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朝圣奥马哈(1)给股神写信
作者:钉耙捞月   隐形富豪炼成记最新章节     
    斯特恩商学院mba学员中,做投资的人也不少。
    比如,凡三所在学习小组的那个韩裔美国人比尔黄。他1966年出生在韩国,父亲去世后,跟母亲一家人搬家到了美国洛杉矶,在卡内基大学经济学,毕业后去了老虎基金。
    据说,这家伙在老虎基金赚了不少钱。老虎基金关门后,他就来斯特恩商学院读mba。
    4月初,一次课堂辩论时,比尔黄上台发言。
    课本与老师都说,做企业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但比尔黄就是喜欢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边。此前,他就是因为跟随索罗斯重仓做空东南亚才获得财务自由的。
    当他发表自己重仓押注的投资策略后,下面不少同学反对:“比尔,不能这样。”
    不过,凡三发现,这哥们表面在倾听,实际上,八成是当成了耳边风,而且嘴角不时不屑一顾地撇嘴。
    凡三对其投资策略倒没有多少异议,但这家伙的态度让其很反感。
    这次课堂讨论,让凡三不由想起美国的股神沃伦。这时,距离老爷子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时间不远了。
    凡三想去现场看看,可苦于没有门票,于是,他大着胆子,给股神写了一封信。
    “沃伦先生:您好!我对您的钦佩,始于我25岁时读到您的传记。您的故事非常励志,以至于后来,我在上班的同时,将几乎所有身家都投入股票市场。按着您所讲的价值投资法则,我逢低重仓买入几只优质股票后,长期持有,最终获得超出想象的投资收益。眼下,我正在您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隔壁的纽约大学读mba,前不久,我与同学们刚在课堂上讨论您的集中投资原则。现在,距离贵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已很近,我非常渴望能到会议现场,聆听请教。期望得到您的回复!”
    这是一封英文信,署名是凡学松的英文拼写,以及凡三的英文名evans。
    信寄出后,凡三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孰料,半个月后,沃伦公司回信了,特别邀请他前去参加股东大会,并随信寄来了年会门票。
    这让凡三不由喜出望外。
    去参会前,凡三刻意将股神传记及其投资理念有关的书籍,看了好几本。
    沃伦,1930年8月30日出生。
    父亲曾是当地的一名股票经纪人,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便对商业、股票、华尔街十分熟悉,11岁时便拿出114.75美元开始买卖股票。
    1950年,沃伦读到刚刚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仿佛看到了一道光,猛然顿悟: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投资之道!
    于是,他立即申请到格雷厄姆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读研。
    事实上,在沃伦的投资生涯中,有三个至关重要的良师益友。
    格雷厄姆构建了沃伦投资的知识基础——安全边际,以及教会他如何掌握情绪以利用市场的波动。
    费雪教会沃伦更新的、可执行的方法论,如何发现长期的优秀投资对象,以及集中的投资组合。
    芒格则帮助沃伦认识到,购买并持有好企业所带来的回报。
    “你的对与错不会因为别人的赞成或反对而改变,你正确是因为你的数据和推理均正确。”
    格雷厄姆这句话,一直刻在沃伦心间。可以说,他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才得以高瞻远瞩。
    至于国内股民,除了知道这位股神投资业绩举世无敌外,最熟悉的还是他的一句名言:“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这是有关逆向投资的金句。
    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沃伦与芒格联手缔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
    每年5月初,成千上万名股东与仰慕者,从全球各地去到那里,参与这家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现场聆听股神的教诲。
    5月4日,凡三吩咐莫兰,别到处乱跑后,就踏上前往奥马哈朝圣之路。
    在飞往奥马哈的航班上,凡三惊讶地看到比尔黄。
    原来,这哥们也去参加这场年度盛会。两人平时交流不多,但既然碰上了,凡三还是笑脸相迎。
    奥马哈市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最大城市。位于该州东部密苏里河畔,和艾奥瓦州的康瑟尔布拉夫斯隔河相望。
    20世纪前半期,工业开始发展,这里成为州内主要经济中心。
    凡三与比尔黄到达奥马哈后,住进一家廉价连锁酒店。
    然后,两人一起去沃伦最喜欢光顾的高瑞特牛排馆,品尝他最爱的美味——美国prime等级、干式熟成的24盎司t骨牛排,外加双份黄金薯饼、樱桃可乐与香草冰淇淋。
    吃过饭,凡三与比尔黄像大多数来参加年会的投资者一样,好奇地去股神家门口看看。
    沃伦的家,坐落在奥马哈的一个普通角落,距离市中心不是太远。
    在一个杂货店里,老板娘给凡三与比尔黄结清了饮料和食品帐单后,很爽快在地图上,画出了沃伦的住所方位。
    “就沿这条路朝前走,第三个路口左拐,然后,注意在一个比较容易迷路的弯路再左转……你就可以看到沃伦的住宅了。”
    果然,两人按照那张路线图,走了不远,就来到股神的家门前。
    这是一座没有围墙,没有大院子,外部灰色的小楼,门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树,离路边也就三五米远。
    与周边邻居的别墅比,显不出任何豪华。相反,让人感觉还有些寒酸。
    据说,这所房子是沃伦在1958年,以美元购买的。
    房子修建于1921年,曾在1989年做过翻新。居住面积约610平方米,里面有5间卧室,2个全套卫浴间和1个简单的卫生间。
    从买入后,股神一直居住于此。
    从这里到他办公室的距离,开车只需要5分钟。
    也许有人觉得,沃伦太寒酸了,既然有钱为什么不换一个更好的房子呢?
    “在这里,我很开心。在纽约时,我常常心神不宁,这样的生活是我不愿意的。我的生活不会因为我花的钱更多就变得更快乐,奥马哈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它能使我心情平静。”
    每次读到沃伦这段话,凡三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中国诗人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凡三读过股神的传记,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个人恋旧。
    从旧房子,到前妻,以至于他创业时的那些初始投资人,他一直念念不忘。
    也许,只有不忘本的人,才会在持有自己看好的股票时,有勇气与耐心,一持十几二十年吧!
    与纽约的高楼大厦相比,不论巴哈马拿骚的海滨社区,还是奥马哈小城的简陋居室,约翰与沃伦,两位几乎同一时代的投资大师,不约而同地视财富为身外之物,一点也不着相。
    这些投资大师,无论是从纽约到内陆小城,还是从纽约到偏僻海岛,都可谓经得起繁华,耐得住寂寞,也许,这便是他们精彩人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