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来自武力不足的恐惧
作者:双面盾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实录最新章节     
    身为皇帝,可以很忙也可以很闲,就看你想做什么样的皇帝了。
    当然,无论是忙是闲都不一定就是个合格的好皇帝。大明朝原本轨迹上就有过十几、二十年不上朝也天下无事的懒政太平皇帝。更有那从早忙到晚,事必亲恭最后把自己弄到煤山挂了歪脖子树还被后世唾骂的勤政祸害皇帝。
    也许准确些来说,皇帝勤不勤政其实跟是不是好皇帝根本没有半个景泰通宝的关系,也没有一角大明宝钞的关系。
    深知自己实际治理能力有限的朱祁钰并不愿意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问的想法,按照后世马老板的说法,身为领导者只需要将真正懂技术、懂管理、能够使企业良性发展的一群人汇聚到一起并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就行了。
    一群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比什么都不懂还要瞎指挥的强了不止一丁半点儿。
    这一点,其实是明、清时的商贾就懂得的道理,但是数百年后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官员仍然不懂……真的是不懂吗?又或者其实只是对权力的欲望,追求那种一言出而众人奔波的快感呢!
    只有上位者,真正的上位者才不用在意这些,比如现在的景泰皇帝朱祁钰。无数人仰仗着朱祁钰的鼻息在大明朝生活着,用不了多久全天下都得仰仗自己鼻息生存——朱祁钰一直这么想的。
    大明朝其实一点都不大,仅占了蒙元时的一小半…好吧,只有一小块而已。跟蒙古鼎盛时的成吉思汗铁木真时代更加没得比。
    强悍的铁木真一个大字都不认识,打了下几乎整个亚欧大陆四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四千七百多万,这么大一个帝国无论古往今来又或者之后的数百年都是绝无仅有的,哪怕一群带着病毒手握先进武器且毫无信义的白人冲上了中国大陆对面的另一块大陆也没有形成一个这么庞大的帝国,将来也不可能再会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帝国形成了。
    既然有知道历史走向的金手指,朱祁钰自然没有打算放过这样的机会。东南西北任一方向,哪里去不得?哪里没土地?
    强大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受限于对于地理知识的欠缺,仅仅北至北冰洋,西到英吉利海泡澡,东降朝鲜望日本海吹风叹息,南破印度看着斯里兰卡洗脚饮马。
    但凡铁木真有一支真正像样的水师,天下的布局又将重新定义了。
    “诸卿,为什么朕这些天没有收到水师舰船的奏报?新的舰船建造顺利到都不需要奏报了吗?”官员的奏报一向是报喜不报忧,如果有坏事情不一定会及时上报,要是一切顺利怕是恨不得天天报、时时报,一件事情拆成几个报上来才是。
    “回陛下…”才掌工部事的尚书兼大理寺卿石璞心里有些憋屈,我挂这个工部尚书头衔是有段日子了,可正式掌工部事没多久呀!高谷倒好,现在工部尚书的衔挂着,人都坐到内阁那边办公去了。
    人家皇帝的内阁不过四、五个阁臣,景泰朝好,搞了个九人内阁,还有风声放出来要再增补两个凑齐老、中、青搭配的十一人大名单,那还是内阁吗?那是菜市场!
    “回陛下,原本是已经开始做建设舰船的准备工作了,辽东伐木的徭役都派下去了。因为突然遇到达子犯边,边镇吃紧…因此些许不那么紧要的差使就晚了一些。”斟酌着用词,石璞慢慢把理由说了出来。
    “战事吃紧?何曾有过吃紧?”朱祁钰不买账,脸色立时就有些不悦了。
    按照朝廷布局,大宁卫无论是挑衅还是色诱都必须要把鞑靼部孛来给引出来。现在还是七月份,正是牛马肥壮的时候,虽然无论是牧场还是农田也都眼看着要开始忙了,但这不影响刺激游牧民族发兵压境。
    只要大明的官军够给力,只消一场正面拼杀就能一战定乾坤,自此塞北草原上就能有了彻底融入华夏民族的契机。
    草原上的民族并不是天生就愿意过着与冰雪、恶狼抗争,与同族不同部落争抢生存空间的日子。春季赶着牛羊前往夏季牧场放牧,为牛羊马驼接生,秋季再赶往冬季牧场,一路上收拾足够多的牛粪应对冬日里能冻掉屁股的寒风。
    要是没有个像样的遮挡,冰雪覆盖的大草原上银装素裹之下,手速慢一点的连自己的鸟儿都能冻坏了,可不就成剩蛋老人了——只是不知道这也算自宫不算?
    “孛来的军队还没影呢,就跟朕说是战事吃紧。那要是达子大军犯边,朕是不是得躲到军营里才能安睡了?”
    以石亨的作派,只怕是要直接把使者给宰了又或者用割肉刀给脸上画个阿猫阿狗的给放回去以此羞辱孛来。配上言语刺激完了再派出小股军马偷袭跟着回程的鞑靼使者一路上各种侮辱,不怕孛来不来。
    大宁还有大量牛、羊、马群在牧场里呢,如果能一击得手对于孛来而言既可以树立自己的威望又能够得了实惠,相较之下塞外的其他几个城池严防死守,散出大量夜不收小队负责侦察鞑靼部族情报,鞑靼部想要偷袭的概率就小得多了。
    “都给朕说说,诸卿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就战事吃紧不宜现在开工建造水师舰船了?”
    “回陛下,此事乃臣等商议后所为,非与石尚书一人相干。”高谷眼看石璞有被皇帝盯住不放应对困难,连忙站出来说话。
    “臣等以为北镇将有大战,工部应当将人员都用于城池关隘修缮和军械打造上,因此抽调了军民用于宣府自大同一线城关修缮了。”高谷站出来分辨引来了石璞感激的目光。
    “启禀陛下,此乃臣等公议所定,并无他人私自作为。臣以为事有巨细,当分先后。原本北方无警,自然有能力可以抽调官军、匠人用于建造舰船。如今大敌当前,臣等以为当先行应敌,然后再计较其他。”新掌兵部事的左侍郎俞纲也连忙站出来应和。
    “哦,工部、兵部调派人手负责关隘修缮了…需要那么多木匠参与关隘修缮吗?难道不该是石匠、铁匠吗?”修缮城池是一方面,朝廷内外其实对于朱祁钰要兴兵伐倭的事情一直就不怎么支持,让朱祁钰怀疑更多的可能性就是这些部衙高官就是想通过这个方法搞拖延战术。
    “行,既然诸卿这般说那自然是对的了,是朕思虑不周了…”朱祁钰一句话让殿里众人松了口气,甚至还有表情明显放松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既然如此,传谕南京工部、兵部加急在广州、福建造船。传谕于卿,破敌后即刻自官军中加派人手并工匠往天津、唐山二处修建港口,建造舰船。”唐山也是历史悠远的老城了,周天子时期就已经有人在此建城居住,地理环境以当下的工业条件建造海港不一定合适,但总可以试试的。
    “原本定下的时间还愿诸卿不要忘了,到了日子朕要看到成果,若是有人误了这日子,可莫说朕恼了下手不留情面。”朱祁钰说出这番话时的语气冰冷,让众臣们不寒而栗。
    皇帝平时挺好说话,但发了狠时是没有情面讲的。不像正统帝,至少知道他对投靠了王振的人都是可以宽宥的,哪怕是贬卖军国重器也没关系。
    “陛下,朝廷此时一面要应付塞北达人,一面还要安定西南,这东倭……”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要最快的时间打造好平定倭寇所需要的舰船,朕已经让广州水师加大操练力度,时日一到朕就要水师出发平定倭寇。不论是舰船不足还是水师官军不齐,朕都要依律治罪,绝不宽宥!”
    十五世纪的东倭还是幕府时代,各地大名也不过是名义上臣服,私下里各有各的小九九。更重要的是底层的倭人日子也不好过,地狭物产少,因为营养不良的原因人的生长都不太跟得上。
    在后世里倭国仅仅一百年时间就通过输入外来种子和加大各种营养输出的方式让“倭人”身高增长了差不多五寸,也是用尽了手段。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么将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的倭人融入到华夏民族来不就是同族了吗?
    都说倭人服从性强,其实不然。明清两代的思想禁锢之下,中国基层老百姓的服从性强不强?简直就是逆天了!
    一个班的矮个子罗圈腿扛着单发栓动步枪就能押着几十倍甚至百余倍的中国人排队等着枪毙,这算不算有服从性?
    说多了都是泪,都是统治阶级的活太粗糙了造成的。但凡愿意给老百姓一点正常的思想空间而不是想着用各种手段禁锢,也不至于会造成那么沉痛的一段历史。
    话说回来,好像后世……有些人也还是差不多这么对待韭菜吧?
    对待人民就像是韭菜,隔断时间割一茬,然后等着自然生长出来一波后再割一茬。又像是对待夜壶,需要了来出来让自己舒服一下,用完了有多远扔多远,还嫌腥臭看着都碍眼。
    不用怀疑,这就是人生。在上位者的眼中韭菜就是数字而已,少了一茬还会再长一茬,只有英明的皇帝才会关心自己的子民日子是不是过得好,因为担心子民日子过得不好了会想推翻自己的帝国。而官宦……帝国又不是我的,捞多少进兜里的才是自己的,这些才是能传给自己子孙后代的财富。
    “诸卿的意思朕明白了,这是在替朕担心,替大明北疆数十万官军担心哪…俞卿,你初掌兵部事,以为朕的北疆总督于卿能为我大明镇守住北疆重地否?”
    “回陛下,臣不才窃居高位。然臣以为于督之才不只于守住北疆而已。达贼宵小,不过土鸡瓦犬,于督必能破之。”俞纲心里苦,说不出口。
    “哦,那俞卿以为大明北疆官军是否弱旅?”
    “回陛下,北疆官军乃我大明精锐,兵强马壮器械精良,且操练多年实为我大明官军之最。”整个北疆的官军经过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一役后进行了大整顿不说,新补的年青人都优先安排在了塞北各官军重镇和北京保卫部队里,怎么可能不精良。
    棉甲现在绝对都要内置薄铁片了,弓箭稍远一些都射不透。何况正式交战时还会套上皮甲、竹甲,刀砍、枪扎,力道稍差些都不能真正伤到人。
    而武器更是过分,按照景泰元年时要求开始的兵器制式调整,景泰三年几乎整个北疆都装备了新款长戈,截止景泰五年底整个北疆已经差不多将按照倭刀式样改良的马刀全部完成了换装。
    步兵的刀牌手是没有换装,可是有硬驽、长戈在前,刀牌手真的用得上吗?呵呵,莫非达贼是要重现重甲铁浮屠了?
    就算有,在铁蒺藜、竹签子地刺和绊马索面前铁浮屠只怕也是移动的军功而已。也不知是哪个杀才想出的阴损招数,新式的陶制手掷弹里灌上火油后点燃瓶口的火引子使劲砸出去,只怕这种移动铁塔里的人也只有被活活烧死一条路而已。
    战场上如果双方打得正酣,一股烤肉…不不不,焖肉的味道传出来……
    呕…呕呕……想想就能将隔夜饭给吐出来。
    大明朝兵部的革新可以用走残暴路线来形容,原本的火铳、火炮武器不再大批量装备,转而走向精益求精的路线。按照皇帝陛下的旨意就是要用来远距离击杀贼酋使用,比如说双方正在叫阵时,这边突然朝着达贼首领一轮火炮齐射……
    这效果,就算不能当场将贼首击毙也能让贼子军心大乱,然后官军再用冷兵器追上去一通掩杀就是。
    粗糙的抛、掷类热兵器反而成了配发的主流,形状、颜色各异的掷瓶里分别装了火药、火油,爆炸的陶瓶瓷片不一定能伤到人,但陶瓶里的铁屑、毒烟可就真能要人命了。
    立时死了也就算了,就怕是被生了锈的铁屑伤到,活着生不如死,然后几经周折还是难逃一死。这样看起来被火油瓶烧到反而简单点了,看到根本救不活时友军通常也不会浪费精力,多半会反手一刀送一个痛快给自己的伙伴。
    按照皇帝陛下曾经说过的这是来自对于武力不足的恐惧,兵部、工部数年来投入了大量财力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对上达子那些野人一样的羊皮大氅实在不知道有什么理由会败。
    “哦…这般说来,诸卿是在为反对朕征倭找借口喽。”
    呃…皇帝陛下这是要捅破窗户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