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因祸得福?
作者:一江东月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最新章节     
    不知何时。
    宫城的城墙上,竟然起了风。
    本来就是开春,天气还没暖和,凉飕飕的。
    但朱元璋却瞪着眼睛,只感觉自己的心跳是亦如此的火热。
    “完了,失算了,这小子还真有两把刷子!”
    他惊讶一声。
    旋即看向朱标,“是不是能用上?”
    朱标点点头,这几年他跟着处理国事,也对这些事情如数家珍。
    “光是‘印在字上’这一点,就能用上!”
    “好!好!”
    “咱反应过来了,让运送的里长、甲首跟着,再拿上各自的税收明细,这不就是让百姓自己,在路上监督,这些税粮的来龙去脉吗?”
    “印在字上,就不会再有空印,让百姓自己去核查数目签字,真要出了问题,咱可以两方都查。”
    “好!”
    朱元璋欣喜不已。
    往日里只觉得一团迷雾的空印案善后的问题。
    似乎也如同一份神秘的画卷,被层层的揭开。
    他现在不仅激动,甚至,还能举一反三,在这个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所学已经这些年的积累,重新修正。
    逐渐的……
    他的眼眸越来越亮。
    “话说……咱之前怎么没想到。”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朱元璋沉思一会儿后,又蹙着眉头道:
    “那还是有损耗啊?他之前说的损耗,说的那么严重。”
    “但就算按照这种方法来,也无法保证,地方官府送到户部各个仓库的税粮明细,是一字不差。”
    “大孙,你再帮咱问问。”
    而朱雄英听到皇爷爷的问题后,也是连忙点头。
    说实在的,他刚才听到“空印自解”,再看到皇爷爷高兴的样子。
    他便有些失落。
    因为他知道,今天这么好玩的事情,就要结束了……
    可他不想回去,类似今天这样……跟着爹爹、爷爷、奶奶一起在城墙上的场景,他的记忆里根本没有。
    他有些留恋不舍。
    但听到皇爷爷还有问题,他也是连忙又从城墙上,探出小脑袋。
    这一次他爬的很高,倒是把朱标吓得够呛。
    赶紧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不仅让他踩好凳子,还得抱紧了他。
    要不然。
    自己这儿子真出了一定点的皮毛伤。
    爹娘合起来,就能把自己给刮了。
    “对了,还有你说的……损耗!”
    “损耗?”
    苏闲眼神一动,虽然朱雄英只说了两个字。
    但他却可听明白了……
    洪武皇帝这是铁公鸡,一毛都不想拔啊。
    故而。
    他诧异的看向朱雄英。
    “损耗是必然的,朝廷身为征收税粮方,要允许运送过来的账目,有细微的差异。”
    “但是,需要在合理的区间之内,他只需要查一下,核验一下两地距离,以及中途是不是有什么山灾、或者地祸,导致阻隔了税粮队伍的运送效率。”
    “这都是朝廷官府应该承受的成本!”
    “百姓产出粮食,朝廷征收粮食,地方官府代为管理。”
    “朝廷作为征收方,说是连运送税粮的损耗都不愿意承担,那又该让谁来承担?最后不就又是苦一苦百姓?”
    苏闲说着,话音一重。
    “你的皇爷爷是布衣天子,肯定是明白下面百姓的苦楚。”
    “地方官府对朝廷中枢,那是以下对上,肯定是不敢造次。”
    “但反过来,他们对百姓,就是以上对下。”
    “朝廷承担一定的损耗,这就足够避免,官府对于百姓的剥削。”
    “否则……”
    “剥削过多,你皇爷爷说的为了百姓,就是一句空话。”
    “真到了那时,全天下人算起旧账,肯定是记不清当时在他们这儿的官府的官员叫什么?”
    “但他们却能记得两个字:大明!”
    这一句话说完。
    朱元璋的脸色立马就不对了。
    还是马皇后手疾眼快,将他按住,不由得道:“这小嘴巴还真厉害!”
    “你拉着咱干什么?哼!咱知道童言无忌,不跟他一般见识。”
    朱元璋反应过来。
    他还大度,稍微一摆手,就恢复和颜悦色,甚至还哈哈笑了两声。
    “这是咱大孙和他在谈,咱什么都不知道。”
    马皇后笑了笑,也不多说,反倒是朱雄英,似乎又听懂了一些。
    不等皇爷爷提醒,他就问道:
    “那如果……真的数目相差过大呢?”
    苏闲道:“若是数目过大,可留置,然后通知各地的按察使司,又或者派人亲自下去核查!”
    “哪里出问题,就去哪里查,三方账目一对,一清二楚。”
    “若那时还有贪官,该杀的杀,毫不留情!”
    苏闲这话说的铿锵有力。
    简直说到了朱元璋的心里。
    “看看吧,看看,一個孩子都支持咱用重典,你们还整天劝东劝西?”
    闻言。
    朱标和马皇后不由得一阵无语。
    你那是重典吗?
    然而,还没等他们说话,就有人替他们说了。
    “但像你皇爷爷那样不由分说,大开杀戒,肯定是不行的。”
    “乱世才用重典,沉疴才下猛药!”
    “但人家也是务求核查有罪,再重典。务求病因,再猛药!”
    “现在大明开国,虽然各地难以治理,但也没到乱世的程度。有罪者杀,那是明正典型。”
    “正直之官和良善百姓,只会拍手叫好,官场也会风清云正!”
    “但若是按照你皇爷爷那样杀?”
    “那是人人自危,大家还能好好办事吗?”
    苏闲在此时摆手,似乎颇为无奈。
    但却气的朱元璋,松起拳头又攥紧拳头。
    马皇后看得忍俊不禁,刚才不是还夸呢嘛?
    不过她很快恢复正色。
    “是这个道理,官府应该承担这些必要的损耗,要不然,咱们管理地方本来就难。”
    “若损耗加给百姓,只会让民间动荡,到时候这税收就更收不上来,朝廷还是要面临没钱的窘境。”
    马皇后这是在劝告,也是在敲打。
    因为她知道。
    自从洪武五年的北伐、也是西进失败之后。
    大明虽然在宁夏一代的周边威名远扬,但是,当时的战略目标,可是整个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这可是从大唐,安史之乱后,朝堂中枢就彻底失去了对此地的控制权。
    算算时间。
    从安史之乱后,都六百多年了。
    朱元璋一直以汉家皇帝自居,要光复汉统,国力甚至要远迈汉唐。
    短短几十年,从布衣到天子、从无到有的大明,百战百胜、攻池掠地犹如无人之境的明军,给了他无穷的自信。
    可是,洪武五年的败仗,影响深远。
    没了河西走廊,西域就打不通!
    这一场惨败,给予大明的痛处,要远远比目前看到的,还要影响大。
    起码朱元璋短时间内,甚至不再谋划西进。
    而是开始转变防守策略,从而越发针对北元的功伐。
    但……
    钱粮!
    永远是大明朝廷的痛。
    这种痛就像是钳制大明脖子的手,呼吸都不痛快。
    以至于这些年来,朱元璋为了搜刮钱粮,可谓是想尽了所有的办法……但又在一次次的支持北伐中,只能继续谋划。
    “你现在要回去了吗?”
    忽然。
    正在他们沉思之时,却听朱雄英的失望之声突然想起。
    朱元璋一愣。
    却听那道声音继续响起,“当然了,咱们都互帮互助完了,我父亲也说好放了,不回等什么。”
    “可……可是……”
    自己大孙的情绪现在很低落,他还是听得出来的。
    想到刚刚两个还差点吵起来。
    他连忙看向身后。
    “不急,让苏贵渊再等等,空印案还没完,咱当初说的话依然算数。”
    “哼!若真是能有这两全法,别说罪给他清了。”
    “咱还扶他青云直上!”
    啊?
    朱标一愣,有些愕然。
    随即想到那在洪武初年,猪都能上天的局势里。却一动不动,还被曾经的同僚,评价为老好人的苏贵渊……
    这还因祸得福了?
    “倒是,咱不知道给他什么差事?”
    “等咱回去,把今天这小子说的再好好想想……”
    朱元璋坐在凳子上,看着孙儿,又愁起来。
    “这还有什么愁的,空议案赶紧也结了吧。”马皇后道:“不能借着名头,再让人人自危了。”
    “妹子你不懂,这跟那没关系。”谁知,朱元璋却摇头。
    “你还不想结案?”
    “结什么案?”朱元璋冷冷一笑,“该杀的还没杀净。”
    “更何况,咱还有一件事可愁的很呢……”
    马皇后疑惑看去。
    朱元璋摸了一下脸,旋即无奈一笑,“得继续搞钱啊!”
    “有了……”
    似乎想到什么,他忽然一拍大腿。
    “咱想到给苏贵渊什么职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