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另类营销与观众的逆反心理
作者:午夜小叽   娱乐:你拍个戏,演员全是混混?最新章节     
    杉口四郎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眉头紧锁,凝视着面前的文件,上面赫然写着“《午夜凶铃》观影新规”。
    这部电影的每一步操作都似乎出人意料,让他感到困惑不已。
    他抬起手,轻轻敲打着桌面,仿佛在思考这个新规背后的深意。
    “拒绝身体不好的观众进场?”
    他喃喃自语,不解地摇了摇头,
    “易晚舟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易晚舟这样的举措当然不是只是为了那些观景的观众身体着想了。
    如果有观众在观景途中出事,那他们也要负上一定的法律责任的。
    但是杉口四郎总觉得这个香江人动机不简单。
    他清楚地记得,电影刚开始封锁消息时所引起的轰动。
    那时候,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关于电影的猜测和讨论。
    而现在,易晚舟又推出了这样一条观影新规,这无疑是在原本已经热闹非凡的舆论场上又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杉口四郎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
    他知道,易晚舟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所做的每一步都必定有其深思熟虑的理由。
    但是,这个观影新规实在是让人费解。他究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这位社团大佬哪里知道,这是易晚舟是在利用这些观众的心理在对他们实施无声无息的营销广告。
    现在这个时代里,广告营销还没有后世那么疯狂。
    如果放在几十年之后,这样的套路简直就烂大街了,真要有人还用这样的招数的话都不用被那些观众鄙视了。
    甚至连那些网友都能把易晚舟给骂自闭了。
    杉口四郎眉头紧锁,心中的困惑如潮水般翻涌。
    他迫切地想要了解《午夜凶铃》新观影规定在影院的实施情况,于是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按下了吉田一郎的内部号码。
    “帮我接通吉田一郎。”
    他的声音坚定而果断。
    电话那头,秘书的声音迅速回应:
    “是,杉口先生。”
    紧接着,线路中传来一阵轻微的转接声,随后吉田一郎紧张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
    “杉口先生,有什么事吗?”
    吉田一郎小心翼翼地问道。
    “吉田,你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杉口四郎直截了当地询问道,
    “这个新的观影规定,观众们的反应如何?”
    吉田一郎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努力组织语言来表达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况。
    “杉口先生,说实话,情况有些出乎意料。”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困惑和惊讶,
    “我以为这个规定会让观众们望而却步,但事实正好相反。”
    “哦?”
    杉口四郎的眉头挑了起来,好奇地等待着吉田一郎的下文。
    “很多人竟然真的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然后拿着报告来买电影票。”
    吉田一郎继续说道,
    “这种情况我之前从未遇到过,也完全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这怎么可能?”杉口四郎脱口而出,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这个观影新规在他看来原本是一种限制,甚至可能引发观众的反感,但现在看来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
    “我也不清楚,但这就是事实。”
    吉田一郎的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困惑,
    “也许,这就是易晚舟想要的效果吧。他总是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杉口四郎沉默了片刻,他不得不承认吉田一郎说得有道理。
    易晚舟的这一举动确实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而且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
    他挂断了电话,心情复杂地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繁忙的街道陷入了沉思。
    他不得不承认易晚舟是个营销天才。
    通过拒绝身体不好的观众进场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规定,易晚舟不仅成功地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还为电影《午夜凶铃》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现在这部电影已经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甚至有人为了观影而特地去医院做身体检查。
    这种反响是杉口四郎之前从未预料到的。
    随着思绪的深入,他开始对易晚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敬意。
    这个年轻制片人的思维方式总是与众不同,他能够以一种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方式来推广自己的作品。
    杉口四郎不禁开始回想自己与易晚舟相识的过程。
    可以说从这个年轻的夏国男子踏足岛国的那日开始,他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与岛国人为敌的。
    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这些本来应该恨他的岛国人却是急不及待的去观看他用了一个星期拍的恐怖片?
    这种感觉让杉口四郎感觉很荒谬!
    而此时,在城市的另一角落,一家医院里,人头攒动。
    不少人都是冲着《午夜凶铃》的观影规定来的。
    他们排队等待检查,脸上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你听说了吗?这部电影据说非常恐怖,制片方都担心观众受不了,所以才出了这样的规定。”
    一个年轻人对他的朋友说道。
    “是啊,我也听说了。不过,这样反而让我更想看了。你说,这部电影到底有多恐怖呢?”
    他的朋友回应道。
    两人的对话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不少人纷纷表示赞同。
    他们觉得,这部电影越是神秘,就越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与此同时,在吉田一郎的院线里,购票队伍也排起了长龙。
    观众们手持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兴奋地讨论着即将观看的电影。
    “你觉得这部电影会讲什么故事呢?”
    一个女孩问道。
    “谁知道呢?不过,我敢肯定,这一定会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男孩回答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午夜凶铃》的预售票房不断攀升,易晚舟的名字也在岛国电影界引起了轰动。
    他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还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可能性。
    杉口四郎最终也不得不佩服易晚舟的才华和胆识,
    “这小子,真是个鬼才。”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心里却对即将到来的电影市场变革充满了期待。
    而在这场由一部电影引发的风波中,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他们意识到,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能够引发思考、触动心灵的艺术形式。
    而易晚舟的这一步棋,无疑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