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转移矛盾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最新章节     
    “但是,你们其中的一些皇帝和奸臣,不要觉得这就是造成一个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萧盼盼提醒道,“小冰河期对王朝兴衰的影响的确很大,但是这个王朝的统治阶级自己作死的原因也是存在的,所以那些导致一个王朝灭亡的始作俑者们,别觉得自己能把责任撇干净。”
    某些昏君和奸臣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对号入座。
    “比如永嘉南渡这件事,要不是司马家的极度垃圾,玩出了八王之乱,内附的游牧部族根本没有机会起势。”
    又被拉出来批判,让司马懿的心里难堪无比。
    “同样的,要不是宋朝以放弃组织度的方式管理国家,它也不至于常年拿不下燕云十六州,导致国防战略上的彻底被动,最后被金人灭国。”
    赵匡胤现在很急,他很想快点连接到萧盼盼。
    “至于明朝。”萧盼盼叹了口气,摇头道,“已经说了很多遍了,这是一个存在着巨大历史机遇的时代,但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的交织,最终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于是到了明末,崇祯皇帝直接集齐了亡国四件套,天灾,瘟疫,农民起义,游牧入侵。而崇祯本人又是个刚愎自用,多疑敏感,能力上幼稚且平庸的皇帝,他根本没有能力去解决当时的内忧外患,而且是越努力效果越差。”
    崇祯已经知道大明要亡在自己的手里了,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很勤政,一直在试图寻找救国的方法,可是现在因为萧盼盼的定性,他瞬间破防了。
    “大明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小冰河期的?”朱元璋和朱棣同时发来了提问。
    “其实就是在永乐时代。”
    朱棣愣住了,整个永乐朝的百姓们都愣住了。
    “但也不用惊慌,这个小冰河期的温度降低,是一个长达差不多两百年的过程,”萧盼盼又来了一个大喘气,“摧毁一个王朝的不是小冰河期这个大的时间范畴,而是进入了气温开始降低的那个时段。”
    听到这的朱棣松了口气。
    “事实上在气温开始降低之前,是有一段温暖时期的,这也是为什么洪武,永乐两朝能发展到盛世的客观原因。也是我为什么期待永乐皇帝您去推进社会大发展的根本原因,窗口期不过几十年,气温不会等你们。”
    一时间,朱棣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而李世民这时也发来了提问,“是不是大唐的窗口期也不多了?”
    “大唐的窗口期还是挺长的。”萧盼盼思索着说道,“但同时吐蕃也迎来了它的窗口期。”
    李世民神色一紧。
    “随着气候变得温暖,吐蕃地区的积雪开始融化,可耕地面积变大,能养活的人口也变多,军队也自然壮大了起来。所以吐蕃的崛起和衰落,基本上和唐朝的发展曲线是相似的。只是吐蕃那个地方承受灾害能力肯定弱于中原王朝,所以吐蕃废了,唐朝还能以藩镇割据的形态续命。”
    李世民苦笑了一下。
    “不过还是那句话,您所处的时代,整个社会结构就属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状态。但如果真的能对江南地区实现大开发,同时保证黑麦,玉米,土豆这些农作物的引入。外加上煤钢联合体的建设,续命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煤,棉花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对抵御寒冷是有奇效的。”
    萧盼盼顿了顿,补充道,“以上方法,对哪个朝代都有参考意义。”
    “我的时代没有进入小冰河期吗?”刘彻提问道。
    “没有,但你的时代天灾比较频繁,不过这也侧面上助推了您对外战争的成功。”
    刘彻一头雾水,天灾频繁为什么会助推战争成功呢?
    “从史书的大概记载来看,西汉时期发生的水旱,蝗虫,地震,瘟疫,雪灾,火灾多达215次,其中从高帝元年到武帝后元87年,就是您在位的最后一年,共发生灾害111次,而您的时代就是这些灾害的集中爆发期,各类灾害发生了大概52次之多,而且是交替甚至并发出现。”
    这串数据,让武帝时代的人们都感到了不安。
    “这里再次强调,这不是什么上天示警,天人感应是扯淡的,这是自然现象。董仲舒先生,换个方向,您的那套理论目前肯定是没用了。”
    董仲舒有些无语,他能不知道吗?那玩意儿毕竟是他自己写出来的,其中有多少牵强附会他自然清楚,他从一开始就只是想给皇帝套个笼子而已。现在这个想法自然因为光幕的存在落空了,所以当下的他,不得不把研究方向转移到民心即天心的课题上去。
    “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多的灾害,您的时代还是很强悍呢?”萧盼盼摊手,“因为对外战争的客观需求,使得您不断的再加强中央集权,本质上就是在加强整个王朝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凝聚力,而这三点侧面助推了整个社会的上下阶级的流动。”
    萧盼盼沉默了片刻,方便让汉武帝去更好的记住这段话。
    “在您的时代,大量的平民被提拔到了军中,他们通过战争实现了阶级的跨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大汉双璧之一的卫青,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只是个骑奴而已,但最后却靠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耀眼的军功成为了大将军。”
    “这样大范围的阶级流动,一般情况下只会在乱世发生,或者是在科举推行之后的社会才能实现。保证了阶级的上下流通,客观上必然会增加这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这也是为什么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度这么厉害的根源,也是秦国能灭六国的根源。”
    汉武帝理解的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为了筹备军费,您在内政上横扫了文景以来逐渐崛起的地方势力,还有各种王侯将相。经济改革的成功,实现了朝廷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掌控。这一切的成功执行,缓解了文景以来积累出的各种社会矛盾。”
    萧盼盼不由得一叹,“所以,如果您的时代还继续所谓无为而治的国策,那结果反而会是适得其反,因为自然灾害和社会矛盾不会因为您想无为而治就不出现了。”
    “恰恰就是您对外战争的刚需,给了一大部分剩余人口一个靠刀口舔血博功名的机会,同时也消减了社会矛盾,外加开疆拓土,使得人地矛盾也得到了缓解。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话说,叫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