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关于画饼这件事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乡村在春耕时,姜国城内也热闹起来。
    春节期间放假的商铺陆陆续续开业。
    还有许多新店开张的。
    阔绰一点的,弄个门头,手头紧的路边支个摊,再不济就挑个扁担支个车。
    要说路边摊,最惹眼的当属“大郎炊饼”。
    同样是推车,可姜大郎的车跟人家的就是不一样。
    这感觉,就像满大街“叮叮当当”的自行车,突然窜进来一个“嗡嗡嗡”的摩托车一样。
    两个轮的车,比独轮车多一个轮。
    还多了一个炉子。
    那炉子当真奇妙,想要火的时候用火耗子点一下,不想要火的时候就灭掉。
    而且还能调大调小。
    姜大郎的炊饼摊前围观者众多,但都是看车的。
    跟那些大型车展上围着车和车模流口水的老少爷们一样。
    一边看,一边还忍不住的想上手摸一摸。
    剩下一小撮不看车的,也都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看里面的东西。
    真正关心饼的反而一个都没有。
    “喂喂喂,你们到底买不买炊饼啊,不买不要挡在这儿啊。后面的人都看不见俺了。”
    人们听到这话,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炊饼有什么好吃的?”
    “就是,炊饼还能没吃过?”
    “还是车好看。”
    “对!”
    姜大郎个头矮,气势不足,镇不住人。
    但没关系,姜大郎脚底下踩着一个凳子呢。
    虽然依旧气势不足,至少嗓门能拔高一点点了。
    “瞎说什么呢?我这卖的是煎饼果子和鸡蛋灌饼,不是炊饼!”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指着车上的旗幡说:“这不是大郎炊饼”嘛,欺负我们不识字?”
    姜大郎解释道:“这是以前的旗幡,新的旗幡还没做出来的。”
    说起这个,姜大郎也有些心疼。
    自己个头低,在街上不显眼,只能走到哪喊到哪,“炊饼~~~炊饼~~~刚出锅的炊饼~~~”
    娘子心疼自己,正好家里有布,就给自己绣了个旗幡。
    却没想到,旗幡刚绣好,自己不卖炊饼了。
    别说外人,姜大郎自己都没想到。
    本以为要卖一辈子炊饼,创业未半,也没花光预算,怎么就脑袋一迷瞪,改行了呢?
    应该是岳先生给得太多了。
    白送一驾车不说,还有两个秘方,以及全套的用具……
    岳先生是好人啊,难怪岳先生的形象那么高大!
    众人听到这话,全都哈哈大笑。
    “就是,你这老店一天招牌都没挂,新店第一天就挂老招牌。哈哈哈……”
    “大郎还是大郎,炊饼却不是炊饼了。”
    “大郎没吃错药吧?”
    众人也觉得这么只看不买有点不妥当。
    而且这车太好看了,看着看着就饿了。
    “给我来个那什么饼。”
    姜大郎一听顿时笑了,“好嘞!贵客想吃什么饼?俺这儿有鸡蛋灌饼,有煎饼果子。”
    “什么饼都行,反正能填饱肚子就行。”
    姜大郎嘿嘿一笑,连忙打开火,顺便调和面糊。
    锅热了,刷上油,然后小心的把面糊倒上去。
    一边倒,一边还画着圈圈。
    围观众人顿时乐了。
    “嘿,你这是做饼还是画饼?”
    “画的饼能吃吗?”
    “不顶饿不给钱。”
    “对了,这饼多少钱?”
    姜大郎回答道:“煎饼果子,一个钱,加肉的两个钱。”
    嚯?
    买饼的人差点一句“黑商”骂出来。
    稷下饭庄的炊饼一个钱还能买俩呢,买十个送一个。
    这小子画个饼就翻一倍,加个肉又敢翻一倍。
    可是刚才话说都说了,也不好反悔。
    “行!两个钱就两个钱!我倒要看看这画的饼究竟能不能吃,顶不顶饿!”
    这东西真的叫竹蜻蜓,别说,还真像
    说话的功夫,姜大郎拿着竹蜻蜓在锅上一刮、一转。
    原本歪歪扭扭的面糊瞬间变成一张饼。
    “嚯,还真是饼!”
    看到众人吃惊的模样,姜大郎心中暗暗得意。
    这一手,岳先生只教了一遍,自己就学会了。
    岳先生夸自己是天纵奇才。
    动作娴熟的敲了一个鸡蛋打上去,然后用工具轻轻拍打,让蛋清和蛋黄分散开来,与面饼结合在一起,趁机捏一撮炒熟又碾碎的黄豆撒上去。
    原汁原味的应该是小葱碎和熟芝麻。
    不过,这两个东西暂时还没有,所以只能用其他东西取代。
    以后食材丰富了再更新迭代。
    就怕姜国人认准了炒豆子,觉得这是最正宗,把熟芝麻判为异端。
    鸡蛋熟的差不多的时候用铲子翻面,抹上在家里熬制的甜面酱和其他酱料,然后用竹夹子夹一块油炸餜子放上去。
    趁着锅热,刷上一点油,把一块肥肥的猪肉排放上去。
    “滋啦!”
    那声音,围观众人只觉得浑身一颤,头发根根竖起。
    美!
    真美!
    一股强烈的渴望从心底升起,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在呐喊。
    我要!
    我要!
    我要!
    人对脂肪的渴求是埋藏在骨子里的,流淌在血液中的。
    如果是不懂事的小孩,同等情况下,小孩会更偏爱肥肉。
    这是生物的本能。
    在油水不足的时代,这种本能欲望更加强烈。
    热铁板一煎,肥肉的气味瞬间弥漫开来来。
    一阵风吹过来,白色的烟气儿歪歪扭扭的飘向人群。
    人们全都像风中东倒西歪的麦秆,脚底板焊在地上不动,鼻子却追着烟气儿使劲吸啊吸。
    那模样,活脱脱荒坟上争夺香火的野鬼。
    肉排煎得差不多了,卷好煎饼,用铲子从中间一切为二,然后摞在一起,用一张小号蒸饼裹起来。
    “贵客,您的煎饼果子。您看值不值两个姜钱!”
    那人连忙掏出两个钱,“值!值!值!别人画饼只能看不能吃,你画饼能看还能吃,这饼一看就好吃!”
    姜大郎也不接钱,只是指了指车里一个投币的钱箱子。
    “客人放里面就行了。俺这双手还得做饼,不能碰钱。”
    “嘿!讲究!”
    客人依言投了进去,箱子里传来沉闷而空荡的声音。
    接过煎饼果子,在众人垂涎又羡慕的眼神中“啊呜”一口咬了下去。
    香!
    真香!
    饼的谷香!蛋的鲜香!肉的油香!
    还有炒豆子的咸香、炸餜子的酥香、菜叶的清香……
    还有那种酱料的甜香。
    众香合一,众鲜合一,顺着舌头上的味蕾直冲天灵。
    啊!
    美!
    真美!
    那人差点灵魂出窍,原地升天。
    “再给我来一个!不,来十个!”
    其他人顿时不乐意了。
    “去去去,先把你手里的吃完再说,饼要一个一个吃,急什么急!掌柜的,赶紧给俺来十个!加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