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遥思蜀道蜀桥人
作者:乐从心来   穿越遇李白最新章节     
    (一)
    卢照邻染疾以后,为“风疾”折磨,痛不欲生,处境困危,他的诗歌风格也变了。
    卢照邻前期壮志凌云、才华横溢,被官家重用。此时,“风疾”却把他推入无底深渊。
    言为心声,卢照邻的诗歌创作也一变前期积极高昂、感情奔放的格调,诗歌境界逐渐幽寂起来,整体风格趋向悲凉、凄苦。
    “三秋北地雪皑皑,万里南翔渡海来。欲随石燕沉湘水,试逐铜乌绕帝台。帝台银阙距金塘,中间鹓鹭已成行。先过上苑传书信,暂下中州戏稻粱。”
    卢照邻后期的诗歌,类似这首七言律诗《失群雁》,多为病后“泄愤”之作,格调悲凉。
    “三秋违北地,万里向南翔。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横天无有阵,度海不成行。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一眼看去,这首五言律诗《同临津纪明府孤雁》,跟《失群雁》简直就是双胞胎。
    卢照邻后期诗作中多次出现“孤雁”的形象,而这恰恰是诗人晚年卧疾以后失去友爱亲朋,形单影只、落寞孤独的样子。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卢照邻较为着名的七言古诗《行路难》,诗后半部分的议论富有哲理,但若只看前半部分,已然深感诗人于诗歌中寄托的深深无奈。自己患病,已经无法与昔日的文朋诗友吟诗唱和了。诗人感觉,自己然被社会抛弃于荒山孤岭之中。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这两联诗句,像不像林黛玉《葬花吟》中的“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无情的疾病夺去了卢照邻的仕途政治理想、文朋诗友之后,最后又残酷地夺走了诗人赖以生存的健康,终于把诗人逼到了人生的绝路。他写下《羁卧山中》记录当时生活状态: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
    (二)
    徘徊的月,这时候只能孤悬在寂空,默默陪着卢照邻。月照的不是都市的琼楼,歌舞升平,而是荒野的茅庐,边塞的冷风。
    “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卢照邻诗中的月,多为孤寂和离愁,如这首《关山月》。
    再如《明月引·洞庭波起兮鸿雁翔》: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浮云卷霭,明月流光。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高楼思妇,飞盖君王。文姬绝域,侍子他乡。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试登高而极目,莫不变而回肠。”
    卢照邻咏月如此,可能不仅仅感慨自己的悲惨,也可能是为无奈的思念而感喟。
    悲剧的卢照邻,在年轻健康时还幸运地有过爱情。
    在蜀中,一位姓郭的女子,一个美丽痴情的川妹子,走进了卢照邻的生活。
    郭氏或许是一名平民女子,或者是一名歌女,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反正,卢照邻与她相爱,她为他怀了孩子,卢照邻发誓一辈子对她不离不弃。
    后来,卢照邻因为要到长安参加“典选”与郭氏分别,郭氏虽千般不舍,但为了他的事业,也只能含泪答应。
    卢照邻与郭氏相约,等他一回来,就娶她。卢照邻走后,郭氏就生下了孩子,可悲的是,孩子不久就夭折。
    满心伤悲的郭氏望穿秋水,盼着卢照邻早点回来和她团聚,然而一晃两年了,仍杳无音信。
    郭氏很伤心,以为卢照邻早已忘了她。
    后来,一次偶然机缘,她认识了骆宾王,知道骆宾王与卢照邻相识,便诉说这事。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爱帮痴心女子打负汉,写了一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为她打抱不平。
    诗中有云:“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思君欲上望夫台,端居懒听将雏曲。沉沉落日向山低,檐前归燕并头栖。”
    “独坐伤孤枕,春来悲更甚。”
    “传闻织女对牵牛,相望重河隔浅流。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如果没有骆宾王这首诗,后人压根不会知道卢照邻还有这样一段凄美的爱情。
    (三)
    卢照邻为什么不再回去找郭氏,难道他就像后世的陈世美,忘恩负义、抛妻弃子?
    只有卢照邻自己知道,他在长安参加“典选”以失败告终,正在心情万分低落之时,不巧家中又发生了变故,父亲去世了,他赶到太白山下为父亲守丧。卢家这时也是大不如前,早已不是原先的“衣冕之族”了。
    又偏偏这时候,正值壮年的卢照邻患了“风疾”,这种病发作起来,相当厉害,疼痛剧烈。
    他后来在《释疾文·序》中写自己得病后,只能在地上爬行,“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他在《五悲·悲穷通》则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病后的惨状:“形枯槁以崎嶬,足聊蜷以缁厘……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毛落须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仰而视睛,翳其若瞢;俯而动身,羸而欲折。”
    自身难保,卢照邻自然不能再回蜀地娶郭氏,兑现诺言。
    可怜的郭氏,对这些全然不知,要是知道卢照邻逢此变故,她恐怕也不会怨他了吧?
    即便如此,还是要怪卢照邻,古代交通再怎么不方便,写封信告知郭氏自己不能来的原因,总还可以吧?
    要说卢照邻这个人,也不是那种无情无义的小人。史书记载他特别有孝心,父亲去世后,由于过度悲伤,他常常把吞下的药吐出来,怎么就单单疏忽了自己的爱人呢?
    骆宾王写的《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传到了卢照邻这里。但他从来没有反驳过,也没有申诉过。可能他自知对不起郭氏,任何理由都是苍白无力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卢照邻是不愿意让自己心爱的女人知道自己的凄惨处境。
    对于这段爱情,卢照邻没有公开过,但在他后来写的骈文《悲昔游》中,还是可见端倪:“忽忆扬州扬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鸳鸯渚兮罗绮月,茱萸湾兮杨柳春。”
    “蜀道蜀桥人”,莫非就是郭氏?
    “岁将晏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垂拱元年(685年),卢照邻听说自己的老师孙思邈已经去世,最后一根稻草他也抓不着了,内心中所有康复的希望顿时丧失。
    卢照邻找来家人嘱咐好后事,含泪跳入颖水自尽,结束了辉煌璀璨却又满含痛苦的一生,年仅四十一岁。
    当卢照邻在悲苦幽忧中自沉颖水结束生命的时候,是否最想见到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