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张绣最担心曹操看不上邹氏!
作者:猪猪霞1983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最新章节     
    刘备闻言,心中暗喜,但脸上仍是一贯的平静。
    就好像,此计他也早已想到了一样。
    “好,公佑去起草信笺。”
    “二弟、三弟、子龙,这几日加紧巡防,防备吕布袭城。”
    许都城 。
    兖州局势稳定后,曹操开始四方征战,逐鹿中原。
    首先就是先平定兖州周边地区。
    而选的第 一 个目标是,宛城张绣 .
    曹操正亲率大军征讨宛城张绣。
    因为是曹操挟天子以来的第一次征战,意义非凡。
    所以此战必须要大获全胜。
    首选张绣,是因为在兖州周边的割据势力中,建忠将军张绣,实力最弱,
    而张绣的后台,是荆州刺史刘表。
    攻打张绣,也是为了震慑刘表。
    徐然主动提出随军。
    并且,点名不许曹昂随军。
    曹操感动地几乎落泪。
    这还是徐然第一次如此主动。
    没办法,徐然也是迫不得已,不得不去。
    原因有两个:
    第一,宛城有个邹氏。
    徐然实在是不放心老曹。
    兖州有现在的家底不容易,徐然也是原始股东之一。
    可不能让老曹那一哆嗦给折腾没了。
    第二,是为了寻找一个人。
    一个祸乱西京长安的罪魁祸首--贾诩!
    贾诩的智谋,在三国众谋士中,绝对算得上是第一梯队。
    将此人招至麾下,徐然日后的工作量会更轻松。
    曹操只留了三万兵力戍守兖州。
    亲率七万兵马,征讨宛城去了。
    刘备的求救信送到了许都,这令荀或犯了难。
    请示了徐然之后,只收到了一个字的回复:救。
    这却令荀彧更加犯难了。
    许都城看似稳定,实则暗流涌动。
    一方面,袁绍一直虎视许都,伺机发难;
    另一方面,许都的洛阳旧系保皇派,也在蠢蠢欲动。
    曹操和徐然都不在许都,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荀或深知此中道理。
    而曹操之所以着急征讨宛城。
    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为了震慑朝内宵小,以及虎视眈眈的其他诸侯。
    若宛城不能尽快结束战事,而许06都又分兵去救援刘备。
    万一许都内部动荡,或者是袁绍率军来攻……
    若征讨宛城的大军不能及时回来,则许都必乱!
    所以,徐然的回复,让荀或犯了难。
    平心而论,他也想救援刘备。
    但那是要在许都,有余力的前提下!
    无奈之下,荀彧找来郭嘉商量对此。
    郭嘉听说之后,苦笑道:
    “文若啊,你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可还记得司空曾说过,主公和袁绍之间,必有一战。”
    荀彧叹息道:
    “这我自然知晓。”
    “正是因为要防范袁绍,所以我才不敢贸然分兵救援刘备啊!”
    郭嘉笑道:
    “袁绍觊觎天子已久,早想遏制兖州壮大。”
    “但在攻打兖州前,袁绍必须要先灭了公孙瓒。”
    “只有确保无后顾之忧后,他才敢大举起兵犯我!”
    “反之,主公呢?”
    “主公要想攻打冀州,则必须先除掉吕布!”
    “否则,也将面临后方不稳的危险。”
    “可以说,主公和袁绍,谁先稳定后方,谁就能及早备战,谁就能掌握主动,率先 开战!”
    荀彧恍然大悟,点头道:
    “奉孝的意思是,只要公孙瓒在,袁绍便不敢犯我兖州?”
    郭嘉再次苦笑道:
    “这不是我的意思,是司空的意思。”
    说到这,他忍不住感慨道:
    “司空对天下局势的把握,非我等所能及也!”
    “嘉,出山之前,自以为通晓天下大事。”
    “得遇司空后方知,米粒之光,何敢与日月同辉啊!”
    荀彧连连点头。
    “奉先啊,你我都应庆幸。”
    “庆幸咱们选择了兖州!”
    “倘若你我在袁绍或其他诸侯处,若是对上了司空……呵呵!”
    荀或苦笑摇头,不敢想下去了。
    当日,夏侯惇率两万兖州兵,奔赴小沛驰援。
    与三国志中的记载一致。
    曹操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宛城,收编了张绣的部队。
    顺便,收编了张绣的婶婶邹氏。
    徐然对别人用过的筷子, 一向是不感兴趣的。
    他让满宠派人,密切盯着张绣的动向。
    不如意外,张绣这几日就要准备二次谋反了!
    虽知张绣将反,但徐然还不能直接将他拿下。
    因为在道义上说不过去。
    第一,张绣是主动投降的,曹兵都没放一箭;
    第二,张绣好吃好喝地招待曹操,甚至将婶娘都献上了;
    第三,这是曹操奉天子以讨不臣的第一步。
    第一个投降朝廷的,就被杀了,以后谁还敢降?
    杀张绣容易,但会阻碍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
    所以。
    徐然只有等拿住了,张绣谋反的确凿证据后,才能动手。
    而只要有贾诩这个祸害在,徐然就不担心张绣会不反。
    但与三国志不同的是。
    邹氏被曹操接入曹营,已经有十天了。
    张绣不仅毫无怨言,相反还极为配合。
    他主动派人将邹氏的首饰、衣物,全部送了过来。
    这是一种主动示好的态度。
    徐然判断,张绣谋反,绝不是因为邹氏。
    邹氏,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他以前读三国志的时候就纳闷。
    张绣也算是一方雄主,怎会为了一个半老徐娘,而赌上自己的政治前途?
    除非,张绣跟婶婶邹氏,也有一腿。
    但根据徐然这两日的观察,这不太可能。
    邹氏进曹营时,虽有些半推半就,但可看不出半分不情愿的样子。
    相反。
    邹氏进入曹营后的前三天,老曹没出营帐!
    这说明什么?
    说明,邹氏为了讨好曹操,用上了浑身解数!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邹氏是穷苦出身,当初嫁给张济,是被强行霸占为妻的。
    张济对她来说,是仇非亲!
    现在她已经三十多岁了,在三国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是半老徐娘了。
    好不容易抓住曹操这么个喜好奇葩的。
    邹氏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跟了曹操,即便为妾,也比守活寡要好得多。
    而且,日后进入曹府,她也能算半个主子。
    但现在张府中,可是一切都是侄子张绣说了算。
    张绣的几房妻妾,根本就没把她这位婶娘放在眼中。
    如何抉择,邹氏心中跟明镜似的。
    所以,张绣因婶娘被凌辱而起兵反曹,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张绣谋反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重新夺回宛城!
    宛城的一处密室之中。
    张绣与贾诩,对面而坐。
    桌上,铺着一张宛城的羊皮地图。
    十几日前,曹操亲率七万大军,征讨宛城。
    宛城兵力,只有不到三万。
    贾诩反复推演之后,认为即便是死守城池,也撑不过一个月。
    为了击退曹操,于是定下了以退为进之计。
    简单来说就是:
    先假装投降,引曹操入城;
    再大表忠心,麻痹曹军;
    待曹操放松警惕后,趁机起兵发难。
    如果一切顺利,可直接将曹操斩杀在宛城!
    届时,曹操的七万兵马,将尽数归张绣所有!
    而兖、青二州,包括许都朝廷,都将归张绣所有!
    就连引子,贾诩都找好了。
    就是张绣的婶婶邹氏!
    所以,张绣最担心的不是曹操霸占邹氏,而是怕曹操看不上邹氏!
    “先生,曹贼已经入城十多天了,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张绣强压激动情绪,尽量保持镇定。
    贾诩捋须道:
    “曹贼有七万人,我们只有三万人,要动手,必须要趁其不备,攻其不意。”
    张绣连连点头。
    这几日,他也一直在想,怎么才能出其不意。
    可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个所以然。
    贾诩道:“将军可主动提出,撤出宛城。”
    张绣急道:
    “撤出宛城?”
    “这岂不是等于,将城池拱手让给了曹贼!”
    贾诩笑道:
    “我是让将军,假意撤出宛城。”
    “让曹操误以为,将军要主动让出城池,以示归降之心。”
    张绣疑惑道:“如何才能让曹操相信?”
    贾诩笑得很古怪,轻轻吐出两个字:“邹氏。”
    当日傍晚时分。
    张绣在营帐外苦等半天后,终于逮到了曹操出来撒尿。
    “咦,将军等候多久了?为何不让人通报一声?”
    曹操用刚撒完尿的手,拍着张绣的肩膀。
    张绣强忍着不适,努力挤出一丝笑脸。
    “卑职岂敢打扰主公雅兴。”
    这番话说得不清不楚,让曹操大为尴尬。
    雅兴,指的自然就是邹氏。
    更巧的是,邹氏也想出来方便。
    营帐门帘掀开的一刹那。
    邹氏与张绣四目相对。
    刷!
    邹氏脸色通红,慌忙放下门帘,退了回去。
    曹操尴尬不已,忙岔开话题道:
    “咳咳,将军可是有什么事?”
    张绣拱手道:
    “宛城已平稳交接,473卑职也该率部下离开宛城了。”
    曹操假意客套道:
    “哎呀,这个不急,不急于一时。”
    张绣尴尬道:
    “咳咳,这不是出了些变故嘛。”
    “卑职继续待在城里,实在是有些……不方便。”
    他口中的变故、不方便,自然指的是邹氏被曹操霸占一事。
    饶是曹操一向脸皮厚,此时也禁不住有些尴尬。
    这件事,怎么说,都是他理亏。
    “咳咳,将军切莫多想,你我同为朝廷效力,理应携手同进。”
    “不过……既然将军已经决定了,那曹某就不强留将军了。”
    “明日,将军就可以领兵出城了。”
    “我看育水就不错,将军可暂时在育水城栖身。”
    曹操假意客套两句,就顺势答应了。
    张绣忙道:“谢主公,那卑职就告辞了。”
    说完,他拱了拱手,转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