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策马采石去
作者:一枝雪v   转香壶最新章节     
    眨眼间,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来到了眼前。
    大管家房仲不放心,亲自留下来照看房家庭院。
    又安排了几个做事细致的丫鬟小子留下来,仔细照看着各房院。
    房老爷和大爷都是喜静之人,对平常的热闹概不参与。
    这种全城出动的热闹,更是避之不及。他们二人也待在家中。
    除此之外,房家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到街上去了。
    这一天,上到皇家宫殿,下至市井闹巷,都在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
    大街上张灯结彩,人声鼎沸。
    房家几个孩童因为久关大宅,这下出关,就像被关久了的小动物出笼,雀跃不已。
    跟随他们的丫鬟和妈妈,在后面紧看着,担忧着因为人多杂乱而闹出乱子来。
    房家几房媳妇儿,也都在各自侍女的陪伴下,观赏着街头流光溢彩的灯火。
    房家三奶奶见到四奶奶在旁边,走上去,二人说着话,结伴看灯。
    春晓看见三奶奶和四奶奶聊的起兴,这看灯还有些时,就悄悄走开去。
    见到银杏正像个孩子,看到绽放的漫天灯火欢呼着,跳跃着。
    春晓不禁捂嘴笑了。
    一个人的开心,能这么容易的到来,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
    春晓拉起看的正专注的银杏,走到街边一个僻静处。
    “拉我到这里作甚呢?人家正看灯呢,姐姐,快看,又开了一朵。”银杏指着天空嚷嚷。
    “看了有一会儿了。开了,败了,烟消云散,有什么好看的。”
    春晓说:“我问你,怎么没见你娘跟你一起来呀?”
    “我娘放心不下院里,就没出来,”银杏答。
    说着,银杏忽然发现了什么,惊奇的看着春晓问:“姐姐,你怎么穿这样的衣服出来看灯呀?太简朴了,给我,我可不穿。”
    银杏努努嘴。
    “这衣服怎么了?我们服侍人的,难道还想穿成花仙子,盖过奶奶们的风头吗?”
    春晓叹了口气,“哎,天生是做绿叶的命,就不要想着花枝招展。”
    银杏见春晓情绪低落,有些不开心,自告奋勇说出了心里话:
    “姐姐,其实我看吧,你一点也不比三奶奶差。
    谁像姐姐你,天生一双含笑会说话的眼,还有一张灌了蜜的嘴,
    像姐姐这样的人,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呢。”
    “咦,你这笨嘴笨舌的,什么时候变成百灵鸟了呢?”春晓笑道:
    “看来,田婶最近没少拍这个脑袋吧?”春晓佯装打了一下她的头。
    “我娘最近可没工夫来拍我,她忙着……学编竹篮呢,”银杏不经意说道。
    “竹篮?跟谁学呢?”
    “上次房管家编个小竹篮给景欣玩,四奶奶看到了,觉得小巧精致,可爱的很,就要来放些自己的小杂物,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我娘看见四奶奶喜欢,其实她自己也喜欢吧,就要学怎么编成这个精致的小玩意来。”
    “房管家教她喽?”
    “也没怎么教,就是让她找来一些柔软细细的竹条,教她如何如何,到现今她也没学会呢。”
    说到这里,街上,又是一阵烟火腾空而上。
    银杏的心思,早已被那烟火勾了去。
    她没理睬春晓的追问,迈开步子向街中最热闹处跑去。
    边跑边喊:“姐姐,快去看灯,难得出来一趟。”
    春晓心里却泛起千头万绪。
    她自己都说不清,这万千头绪从何而来。
    自己理不顺,也没有一丝看灯的心情,她跟上银杏,看见三奶奶和四奶奶还在交头接耳。
    在这杂乱的喧嚣中,想交头说点什么其实并非易事。
    烟花开了,又谢了。
    灯会后,天渐渐暖和起来。
    二爷、四爷还有随同的房家长孙房景怖,并做几个做事靠谱的小子,即将启程赶赴泗春。
    年年出门采石,老爷都会算定一个黄道吉日,将家中那把鸳鸯转香壶供奉在案,采石的人会在案前磕几个头再动身。
    那把鸳鸯转香壶,是老爷烧制出的第一把壶,除它之后,房家烧制出的壶,都送到了宫廷,唯独这一把,房老爷保留了18年,年年开春都会拿出来。
    全部检查完毕,没有发现遗落什么,三驾马车载着几个即将远行的人,在房家人的目视下,马蹄声渐行渐远,直至消无声息。
    等到大家都走进院子,三奶奶见三爷仍伫立在大门口。
    转身同他说道:“还想着呢,是不是也想坐上那马车远去呀?”
    见三爷没有理她,她沉下声音:“没有那个安排就不操这份心,做自己该操心的事去吧,还呆立在这里做什么呢?让别人瞧见,倒落个闲话去了。”
    三爷一句话没说,眉头紧蹙,急匆匆走进院里去,没有等三奶奶。
    三奶奶望着那走开的背影,心有不忿。
    泗春,盛产瓷石奇石,这里是制瓷制陶人淘石的首选之地。
    得之产石的天然地利,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或大或小的制瓷工坊,人人都有一门制瓷手艺。
    石头,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地位极高。
    一块奇石,一块有收藏价值的石头,比一位达官显贵还要更受欢迎。
    大大小小的制瓷工坊,有数百家之多,但制作陶瓷的大户寡头,只有一家。
    那就是当地以制作青花瓷而久负盛名的青花伍家。
    当家老爷人称伍爷。伍爷祖上六代都以制作青花瓷为生,那青花瓷玲珑别致,无言中透露着隐隐的万千风情。
    同京城中的房家一样,这青花瓷同样是御供上品。
    宫廷里的上好青花瓷器,大部分来自泗春伍家。
    只不过青花瓷并不像鸳鸯转香壶,只知宫廷有,民间不得闻。青花瓷同样让民间百姓见识到它的风采。
    所以,这伍家青花,民间也是热爱非常,每年生产的青花瓷都会供应到全国各地。
    即便这样,伍家的青花,仍旧是供不应求。
    于是,伍家青花工坊不断扩大,年年招兵买马。
    全国各地的制坯、拉坯等民间行家高手,都被伍家闻名收拢而去。
    伍爷是个大方又豪爽的人,每年都有他不惜以重金收罗的各地民间制瓷高手,汇聚到伍家来。
    强匠必出精品。
    这几年的青花瓷,越发做的有了风情。那一只只不会说话的瓷瓶,都像是饱含千言万语。
    这青花伍家,家大业大,自然是藏石颇丰。
    当地每年采集到的上好石头,都逃不过伍爷的法眼,伍家藏石之丰,藏石之巨,自然是当地首推。
    房家每次到泗春来,都会与伍家先联络,只有在他那里,才能采集到制作鸳鸯转香壶要求更高、更挑剔的上好石头。
    经过遥遥路途上的车马劳顿,房家二爷、四爷一行人于一个中午到达泗春县城。
    得益于当地石头,泗春也因石藏富于民。这里物产丰饶,民众藏富。
    小小县城,酒楼林立,商铺酒肆一排排,大街上人流来往,好不热闹,丝毫不逊于繁华京城。
    二爷一行人在一家气派的大门前站定。
    这是位于泗春黄金地带的一处气派院落,高墙林立,朱漆大门,大门上一双金环门把手在阳光下闪闪亮着光,那大门门楣上有块乌黑锃亮的大匾,上书“青花伍家”四个闪闪大字。
    随同来的一个小伙计,拍打着金环手,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慈祥老者望着门外的车马人群。二爷走上前,对老者说到:
    “老伯您好,我们来自京城,我是房家房子德,来这里拜见伍爷,烦请您老通报一声。”说完,双手抱拳。
    “您稍等。”老者点点头,复又将门虚掩上。
    二爷在门外刚站定落神的功夫,大门吱呀一声敞开了。
    伍爷满脸笑容,举拳向二爷道:“辛苦辛苦,房二爷快里面请。”声音洪亮,精神抖擞。
    二爷走在前面,车马及一行人跟在后面。
    走进伍家大院,院内树木葱郁,宅院齐整,倒不见那制瓷经常用到的石头。
    想来这泗春藏石第一世家,院中应该有各种石头才对。
    但在这青花伍家大院,处处可见的,是练武用的树桩、拳桩等,乍一进来,倒像是进了练功场。
    见到众人看着院中的物件好奇,伍爷爽朗的笑了一声,解释道:
    “人人都以为我伍通世家藏石,制瓷,家里最多的摆设,就是石头了。
    可他们都猜错了。我前半生以习武为好,武术才是我的心头好呀。
    如今,因为老父亲年老行驰,我只得挑起伍家青花的牌子来。
    习武的爱好,也只好在这院子里过过瘾啦。”
    一行人笑着,听着,就走到伍家上房院来。
    正值中午,伍家早已安排了厨房好菜伺候。
    在伍爷和二爷、四爷寒暄的当口,那开门老者示意饭菜已摆好。
    于是伍爷就招呼一行人先吃饭,席间杯盏交错,热情寒暄,饭菜之丰,自是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