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各分店“第一次代表大会”!
作者:时间掺和   重返1980:从换老婆开始最新章节     
    清晨的沅水县船码头,格外的热闹。
    打鱼的,卖鱼的,坐船的,下船的,叫卖声,吆喝声,那是此起彼伏,人来人往。
    贺卫国让徐国民暂且留在码头看着这三台电视机,而他则迅速回了自家小院子。
    大半个小时后,他拉来了一辆板车,二人将三台电视机搬上板车后,便拉着板车往家中而去。
    回到家中时,二姐贺红玲与母亲自然早就得到了消息。
    她们纷纷从院前店面返回了后院,二人打量了一眼板车上的三台电视机,二姐贺红玲不由好奇问道:“卫国,你不是说去省城买电视机了吗?这怎么有三台呀?”
    “红玲姐,有一台是我的!”一旁,徐国民笑着说道。
    听到他的回答,贺红玲又道:“那不是还有两台呀?剩下那一台是谁的呀?”
    “还有一台我有其他用处,二姐,这台电视机,我帮你们放房间里去啦,等我回来,我再给你们调试一下,你们就可以看电视了。”贺卫国解释了一番后,便迅速搬了一台电视机进到房间去了。
    片刻后,他又折了回来,对着徐国民道:“你的这台电视机是我帮你送到你姐那店里去,还是先留在我这?”
    “额……卫国,怎能让你帮我送过去了?我自己来!自己来!”徐国民顿时笑了笑,连忙摆手拒绝了贺卫国。
    然而这时候贺卫国却是一笑,顿然说道:“没事,我正好也要把这台电视机送到你姐那店隔壁去,所以,这一路上,还得麻烦你帮我在后边推着这板车!”
    “啊……那我还不如把放在我姐店里的摩托车给骑来!”徐国民一听贺卫国这话,当即连连摇头。
    而贺卫国此刻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他立马对他说道:“那还愣在这干什么,还不赶紧骑去!”
    “呃…!我马上骑去”
    …………
    鸣龙电器修理店。
    对于贺卫国送来的全新电视机,何鸣龙高兴的不行,他迅速将电视机外边的纸箱子给拆开,这里瞧瞧,那里摸摸,生怕给弄坏了。
    贺卫国见他这般激动,连忙对他说道:“纸箱子里应该有说明手册,你自己拿出来好好看看,多研究一下,别舍不得拆,这电视机买来就是给你拆的,对了!这是我给你买的电器修理书籍,你好好学,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说完,贺卫国便放下报纸包裹的几本新书,转身离开了电器修理铺。
    回到家里后,贺卫国经过一番调试,那台新电视机总算是有图像了。
    他看了看,发现这台电视机总共也就能收到几个台。
    一个是省城台,一个则是中央台。
    至于电视节目,那更是少的可怜。
    不过即使是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与电气预报,二姐贺红玲与母亲龚玥也看的津津有味。
    …………
    转眼便到了九月下旬。
    此时离那二十家分店最后一家店开张也已有半个月了。
    贺卫国见时机差不多了,便让徐国民几人立刻去通知二十家店的店主,让他们到沅水县来参加“平价饭馆”合作社的第一次聚会。
    而聚会的地点就定在了他这小院子里,时间则为三天以后。
    至于这次“聚会”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一是让大家互相认识认识,交流一下开店的一些经验,毕竟这些店都是在贺卫国的“投资下”开起来的,作为合作社的组织者,领头人,他自然得把控好发展方向。
    而这么做,也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形成连锁店规模而做准备。
    至于“聚会”的第二个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们都交钱。
    按照合作协议,每一家店,都必须上交利润的百分之三十给贺卫国。
    虽然那二十家店的开店时间都不长,但该交的必须得交。
    而这第三个目的,则是收集大家提出的各种意见,然后加以整理,最后统一推广给各家分店。
    尤其是一些菜式与价格方面的意见,必须得听听这些开分店的店主意见。
    毕竟他们才是一线经营者,许多意见都是与经营分店息息相关的,自然得认真听取。
    …………
    三天后。
    院子里,此刻正摆着几张桌子。
    大家都坐在桌子旁,一边吃着西瓜,一边相互闲聊着。
    这些人都是各个饭馆的店主。
    他们虽然不是第一次见了,但却是第一次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开店的经验。
    而这会,徐晓霞五人也坐在了一桌,正在那聊着什么。
    至于贺卫国,他则是在和二姐贺红玲在房间里数着钱。
    就在刚刚,大家都上交了店里所赚的三成利润。
    至于具体的金额,其实各家店都是有区别的,因为这是一个标准数加权衡数所得出的数字。
    毕竟,贺卫国并不知道这些店具体赚了多少钱,他也不可能一家店一家店去查账,那样太麻烦不说,而且也会引起人家的反感。
    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确定一个上交的利润标准数。
    而这个标准数,则是通过二姐贺红玲这家店的账簿上所记载的利润计算出来的。
    其中沅水县四家老店,其上交利润与二姐贺红玲这家店一样,都是标准数额。
    而另外的二十家分店,其上交利润则是标准数减去权衡数所得到的金额。
    也就是按照开店的时间顺序,逐级递减。
    简单来说就是这二十家店开店的时间越晚,上交的利润就比这个标准数额要越小。
    不过,这上交的利润金额也有最低值,那就是不能少于这个标准数值的百分之五十。
    所以,这样折算下来,二十五家店,最后一统计,竟然上交了七千九百多块钱。
    要知道,这可是平均不到一个半月的总金额,已经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字了。
    如果这样算下来的话,那一年至少也得有近八万块钱。
    二十五家店,一年就能赚八万,接下来,分店要是再开的话,可就不止这个数了。
    不过,目前来看,贺卫国觉得还是不宜再继续扩张了,一来新店还未成为老店,二来,银城之外的地区,他并不是很熟,所以必须得缓缓再说。
    …………
    数完钱后的贺卫国,即刻出了房门,他和大家打了声招呼,便开始主持今天的“聚会”。
    随着大家各自把所遇到的问题与建议提出来,贺卫国能回答的就当面回答,不能回答的,他就用笔记下来。
    事后,他一整理统计,发现大家关心的最大问题,还是利润上交的问题,一部分店主觉得,标准数加权衡数还是太复杂了,所以他们希望在往后直接弄一个标准数值上交,比如说每月上交几百块钱。
    而他们提出的最大建议,则是希望能够在卤菜菜品上增加其他湘菜菜品,除此之外,他们也希望早餐可以由他们各自做主。
    对此,前者,贺卫国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问题,往后直接定一个标准金额即可,但后者,他还是觉得必须要统一,如果各做各的,这品牌效应就失去了作用,故而,他打算否决他们所提出的建议。
    至少短期内,他是不会改变这一点的。
    而除了这两个问题与建议外,还有关于菜品定价以及原材料选择上的。
    这些建议,有一部分,贺卫国打算修改之前定下的,毕竟经过这么多家店的“实践”操作来看,确实有部分已经不合时宜。
    而有些,他并未做修改,更不可能去统一推广到各家分店。
    …………
    十月上旬的时候,一份新的“平价饭馆”运营手册终于出炉了。
    经过贺卫国数次修改,反复斟酌之后,这份新运营手册综合了各个分店所提出的意见与问题。
    总的来说,新运营手册变得更加合理,更加规范化了。
    而也就在他油印了数十份新运营手册发给各个分店之后不久,副县长廖国安就带着沅水县红星食品厂厂长周国栋再次登门。
    他一开口,就把贺卫国给吓了一大跳。
    “贺卫国同志,你犯错误了,你知道吗?”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