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军情,荐子
作者:染尘的青衫   汉末:帝国宏图最新章节     
    待高顺走远,刘表忽然说道:“也不知顾元叹的船造得怎么样了,要不要再调拨一批人手给他?”
    刘琦道:“元叹大才,必不会辜负父亲所望……”
    “八百里加急,阻我者死!八百里加急,……”
    一阵喊声伴随马蹄声由远及近,踏踏而来。
    待声音转过街角,一名骑卒腰插黄旗,已策马奔到刘表父子面前。他勒住马绳,滚下马来。
    门外值守的士卒迅速上前,一人扶住将要坠地的骑卒,一人接过信囊,双手交到刘表手中。
    刘表让士卒带那骑卒去院中休息,看那信囊正面,却是从武陵发来。
    他从信囊中取出军报,检查了火漆,便打开来看。
    刘琦凑到刘表身旁,与刘表一起看那军报的内容。
    军报上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是经过阚泽的努力,在斩了金旋之后,蛮军撤围并退至山上扎营,却仍不愿收兵。
    二是沙沐尘提出,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该族要与大将军府联姻!
    三是沙沐尘要求将蛮军纳入大将军麾下,并恳请大将军出兵帮助其夺回牂牁祖地!
    事关重大,太史慈与阚泽都不敢擅专,为防因迟生变,请大将军速派少主刘琦到武陵主持此事!
    看罢军报,父子二人对望一眼,脸上都是凝重之色。
    联姻倒不是什么大事,在当世也是常见。
    然而牂牁郡属于益州,乃是刘璋的地盘儿!
    二人忙返回府中,取出地图,细细观看。
    只见从武陵到牂牁尽是山地,只有几条溪水相连,那些溪水虽常年流淌,但因地形复杂,根本无法行船。
    刘表面现难色。
    山路行军不仅道路曲折难行,粮草运输也是难事。
    这也是刘琦在打下江东、汝南之后并未马上图谋川蜀的原因。
    哪怕是借助长江水运,要从水文复杂的三峡行船,也受诸多条件限制。
    无论古人将川蜀之地描绘得多么美好,又是沃野千里,又是人口众多,谁都不能否认,在东汉末年,这里就是个进出两难之地!
    山路难行,川江惊险!
    一遇战事,两地之间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相互救援!
    故,历史上刘备攻取益州之后,分别在益州和荆州设立了相对独立的两大军事集团。
    刘表、刘琦父子思来想去,皆不得法,便遣人将蒯良、贾诩、徐庶、黄忠、陈到、赵晟、张济张绣叔侄等请到府中商议。
    张济、张绣叔侄在贾诩的劝说下归附刘表。
    为表诚心,张济决定将穰城、汝南数县之地和一万袁术降军都交给徐荣,并让侄子张绣带着本部一万西凉铁骑、五千步卒进驻襄阳大营,听刘表的号令行事。
    对于他叔侄二人来说,这也算是比较好的归宿了。
    他二人皆是统兵之将,手下又无治政之才。
    汝南数县加上穰城不过半郡之地,养这一万五千军卒仍是十分困难。
    特别是骑兵,粮草消耗数倍于步兵,总仰仗刘表供应粮草终归也不是长久之计。
    特别是贾诩对张济的灵魂三问:
    将军叔侄可有称雄一方之能?
    将军叔侄可有争夺天下之志?
    将军可曾为这一万五千家乡子弟考虑过长远?
    贾诩的前两问可谓晓之以理,要有那能耐你会被赶得到处跑?
    后一问则是动之以情,你对得起家乡父老的信任和这些弟兄们的追随吗?
    何去何从?
    叔侄二人并没犹豫多久,天下皆视他叔侄为李傕、郭汜之流,唯有刘表父子以诚相待。
    于是决定趁刘琦大婚,他叔侄先借贺喜之名来襄阳向刘表说说归附之意,表个忠心。
    只要人家点个头,这事儿便算成了!
    刘表、刘琦大喜过望,便留下二人多待几天,也正好赶上这次军议。
    众人来至堂上,看罢军报,便围着中间大几查看地图。他们边看边思考,时不时交流几句。
    张济叔侄初时并不适应,过了一会儿,便觉得围图论战比以往的那种两边跪坐的形式要实用得多。
    良久之后,黄忠对刘表说道:“山地作战倒不必考虑兵员的问题,彭虎的山越军与叔至的交州兵都可胜任,但山中粮草转运困难却是如何解决?”
    众人也正思索此事,然而皆无办法。
    陈到习惯性地仰头思索,眼光正好掠过张绣,脑中忽然灵光一闪。
    他对众人笑道:“我倒有个办法,虽然不如平地和水路运输,却也比人拉肩扛要方便不少。”
    刘表忙问道:“叔至有什么办法,快请讲来!”
    陈到笑道:“主公,末将方才看到张绣将军,便想到他那一万铁骑!有如此精兵强将,何需我那数千交州矮马凑数?
    “这些马个头虽矮,却极有耐力,又善行山险之地,用来驮运粮草那是再好不过了!”
    刘表、刘琦闻言大喜,众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张济、张绣叔侄对陈到不计私利的态度深为惊讶。哪个将军不希望自己麾下的军卒越多越好,然而陈到却毫不犹豫地要拆了自己的数千骑兵!
    刘表抚须颔首,笑道:“我素知叔至之勇,今知叔至之德矣!”
    蒯良道:“今虽有兵有马,却也不必着急调度,待少主先去纳了蛮族美妾,与沙沐尘商议妥当再行调拨不迟。”
    刘表笑道:“异度之言有理!”
    徐庶微微皱眉,对刘表说道:“主公,有一事需要思虑周详方可出兵!”
    刘表问道:“元直请讲!”
    徐庶道:“那五溪蛮的祖地在牂牁郡群山之中,正属益州刘璋治下。
    “刘璋乃是宗亲,与主公又有兄弟名分,若贸然出兵攻打,恐有损主公声誉!”
    刘表皱眉问道:“这却如何是好?”
    众皆默然。
    贾诩笑道:“既是五溪蛮族要收回祖地,那便是蛮族之事,与主公何干?”
    众人恍然,都笑道:“文和之言甚当,蛮族作乱,自是与主公无关!”
    徐庶道:“若依文和之言,必不能派成名的大将,以防落人口实。”
    一旁赵晟闻言,环顾众人一圈,无奈地对刘表说道:“末将尚未领略过蛮族风情,不如就由末将走上一遭吧!”
    赵晟武艺高强,又低调疏懒,除襄阳文武外,几乎无人知晓其名。
    满堂文武,就他合适,他却是无法偷懒了。
    刘表笑道:“以老夫看来,也找不出比赵将军更合适的主将了!”
    众皆大笑!
    黄忠对赵晟说道:“赵将军若不嫌弃,便替某带带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和徒弟吧。”
    赵晟笑道:“正是想啥有啥,某正缺帮手呢!”
    众人又笑。
    刘琦道:“主将、副将皆已齐备,尚缺一军师,不知哪位愿往?”
    众人皆把目光投向徐庶,徐庶却笑而不语。
    徐庶与贾诩在讨袁时相识,他年轻气盛,有些看不惯贾诩那副明哲保身的作派,打算让这个老狐狸露脸出头。
    刘琦与徐庶相熟,顿时会意,问贾诩道:“贾先生可愿为军师?”
    除了张济叔侄,众人皆不知贾诩之才,都以为会让徐庶为军师,听闻刘琦欲派贾诩,都很诧异。
    不料贾诩却笑道:“诩今已过五旬,翻山越岭的勾当怕是不行。”
    众人见他推脱,都心道:“不行你笑啥?哪有初来乍到就拒绝任命的道理?”
    贾诩却不理会众人的目光,他轻摇羽扇,接着说道:“不过,诩可以为主公举荐一人!”
    刘琦深知贾诩之能,见他要推荐人才,好奇问道:“不知贾先生要举荐哪位高贤?”
    “吾子贾穆可担此任!”
    众皆愕然。
    这贾文和是什么意思?还没等混熟的,就想给儿子铺路!
    你有什么资历去玩儿“举贤不避亲”的道道儿?你这是想官儿想疯了吗?
    刘琦也很惊讶,这老狐狸不是一向明哲保身吗,怎么把自己的儿子给推到前台了?
    他心道:先不管这老狐狸是怎么想的,他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送死!
    想到此处,他便对贾诩说道:“所谓虎父无犬子,贾先生的公子想必亦是大才!”
    说罢,他又对刘表说道:“父亲就依贾先生之言,以贾穆为军师吧!”
    刘表虽也吃惊,但对刘琦识人的本事却不怀疑,便当即答应下来。
    众人又是惊愕,一个从新投之人的儿子这就成了军师了?当行军打仗是儿戏吗?
    转念又一想,少主素有识人之能,他所看重之人无一不是大材,索性便由着他去吧!
    其实在原本的时空中,贾诩在曹操麾下明哲保身,实有明哲保身的资本!而且谁也不敢因为他明哲保身而小觑他。
    为何?
    就因为他给张绣定的计策让曹操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
    而且又让张绣二追曹操并大破之!
    他跟着张绣投了曹操之后,曹操高兴地连杀子之仇都放到一边了,哪个还敢小看他?
    而在这个时空里,他投了刘表之后也是一样,也得搞点儿明哲保身的资本才行。于是,便借此机会,将儿子贾穆推到了前台。
    此时,贾诩心中也有一丝感动。
    他虽然推荐自己的儿子当军师,所谓“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不过是想让儿子随军参议军务,展露一下才能罢了。
    结果就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儿子便当了军师。
    如此无条件的信任,怎能不叫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