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嬴政之喜,夏无且之惊!
作者:无谅666   大秦:从战场捡属性开始变强长生最新章节     
    为了成为开疆拓土之君!
    赵偃准备了很久,不惜调动了举国之力。
    甚至于为了灭燕,还不惜跑到了秦国与嬴政签订了盟约,那时候他还自以为是的觉得嬴政是真的要恳求自己结盟,害怕他赵国去攻秦。
    可如今看来。
    这一切都是一个骗局。
    嬴政为的就是骗他,让他毫无担忧的去攻燕,然后趁着他赵国分兵,秦国就对他动兵了。
    想到这。
    赵偃心中的愤怒难以掩饰。
    恨!
    他恨死了嬴政!
    恨不得将嬴政碎尸万段。
    什么颍川郡的乱象不断,什么求盟,这一切都是一个局。
    引他入瓮的局。
    这让一向自视比嬴政强的他充满了愤怒和懊恼。
    “庞上将军一定可以歼灭秦军。”郭开再次开口附和道。
    对于庞的能力。
    朝堂上的大臣也并没有意外。
    随着廉颇一死。
    庞已然成为了赵国之中资历最高的老将。
    哪怕是李牧也比不上。
    所以随着赵军回援,赵佾也没有多说什么去反驳赵偃。
    “代地的战况如何了?”赵偃问道。
    目光落在了赵佾的身上。
    “回大王。”
    “代地的大战还处于焦灼,李牧上将军率军出城进攻,以骑兵之利进攻秦军,我大赵胡服骑射名扬天下,但秦将蒙武却并不与李牧将军交战,而是一直在退。”
    “如今李牧将军已经杀到了秦边境。”赵佾站出来禀告道。
    “嬴政攻我大赵,那我大赵也可攻他秦国。”
    “传孤诏谕。”
    “让李牧进攻,攻破秦国北疆边城。”赵偃当即说道。
    此刻他已经被恨意冲昏了头脑了。
    “大王。”
    “万万不可。”
    “我代地边军以骑兵居多,擅长的也是骑战,对于攻伐城池却是并不为翘楚。”
    “而且秦军的目的就是为了拖住李牧将军,拖住我大赵二十万边军。”
    “一旦真的攻入了秦境,那就会深陷其中。”赵佾当即开口道。
    他真的怕赵偃真的昏了头,硬是让李牧去攻。
    “哼。”
    赵偃冷哼了一声,也是没有再冲动。
    也就在这时!
    “报!”
    “武安急报。”
    一个传令兵快步冲到了大殿内。
    “何事?”
    赵偃心底突厄闪过不安,立刻问道。
    “武安城失陷。”
    “庞上将军请求大王速速调集大军守护邯郸。”
    “如今上将军且战且退,尽全力拖住秦军,并会保全守卫邯郸的兵力。”传令兵跪在地上禀告道。
    闻言!
    赵偃的脸色骤然大变,原本稳坐王座的他身体一颤,直接站了起来,脸色也变得煞白:“怎么会?”
    “这才多少日?”
    “秦军怎会如此厉害?庞老将军竟阻挡不了?”
    “老将军在燕国攻伐不断,未有败绩,怎么面对秦军竟如此就败了?”
    赵偃声音都变得颤抖起来。
    哪怕他再无知,他也明白武安城距离邯郸城不过百里之距。这是他邯郸最后一个屏障。
    “三十万大军,秦军昨日才进攻,也就是说庞老将军镇守不过一日就被秦军破城。”
    “这怎么会?”赵佾此刻也是一脸的震惊。
    如此情况。
    所有人都没有料到。
    “大王。”
    “武安城乃是拱卫邯郸最后一个壁垒,如今武安城破,我邯郸危矣。”
    “趁现在秦军还未攻来,撤入代地,以代地作为防守基石。”一个大臣立刻站了出来,大声启奏道。
    而他此提议也得到了不少大臣的同意。
    “臣附议。”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如今秦军攻破武安城,邯郸已经没有了壁垒防守,唯有撤入代地,凭庞老将军还有李牧将军的兵力足可镇守代地不失。”
    “如此方可保全我大赵基业。”
    又有几个赵大臣站了出来请命。
    对于许多士族而言,家族利益至关重要,所谓丢失了国土,所谓逃离都城他们根本不在乎,只要家族在,权势在,富贵在,他们什么都不在乎。
    而这种人无论哪一个时代都有。
    此刻。
    哪怕是赵佾也并没有出声反对撤离邯郸。
    赵国。
    由赵地与代地相连而成。
    而代地乃是昔日的赵武灵王所开拓的疆土,灭了代国而并赵,相比于赵地,代地的疆域也有半数,人口也有近千万。
    代地也是半个赵国。
    只不过一直以来赵国权贵对于代地并没有对他们所属赵地那般重视,甚至于对于代地出身的官吏也多有排挤。
    李牧就是其中之最。
    虽然是赵国位高权重的上将军,但根本不得真正的进入赵国的核心圈。
    “万万不可撤离邯郸。”
    “邯郸乃是我大赵都城,如若放弃都城,我赵地千万子民何存?难道要将赵地拱手相让给秦国不成?”
    “庞老将军都说了,会拖住秦军让大王调兵镇守邯郸。”
    “只要邯郸不破,我赵地不失。”
    “昔日秦国的嬴稷还活着的时候,我大赵遭长平大损,国力大衰退,秦军也杀到了我邯郸城下,可最终我大赵军民一心,守住了邯郸,也逼迫秦军自邯郸退军。”
    “相比于昔日长平大损的国力,如今我大赵国力更强。”
    “何惧于秦。”一个赵九卿之一的大臣站出来说道。
    话音落下。
    也是引起了一众朝臣附议。
    “臣等附议。”
    “邯郸乃是我大赵历代都城,已有数百载之久,我大赵哪怕最难之时都未曾放弃邯郸,只要镇守邯郸不死,秦国断然不能灭我大赵。”
    “臣愿与秦死战。”
    “誓死守卫邯郸。”一个个赵臣大声道。
    看着朝堂上分为两派的争吵。
    一派要撤离到代地。
    一派则是要留守。
    赵偃此刻的神情也是无比复杂,不知道如何了。
    当然。
    在他心底还是比较倾向逃往代地的,毕竟在那里还有二十多万大军,再加上赵地的近三十万,足可镇守代地不失,可如果在此防守,那结果就不一定了。
    “臣觉得撤往代地乃是稳妥之策。”赵佾此刻站出来提议道。
    听到赵佾的话。
    赵偃眉头一皱,立刻就生出了一个想法:“李牧与廉颇那个老东西一样,曾经都是支持赵佾为王,李牧在代地的声望极高,而且手握兵权,如果寡人真的去了代地,如果李牧举兵反叛,那就不是好事了。”
    “就算要撤也必须将李牧的兵权给夺了。”
    想到这。
    赵偃立刻就有所决定了。
    随即。
    赵偃将目光投向了郭开:“丞相有何想法?”
    大殿内的朝臣目光都投向了郭开。
    显然。
    对于郭开的选择,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想得到。
    所有人都知道郭开贪生怕死,如此时刻,郭开必然会选择逃往代地。
    “回大王。”
    “臣以为。”
    “理当镇守邯郸,与秦军血战到底。”
    “昔日我大赵能够守得住,如今在大王的统领下同样也能。”
    “大赵,不可战胜!”郭开站出来,大声说道。
    此话一落。
    满朝的赵国大臣全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郭开。
    哪怕是赵佾。
    所有人都觉得非常的奇怪。
    “今天这是怎么了?”
    “最贪生怕死的郭开竟然不怕死了,还要支持留守邯郸?”
    “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
    “郭开今天吃错药了。”
    “他怎会赞同死守?”
    众多大臣全部都震惊的看着,完全没有想明白郭开竟然会赞同防守邯郸。
    而在百官诧异的目光之中,郭开心底冷笑:“秦王可是说了,无论如何不能让赵偃逃到代地,这可是大功一件,关系我未来的富贵荣华。”
    看着郭开如此坚定镇守邯郸。
    赵偃眼中也是闪过一道异色,随后想到:“看来丞相是想到了李牧执掌兵权,会对寡人产生威胁,所以才会说坚守邯郸,唯有此,寡人才会有机会将李牧的兵权给夺了。”
    想到这。
    赵偃心中一定,给了郭开一道只有你懂寡人的眼神。
    然后大声道:“丞相都有如此报国之心,此乃寡人之福,大赵之福。”
    “寡人决定了。”
    “死守邯郸,与秦军血战到底。”
    “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再调拨兵马来支援邯郸。”赵偃沉声道。
    “启奏大王。”
    “在代地尚有二十万边军,近十万郡兵。”郭开大声道。
    “丞相所言有理,在代地袭扰的秦军不多,只要稳固边境,秦军绝对无法破境。”
    “而且我大赵骑兵乃是天下第一,胡服骑射乃天下之最,这绝非秦骑能够相比。”
    “只要留下十万胡服骑射镇守代地,可保代地不失。”一个郭开一党的大臣大声启奏道。
    “臣附议。”
    “并且,还需李牧上将军亲自率军来援,如此方可击退秦军。”郭开立刻道。
    看着郭开与其党羽一唱一和。
    赵佾想要开口,却也不知道如何反驳了。
    毕竟如今邯郸已经危险。
    “拟诏。”
    “召李牧归来。”赵偃当即下诏。
    待得朝会散去。
    赵偃寝宫内。
    “丞相,你对寡人当真是无比忠诚。”
    “你知道寡人如若去了代地或许会被李牧威胁,毕竟他一向是支持赵佾的。”
    “如若他以兵权相逼寡人退位,那寡人就完了。”
    “满朝文武,唯有丞相为寡人考虑。”赵偃一脸感动的看着郭开道。
    一听这。
    郭开心底也是一懵。
    但很快回神:“大王圣明,臣誓死为大王效忠。”
    “寡人下诏派颜聚去代地接管李牧的兵权了。”
    “除此外,也让李牧先行归于邯郸。”
    “他的确有统兵能力,但必须让寡人掌控在手。”赵偃沉声道。
    “大王。”
    “李牧毕竟执掌了二十多万兵权,如若他不愿该当如何?”郭开立刻问道。
    赵偃眉头一皱:“此事,唯有丞相你亲自去办,如若他不交出兵权……”
    赵偃话音一顿,眼中闪过杀意。
    郭开心底一喜,当即道:“臣明白。”
    咸阳!
    王宫朝议大殿。
    “彩,当真是彩啊!”
    “庞统兵三十万镇守武安城。”
    “一日,仅仅是一日。”
    “我大秦就攻破了如此重兵防守的武安城。”
    “武安城之后便是邯郸,相隔不过百里。”
    “赵亡已成定局。”
    嬴政大笑着喝彩着。
    他手中握着战报,可以看到此刻他有多么高兴。
    “大王。”
    “从此战报来看。”
    “赵封将军又夺下了这一次大破武安城的首功啊。”
    “他身先士卒,攻破西城,方让赵军在城中的防线崩溃。”
    “此功当归赵封将军啊。”尉缭大笑着启奏道。
    “吾大秦有功必赏。”
    “尉卿,此功给赵封记下。”
    “待得灭赵之后,孤一起封赏。”嬴政大笑着道。
    武安城攻破,邯郸在望,灭赵在望。
    嬴政也是显得极为兴奋。
    幼年时的一切屈辱都将洗刷了。
    “大王圣明。”尉缭大声高呼道。
    “此番吾大秦锐士兵临城下,也是时候去邯郸了。”
    “孤等这一日已经很久了。”嬴政脸上浮起了一抹锐气,缓缓开口道。
    “大王万万不可。”
    “如今赵国尚未彻底覆灭。”
    “邯郸也未曾攻克。”
    “大王不可前往这战乱之地。”王绾当即站出来劝说。
    “父王万万不可前往赵国。”扶苏也是当即站出来劝说。
    “请大王收回成命。”
    满朝文武纷纷高呼道。
    而嬴政表情平淡,一抬手。
    大殿内的高呼声瞬间安静了下来。
    “孤幼年时在赵国为质,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屈辱。”
    “当初离开赵国时,孤就暗暗立誓,他日一定会以君临之姿再临赵国。”
    “灭赵!”
    “除了是孤承继了历代先王一统天下的大愿,更有孤心中的私愤。”
    “如今吾大秦兵临邯郸,孤无论如何也要去一趟。”嬴政缓缓开口道。
    听到这语气。
    满朝文武都清楚明白。
    嬴政已然是下定了决心,无从更改。
    “大王若是前往邯郸,国政该如何?”
    王绾眼珠一转,立刻站出来询问道。
    显然。
    他这老狐狸心里是抱有几分心思的。
    如若嬴政离国,如若由扶苏来理政,这就无形之中奠定了扶苏的地位。
    对于扶苏而言。
    这绝对是好事。
    “孤离开不会超过一月。”
    “政务之事,王相,隗相,内史,廷尉四人定议。”
    “至于审阅之事,以尉卿批阅。”嬴政缓缓开口道。
    被点到了名字的众人心中一喜。
    但是在王绾与隗状的心底,此刻却是有些失望。
    因为嬴政并没有让扶苏理政,这代表着扶苏在嬴政心中的地位没有达到储君的地步。
    “臣等领诏。”
    被点名的几个朝臣站了出来,恭敬领命。
    “不知大王何时启程?”
    尉缭恭敬问道。
    “明日启程。”嬴政缓缓说道。
    “不知随行多少禁卫?”尉缭问道。
    “五千人足以。”嬴政微微一笑。
    “王驾出行,五千禁卫是不是少了?”尉缭有些担心。
    不仅仅是作为臣子对主君的关心,更是一个合作者对另一个合作者的关心。
    在尉缭看来。
    普天之下能够一统天下的唯有嬴政,如若嬴政遇险,一统将搁置。
    “孤在赵国有三十万锐士,难道他们还护不了孤?”
    “好了,无需多言了。”
    “如若无本奏,散朝。”嬴政大笑了一声。
    直接转身离开了大殿。
    章台宫内!
    嬴政难得没有批阅奏折,而面前则是站着尉缭。
    “尉卿。”
    “此番孤相当于将监国之权交给你了。”
    “对于王绾,李斯他们,你要处以权衡之道。”
    “他们斗就让他们斗,只要不影响我大秦即可。”
    “总之,你也无需怕他们,一切有孤。”嬴政对着尉缭交代道。
    “请大王放心。”
    “臣一定会处置好。”尉缭立刻保证道。
    “有你,孤放心。”嬴政微微一笑。
    随后又道:“燕国,应该有些动静了吧?”
    “燕国的确有动静,他们屯兵在了赵燕边境,似乎是有想法。”尉缭冷笑了一声。
    “燕丹,的确是一个天真又有想法之人啊。”
    “天真到想要自孤的手中抢肉。”嬴政冷笑道。
    燕国屯兵于边境之地蠢蠢欲动,又怎能逃过大秦的情报。
    对于燕国的目的,嬴政自然是一眼看透。
    “大王,对于燕国该如何处置?”尉缭问道。
    “难道孤会让我大秦的肉为他人所夺?”嬴政冷冷一笑,随后道:“攻破邯郸之后,燕国必然对赵动兵,夺取赵国城邑,只要他敢夺,孤就敢灭了他们来犯。”
    “在孤口中夺肉,孤倒要看看他燕国敢不敢与孤的大秦交战。”
    尉缭一笑:“大王圣明。”
    这时!
    “夏御医到。”殿外响起了赵高的喊声。
    嬴政和尉缭立刻目光看向了殿外。
    只见夏无且一身太医的官袍,缓步走到了大殿内。
    “见过大王。”
    夏无且躬身一拜。
    “夏御医。”
    尉缭则是对着夏无且抱拳一笑。
    “尉卿,如若无事,就回去准备吧。”
    “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也要辛苦了。”嬴政说道。
    “臣告退。”尉缭也不多言,躬身一拜,转身离开了章台宫。
    在尉缭离开后。
    嬴政看了一眼殿门口的赵高。
    “奴婢告退。”赵高心底一颤,,立刻关闭了殿门。
    “岳父。”
    “明日我要启程去赵国,今日叫岳父来是想让岳父与我同去。”嬴政微微一笑,说道。
    “邯郸要攻破了吗?”夏无且微微一惊。
    “快了。”
    “一个月内,邯郸必破。”嬴政自信的说道。
    “既是大王相邀。”
    “老臣自然随行。”夏无且微微一笑,眼神之中浮起了一抹期待。
    “岳父。”
    “或许冬儿会在邯郸。”
    “普天之下,她最后可能在的存身之地就是邯郸。”
    “此番攻破邯郸,我一定下令搜索全城。”嬴政沉声说道。
    “但愿如此吧。”
    夏无且微微一笑,不过这笑容也带着一种苦涩。
    当日听到赵姬所言,夏无且的心底已经是无比的灰暗了。
    只是他还是不愿意相信罢了。
    他已经老了,又怎会想到自己女儿被赵姬所害?
    而且。
    如果真的是被赵姬所害,夏无且又怎么忍心再说出。
    如果再告诉嬴政。
    那他这个亲身母亲除了当初背叛了他,还害死了他最心爱的女人。
    那嬴政真的承受不了。
    “岳父。”
    “你今天回去好生准备一番。”
    “明日就启程。”嬴政笑着道。
    在夏无且面前。
    嬴政此刻也显得十分高兴。
    邯郸。
    他即将复仇。
    还有机会找到自己最心爱的女人。
    哪怕只有这一点希望,嬴政也将之全部抓住了。
    这也是他心中所存的念想。
    大秦无王后,为何无王后?
    当初经历的朝臣或许明白。
    大秦无太子,为何无太子?
    那些朝臣也明白,如果当初那个女人还在,已然是大秦的王后了,如果生下了子嗣,也必然早就是太子了。
    对于嬴政而言。
    唯有那个女人的一切才重要。
    “此番去邯郸,正好我也可以见见老臣那弟子了。”
    “自从当初攻韩之后,老臣也很久未曾见过陈夫子了。”夏无且微微一笑。
    “陈夫子作为蓝田大营随军军医,此番灭赵之后也可晋升为太医了。”嬴政笑着道。
    “老臣替这不成器的弟子谢过大王。”夏无且也并没有拒绝。
    成为太医,这是自己那弟子心中所想啊。
    “岳父你客气了。”
    “我并未徇私,这一切都是陈夫子应得的。”
    “他这些年在蓝天担任首席军医的贡献可不小。”嬴政笑着道。
    “说起贡献。”
    “老臣对那赵封更加好奇了。”
    “他所创医法让不知多少的伤兵得以活命,而且他还那般年轻,此番前去赵国,老夫一定要亲自见一见他。”夏无且笑着道。
    “别说岳父对此子好奇,我也是如此。”
    “以十八岁的年龄败魏无忌,斩廉颇,威震天下。”
    “就算是昔日的武安君在如此年龄也未曾取得如此成就啊。”嬴政笑着道。
    “或许这也是冥冥中的天意,让大王未来也将拥有一个武安君辅佐。”夏无且抚须一笑。
    “正是如此。”
    “昔日昭襄王以武安君为统帅,可最终去处死了武安君,如若赵封真的是属于孤的武安君,孤断然不会如此。”嬴政十分自信的说道。
    对于赵封。
    他的确是如此看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