先帝当政了,身藏宝藏,有没有可能最后会自取灭亡了?
    他们也不知道!
    毕竟他们现在不过是个偏远县城的知县和师爷,对偌大的华国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们不再是那高高在上的世家权贵。
    他们早就失去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豪情壮志。
    眼下,护住家人、护住蓝家、护住落溪一村,才是他们能力范围内能做的事。
    方扬摆了摆手,叹息道。
    “大叔,怀璧其罪的道理我不说您也懂!
    若不是我拿您当亲人看,您这次让我帮您卖粮,我铁定能帮着您卖上一个极高的价格。
    甚至我这个中间人还能从中大赚一笔。
    可高产量,必然跟着高风险。
    说实话,我同兄长目前没有护住你们的能力。
    一旦让人知道这些粮种是从落溪一村出来的,你们只能沦为某些人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刚经历蝗虫过境,我猜明年春种的粮种的价格同今年差不多,甚至还得涨价!
    就按着今年粮种的价格算,十万斤稻种,就是整整二十万两白银,这叫人如何不眼红?”
    “若只是单纯的眼红,在这青阳县我同兄长还是能护着家里的。
    可最大的问题不是银钱,是这么高的亩产,谁都想分一杯羹。
    若是如此,我同兄长护不住你们!”
    粮种,有价无市啊!
    更有甚者,一旦高产的风声传出去,只怕要抢的打破头。
    方扬一席话,说的付村长和蓝老爷子心哇凉哇凉的。
    就连慕家四兄弟,也是倒抽一口凉气。
    更别说窦鹏和李达,从进门开始,就晕晕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