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今日你我兄弟不醉不归!
作者:猪猪霞1983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最新章节     
    刘备驻扎在新野,老实本分,毫无动静。
    刘表几次暗示他该搞点事情了,都被刘备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了。
    春末夏初,眼看着三个月过去了,刘表暗暗着急。
    以至于他有些怀疑,刘备是不是在糊弄自己?
    刘备却是有苦难言。
    徐然就在荆州,他躲还躲不及,哪敢冒头?
    若是让徐然发现他在荆州,绝逼会针对自己!
    刘备有这个自信。
    虽然他不明白徐然为何会这样“看重”自己。
    而最近一个月,刘表无任何消息捎来,倒让刘备有些狐疑了。
    莫不是刘表准备放弃他了?
    这次换成刘备着急了。
    这一日。
    张仲景返回属地,路过新野。
    刘备听说后,带着诸葛亮、关羽、张飞,亲自在城门口迎接。
    刘备与张仲景都是太守,二人官职一样,也素无交情。
    按说,就算刘备要尽地主之谊,也大可不必亲自相迎,派诸葛亮或关羽来就算给足 了对方面子。
    所以见到刘备亲自相迎,张仲景不禁暗忖:难倒刘备病了?要求我治病?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张仲景既是郡守,也是神医。
    平日里求他看病的人多如过江之鲫。
    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张仲景还要忙于公事,所以若非相熟之人介绍,他通常 不予接待。
    此时刘备已大步迎了上来。
    “仲景兄,别来无恙啊!”
    说着就是遥遥一拜,拱手作揖。
    张仲景慌忙回礼。
    “听说仲景兄要路过新野,刘备翘首以盼。”
    “今日你我兄弟,不醉不归!”
    刘备是个自来熟,拉着张仲景向县衙走去,就如多年重逢的老友。
    县衙早已备好了丰盛的午宴。
    张仲景拉住刘备,笑道:“玄德勿要着急。”
    说完,将手指搭在刘备脉搏之上。
    “嗯……玄德兄无病啊。”
    “敢问可是府上家眷亦或是亲朋好友病了?”
    刘备一愣,哈哈笑道:
    “仲景兄误会了!”
    “没人要瞧病,只是刘备与仲景兄神交已久,听闻你要路过新野,特设宴接风。”
    张仲景脸色微红,有些汗颜。
    人家待他一片赤诚,自己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哈哈,素闻皇叔仁义之名,我也是仰慕已久。”
    “今日你我兄弟不醉不归!”
    因心怀愧疚,张仲景特意称呼刘备为“皇叔”。
    刘备嘴角微抽, 一抹尴尬转瞬即逝。
    “仲景兄称呼我玄德即可。”
    午宴十分丰盛,刘备特意弄来了一坛英雄酒。
    气氛融洽,主宾尽欢。
    张仲景不由多喝了几杯。
    刘备有意无意地提及荆州之事,时常把话题往这上面引。
    张仲景已微醺,不疑有他,摇头叹息道:
    “玄德兄有所不知,刘刺史实已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刘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
    难怪刘表近来没有调度他,原来是病了,而且还很重。
    这也就可以合理解释,为什么刘表会反复催促刘备了。
    “噢,仲景兄是说刘刺史的病啊,怎么又加重了吗?”
    刘备佯装好似早已知晓一般,有意套话。
    张仲景道:
    “岂止是加重,刘刺史的背疽,最忌高温炎热。”
    “眼见夏暑将至,荆州又一向湿热,刘刺史怕是难以熬过了。”
    刘备又是一惊。
    刘表得的竟然是背疽!
    他虽不是医者,但也听过背疽的威名。
    疽,就是毒疮。
    楚汉争霸时,项羽的谋士范增就是死于背疽。
    背疽在这个时代,几乎等同于不治之症。
    没想到刘表竟已病重至此!
    刘备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诸葛亮的谋划就要有机会实施了。
    忐忑的是,刘备羽翼未丰,尚不具备与蒯、蔡、刘三家争地盘的能力。
    若是刘表这时候死了,于刘备而言,未必是好事。
    刘表这根大腿没了,得抓紧时间再找根大腿抱。
    或者说……再培养一根大腿!
    大公子刘琦!
    刘琦虽为嫡长子,却屡遭蔡氏压制,不受刘表喜欢。
    但自古立长不立幼,这是祖制。
    荆州官员中,有不少是支持大公子刘琦的。
    “玄德兄?”
    张仲景举杯半天,唤了刘备好几声,对方却只是呆呆发愣。
    “哦哦,仲景兄请。”
    刘备忙举杯同饮。
    “我与刘景升乃是同宗,又蒙他收留,听闻他病重,备心中难受,是以方才失态。” 刘备解释道。
    张仲景点头道:
    “玄德兄重情重义,在下佩服。”
    “刘刺史对你颇为看中,玄德空闲时不妨去探望一番。”
    刘备忙道:
    “这个是自然。”
    “徐司空近来可好?”
    刘备好似不经意地问道。
    张仲景摇头道:
    “徐司空早已离城多日,在下官职卑微,与司空接触的并不多。”
    “噢对了,皇叔曾在许都城久居,与徐司空交情匪浅吧?”
    “蔡伯嘴先生大葬之时,怎不见玄德?”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尴尬,强笑道:
    “我与司空……咳咳,说来话长啊。”
    “伯阶先生大葬之时,恰逢新野有紧急军情,是以无法亲往,说来惭愧啊。”
    刘备不动声色地将话题略过。
    原来徐然早已离城了,害自己白担心了一场。
    早知道何必屡屡躲着刘表……
    两人便喝酒便闲谈,不觉已是深夜。
    等张仲景起身之时,已是一步三摇,快要站立不住了。
    刘备差人将他送回房中,独自站在廊下,凝目望向荆州城方向。
    刘表病重,荆州城肯定已是暗涌汹涌。
    而自己远在新野,其实是被隔离在外了啊。
    莫非……刘表之所以着急忙慌地催促,是想……托付后事?
    想到这,刘备的醉意已经醒了一半。
    要想办法进一趟荆州城,见一面大公子刘琦.
    送走张仲景,刘备敲响了诸葛亮的房门。
    “亮等候主公多时了。”
    诸葛亮笑意吟吟,迎~刘备入屋。
    桌上烧着茶水,摆着两-个茶碗。
    刘备诧异道:“孔明-知道我要来?”
    诸葛亮示意刘备落座, 一边斟茶一边说道:
    “我收到消息,荆州将起变故。”
    “想必主公从张太守口中,也得知了刘表病重之事。”
    “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
    “亮相信,主公今夜必会来找我商议。”
    刘备心中大喜,既然诸葛亮早有准备,想必已经有了计策。
    “好,那我就不兜圈子了。”
    “依孔明看来,刘表病逝后,谁人将执掌荆州?”
    刘备开门见山,直接问出了心中所想。
    诸葛亮端起茶碗,轻饮一口,然后将茶碗放下,微笑道:
    “大公子,刘琦。”
    刘备不动声色,继续问道:“何以见得?”
    荆州官场上的人都知道,刘表更喜欢小儿子刘琮。
    而且刘琮有蔡夫人和蔡瑁相助,势力庞大。
    刘琮乃蔡夫人所生,也可以说是出自蔡氏。
    荆州世族,以蔡氏为首。
    得蔡家支持,便等于得半数的荆州世家支持。
    甚至说, 一旦刘琮当上荆州刺史,位子比刘表坐得都稳。
    诸葛亮轻摇羽扇,轻声道:
    “因为刘表别无选择。”
    “虽然刘表更喜欢刘琮,但刘琮今年才十三岁,若是传位给他,蔡夫人及蔡瑁必会 辅政。”
    “蔡家势大,刘表在时尚能压制。”
    “而刘琮年幼孱弱, 一旦蔡氏掌权,又岂会归还?”
    “传位给刘琮,就等于将刘氏基业拱手让给蔡氏。”
    “再者,如果刘琮继位,蔡瑁会放过有威胁的第一继承人刘琦吗?”
    “这个道理,刘荆州不会不知晓。”
    “所以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刘荆州都只能选大儿子!”
    刘备点头道:
    “孔明所言有理。”
    “刘琮虽有蔡氏等世家支持,但刘琦也有部分老臣支持。”
    “这些年刘表治理荆州,刘琦也立过不少功勋。”
    “倘论政治支持,刘琦不输于刘琮。”
    “只可惜刘琦手中没有兵权。”
    政权更迭,说到底最后拼的还是拳头。
    谁的拳头硬,谁就能上位。
    诸葛亮微笑摇头。
    “刘表既想让大公子刘琦继位,又岂会没有安排?”
    “荆州有十万水师,但实际驻扎在荆州主城的,不过两三万而已。”
    “其余兵马,皆分散在荆州四郡各地。”
    “若是合两郡兵马,亦有三万之多,足以与主城抗衡。”
    刘备皱眉道:“值此敏感时期,兵马调动如何能瞒得过蔡瑁?”
    诸葛亮笑道:
    “这正是刘荆州目前所头疼的,而这也正是主公的机会!”
    “江东素与荆州不和,听闻江东孙权欲对荆州用兵,已屯兵江边。”
    刘备微微皱眉,旋即明白。
    “孔明是说……”
    诸葛亮点头道:
    “如此一来,就有了调兵的理由。”
    “江夏是江东北上的必经之地,且水深地广,最适合练兵。”
    “莫说藏纳三万兵马,就是十万,也很难发现。”
    刘备大喜,拿过诸葛亮的茶杯,亲自给他斟了一杯茶。
    “刘备得先生,如鱼得水!”
    诸葛亮忙恭敬接过。
    “主公此去荆州,要做好刘荆州托孤的准备。”
    刘备惊讶道:
    “孔明的意思是,刘景升会让我辅佐刘琦?”
    诸葛亮点头道:
    “即便刘表传位给刘琦,蔡瑁也不会轻易放权。”
    “刘琦要想坐稳位子,就要借助外力压制蔡瑁。”
    “荆州本土势力,没有能与蔡氏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