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陈兵桃花峪
作者:煮茶喝酒   五胡屠夫最新章节     
    “报——将军,前方发现冉闵大军!”
    一名斥候来报。
    鲜于和鸣听罢,急忙问道:“他们有多少人马?”
    那斥候道:“至少在1000名骑兵以上。”
    “1000名?”
    鲜于和鸣一阵惊讶:“难道战斗已经结束呢?”
    “快撤!快撤!”支乌那大声吼道。
    一旁的鲜于和鸣听后,却是心中不解,遂问道:
    “将军,为何撤退?”
    支乌那看向鲜于和鸣,生气地说道:
    “冉闵带兵而来,说明太行山脚下的战斗已经结束,此时不撤退,更待何时?”
    鲜于和鸣还是惊讶地问道:“为何不与他们决一死战?”
    支乌那听后,一股怒火涌上心头,真想臭骂一顿这只会冲锋打仗,却半点不懂战事的鲜于和鸣。
    但是,鲜于和鸣可是朝廷重臣鲜于亮的儿子,又是慕容评的心腹,于是支乌那再次忍住心中的怒火,耐心地说道:
    “鲜于将军,冉闵带兵而来,兵马与我相当,若与他们对拼,估计凶多吉少,这是其一。
    其二,冉闵身边还有那面具之人,二人皆乃当世一等一的高手,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岂是你我可以阻挡?
    其三,冉闵带兵而来,说明皇甫将军已经兵败,甚至有可能已经死于冉闵的长槊之下。
    你想,此时若是我们与冉闵正面对决,是明智之举还是愚蠢行为?”
    鲜于和鸣听罢,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再次惊讶地问道:
    “你说皇甫师兄已经兵败被杀?”
    支乌那看向鲜于和鸣惊讶的脸庞,气不打一处来,心道:“这个鲜于和鸣看似英俊,实则比猪还蠢!”
    支乌那看向鲜于和鸣,也是装作惊讶地样子,反问道:
    “若是皇甫将军没有战败,冉闵怎会带兵南下?”
    鲜于和鸣低头一阵思索,心道:
    “也是,若是太行山脚下的战斗没有结束,冉闵怎么会带领大军沿着沁河而下呢?”
    其实非鲜于和鸣愚蠢,鲜于和鸣一时绕不过弯来,只能说明他的战场经验不足而已。
    支乌那看向低头思索的鲜于和鸣,冷哼一声,遂再次大声喊道
    “全军紧急撤退!”
    说罢,支乌那也不管鲜于和鸣,而是率先骑马向东而去。
    其它的众将士们听后,也是一个个地催动战马,直向东方的怀县方向而去。
    冉闵带领大军一路南下,只见远方遮天的烟尘,心中一阵疑惑。
    就在这时,只见寇头男骑马到来,见到冉闵,眉开眼笑地报告道:
    “陛下,慕容鲜卑大军撤退了!”
    “什么?慕容大军撤退了?”
    冉闵听罢,心中一半惊喜一半失落。
    惊喜的是,驻守在沁河的慕容鲜卑大军撤退,他便可以运输将士渡过沁河,与桓温大军合兵一处,进攻怀县,共同驱逐慕容鲜卑大军,解除野王之危。
    失落的是,他没有想到慕容鲜卑大军竟然如此胆小,不敢与自己一战,从而失去了一次良好的杀敌机会。
    冉闵听罢,哈哈大笑道:“慕容小儿,真是鼠辈也!”
    一旁的张蚝见到冉闵挥槊勒马,意气风发,哈哈大笑,讥笑慕容鲜卑的样子,一时心神向往。
    “我什么时候也可以如同父亲一般,令敌闻风丧胆,不战自退,那该是多么的痛快啊!”
    冉闵看向寇头男,说道:
    “寇头校尉,你立即前派人前往虎牢关,告诉桓温大将军,就说我们已经渡过沁河,让他即日派兵强渡黄河,继续吸引慕容鲜卑的注意力。”
    寇头男听罢,大声答道:“是,陛下!”
    虎牢关中。
    桓温手持战报,喜不自禁。
    “好啊,冉闵渡过沁河,消灭慕容鲜卑步骑5000多人,好啊!好啊!”
    桓温收到冉闵的战报,心中喜悦。
    半个月前,桓温兵困马营,若不是冉闵来救,只怕自己最终兵败马营,遗恨他乡。
    如今自己假装强渡黄河,吸引慕容鲜卑的兵力,以此减轻冉闵在野王的压力。
    想不到冉闵这么快便攻破沁河防线,斩杀慕容鲜卑步骑5000多人。
    “冉闵,不愧为屠夫!不愧为魔王!这等战力,也实在是太可怕了!”
    桓温在欣喜的同时,也深深地感觉到冉闵对自己的压力。
    “如此之人,将来只可能成为朋友,万万不可以成为敌人。”
    桓温心道,他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与冉闵结下一段流传万世的“英雄相会”的佳话。
    “以后若有机会,我一定要与他结拜为异姓兄弟!”
    桓温下定决心,决心与冉闵结为异姓兄弟,共同北伐,扫除五胡。
    “来人,告诉镇蛮护军(桓冲),就说冉闵已经带领大军渡过沁河,叫他继续假装强渡黄河。”
    黄河岸边,桃花峪渡口。
    峪,是“山”与“谷”的合体字,合在一起,即为两山夹谷之地。
    桃花峪,即桃花盛开的山谷。
    在桃花峪渡口的南岸,4000名晋军将士已经集结完毕,将士们列队整齐,手执刀矛,气势逼人。
    在4000名将士的前列,50架霹雳车的抛杆高高耸立,犹如一个个巨人的手臂。
    40架多箭弩车沿河部署,一弦十箭,箭指前方。
    在渡口之处,120艘小船也已集合完毕,正在装载准备渡河的将士。
    镇蛮护军桓冲身骑一匹白马,站立在桃花峪渡口西侧的一处山头之上。
    山头之下,便是黄河,站在山头之上,百里风光,尽收眼中,千里黄河,滚滚东去。
    在桓冲的后方,一面绣有大大“桓”字的战旗迎风飘扬。
    “报——将军,大将军来信。”
    桓冲接过信件,细细一看,顿时心喜,“没想到这么快冉闵就渡过了沁河,并且还杀敌5000多人。”
    桓冲心中高兴,对冉闵的崇拜程度再次拔高了一截。
    此番北伐,在开始之时,桓冲对冉闵还有一定的抗拒心理,认为冉闵就是武夫一个,性情暴躁,杀人如麻,一言不合,便武力相加,是个一个不折不扣的屠夫,与魏晋所倡导的儒雅相差甚远,甚至一点儿都不沾边。
    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冉闵并非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反而是一位武力高超,一诺千金,有情有义,为兄弟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真男儿、真义士!
    兄长桓温两度受困,生死难料,都是冉闵在关键时候拔刀相助,救万千大军和百姓于生死之间。
    至于说冉闵性情残暴或是杀人如麻,那应该是指对于敌人是这样的吧!
    “好,冉闵渡过沁河,我便算是彻底放心了!”
    按照双方的协定,由桓冲带领大军屯兵桃花峪,装出一副大举强渡黄河,进攻怀县的假象。
    实则乃是吸引慕容鲜卑的兵力,减轻冉闵在沁河防线的压力。
    “来人,告诉冉闵,就说在桃花峪渡口,慕容鲜卑集合了3000骑兵和1万步兵,与我正在对峙。”
    “是,将军!”
    “同时告诉周鼎将军,连夜渡河!”
    当日夜,在桃花峪上游40里地,30余艘小船从岸边的树林带中拖出,近1000名将士依次坐上小船,借着月色,渡过河去。
    至天明时分,这1000名将士迅速潜入一处农村,而30余艘小船则再次被拖入树林之中。
    黄河两岸,一切依旧,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