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宦官之威
作者:长夜未明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最新章节     
    薛瑄本人:???
    他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还没做到大理寺少卿,见状愤怒极了。
    薛瑄爱好研究理学及各种学问,对科举不太看重,要不是为了避免身为教谕德父亲被送去服役,他都不打算参加考试!
    虽说参加科举并非出于他的本心,但不代表他愿意去拜那劳什子的王振。
    他好歹是个官,为什么要去拜王振,他不要面子的吗?!
    朱元璋气得火冒三丈,恨不能把王振的皮扒下来挂在宫门前,让世人看看他的下场。
    能让大臣跪拜的只有皇族中人,王振莫不是被权势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的地位堪比皇族了?!
    朱棣拳头硬了,狗娘养的王振,欺负到老朱家头上,有没有把朱家放在眼里!
    朱瞻基怒道:“李铎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就要被流放,国家法度何在?!薛瑄此人刚正不阿,正是我大明需要的臣子,岂容王振如此欺辱?!”
    这哪里是朱家的天下,这分明是王振的天下啊!
    【王振贪恋权势,同时也非常喜欢钱财,讨好他的人争相送礼,给王振送礼就成了一项不成文的规矩。送礼多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王振的青眼,送礼少的则会招致王振的报复。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为人正直,不给王振送礼,这让王振很不高兴,借口李时勉砍掉国子监门口古树的一些树枝,罚李时勉在国子监门前身带重枷示众,惩罚一直持续三天,一千多名学生上书要求释放李时勉,还有人通过太后的父亲向孙太后求情。王振见引起众怒,这才饶恕李时勉。】
    朱瞻基气得头昏脑胀,大理寺少卿、国子监祭酒……这些可都不是芝麻小官,但王振只要一句话, 就能决定他们的生死,这简直比朱祁镇还像皇帝!
    他看孙贵妃不太顺眼,朱祁镇不懂事,你这个太后也不懂事?
    母亲在的时候,尚且可以辖制王振,你这个太后在做什么?!
    他不由想起胡皇后往日对自己的种种劝谏,心道:怪不得祖父当年选了胡氏,这才是一国皇后的气度呢!
    孙贵妃曾是他喜爱的女子,但时至今日,他想起的只有孙贵妃的骄纵和不懂事,对于胡氏反倒多了几分欣赏。
    朱元璋大怒:“朱祁镇死到哪里去了,怎么不知道管束王振?!”
    好歹也是皇帝,连管束自己的家奴都做不到吗?!放眼整个大明,还没有人敢在他面前如此放肆!
    朱棣脸色铁青,瞥见肥肥胖胖的大儿子,心情更恶劣了,骂道:“看你这身肥肉,若是你平日里懂些保养,也不会那么早就驾崩!”
    “还有瞻基,这身子八成随了你这个当爹的,若是多活两年,哪有王振嚣张的时候!”
    朱高炽大感冤枉,这怎么还怪他身上了,他可没有让朱瞻基亲近宦官!
    徐皇后轻叹,陛下这是气急了。
    【名臣于谦也因为送礼之事差点被王振害死,当时于谦尚是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两地,每次入朝奏事时,旁人纷纷给王振献上厚礼,而于谦从不会这么做。有人劝他,不给钱,带些土特产也行啊,得罪王振会很麻烦,于谦笑了,甩着袖子说“只有清风”,两袖清风一词原本寓意姿态飘然,后来演变成为官非常清廉的意思。果不其然,王振看于谦很不顺眼,指使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居然判处于谦死刑,百姓听闻于谦下狱,群情激愤,联名向朝廷上书,于谦这才免除一死。】
    朱元璋更愤怒了,他喜欢勤勤恳恳还要钱少的,于谦简直完美符合他的要求!
    这样一个合他心意的臣子居然差点被王振害死,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朱棣说道:“老爷子要是活着,见到于谦肯定会很高兴。”
    按照老爷子选人时那种吹毛求疵的标准,于谦就是他心目中的好臣子啊!
    徐皇后神情不悦,说道:“于谦都险些亡于王振之手,不知还有多少臣子遭到王振的陷害。”
    朱瞻基听到于谦这个名字,不由地一愣,这不是随他平息汉王叛乱的那个御史吗?!
    他对于谦的印象很是深刻,汉王投降时,他让于谦历数汉王的罪行,于谦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将汉王骂得抬不起头。
    朱瞻基对此非常欣赏命于谦巡按江西,听说于谦做得很好,平反了许多冤狱。
    这样优质的臣子,差点就死于王振的贪欲之下!更要命的是,于谦这样清廉的臣子,居然都能被操作成死刑,王振岂非一手遮天?
    朱瞻基叹息:“我选错了人,险些害了于谦性命!”
    先是错选朱祁镇为太子,又错选了王振,他未免太倒霉了吧?!
    【朱祁镇不仅宠信王振这样的小人,对于社会上的种种问题,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对外频繁动兵,损耗国力;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接连爆发起义;明朝国防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卫所制度也在朱祁镇手下濒临崩溃。卫所生活本就艰苦,又常常受到军官的克扣剥削,士兵难以维持生活,纷纷逃亡。朱祁镇对此全无处理办法,只一味强调加强管理,但卫所的现状得不到改善,光管理是不可能的。由于管理不善等种种问题,明朝武备废弛,军队实力大不如前。】
    朱元璋神情顿时变得凝重,这才是重头戏!
    此事事关大明国防,一种制度很难避免弊端的存在,如果后世子孙无法给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后果不堪设想!
    偏偏这个时候,登基的是朱祁镇,大明战神……朝野上下难道就没有一个能挑起大梁的人吗?!
    武备废弛、军队战斗力大不如前……短短几个字无疑是在挑战朱棣脑中敏感的神经。
    他和老爷子都是马上天子,收下明军纵横天下、难遇敌手,正因如此,他更加无法接受大明军队要往宋朝方向发展——天幕说宋朝的时候,他可是笑得很大声!
    这要是大明重蹈南宋覆辙,他死了也抬不起头来!
    朱瞻基把天幕所言记下,准备派人调查卫所的实际情况,万万不能像天幕说的那样。
    他一边记,心头怒火也就越盛:他怎么生了朱祁镇这么个糊涂蛋,要解决就解决根本啊!把克扣士兵的军官抓来杀了,杀鸡儆猴,也比站在那里说空话也好!
    士兵不堪忍受逃亡,往往就会做些不好的营生,譬如成为盗匪,这就成了社会的一大不安定因素。
    士兵要是能活下去,为什么要逃?!难道做流民、盗匪很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