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卢植对策公孙度
作者:红落   三国:兴汉最新章节     
    “辽东偏僻,若要安定边疆,必要用当地大族。
    公孙度,素来忠义有志向名节,曾为尚书郎和冀州刺史。
    其若到任,借助公孙家的名声,必然能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
    使辽东、辽东属国、玄菟郡和乐浪郡四郡政令通行,黎庶安定。”
    如历史中一般,徐荣推荐同乡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刘辩斟酌道:“徐卿,你真的了解公孙度么?他可是野心勃勃。
    如今政令难以通达,若是把辽东太守给他,我恐公孙度必然开疆拓土,自立于辽东四郡。
    到时候,你们可能会在战场之上相对。”
    “这,升济若敢不敬圣上,我必杀之,夷灭其族,然后以头颅敬还圣上。”
    徐荣跪地,断然说道。
    他自是清楚,天子说这个话的意思,也就不可能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了。
    毕竟在上位者眼中野心勃勃......
    此番推荐,原本徐荣虽然有心,但却不会主动提及。
    因为他并不是天子的心腹,事后不被清算,能发配一地就已是万幸。
    今日之所以说,也是因为刘辩给他画了一个大饼,刹那间有种伯乐的感觉。
    所以一时之间,有些恣意了。
    现在冷静下来,徐荣自然还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为第一要义。
    刘辩把徐荣略显失落的神色收入眼底,道:“便以徐卿所言,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吧。”
    “这,圣上不是说公孙度野心勃勃么?”
    徐荣愣住,不可置信的看向刘辩,天子正在看向远方。
    明媚的阳光打在侧脸上,使得瞳孔闪烁着斑斓的色彩。
    “不是你说的么,公孙度必然能安定一方。
    等我平定到辽东,还不知道要多少年。
    辽东能提前安宁一天,也会少死多少黎庶百姓。”
    刘辩低头看向徐荣,郑重道:“关键是你徐卿推荐的。
    他日公孙度若真的自立,还望徐卿不要忘了今日之言。”
    “荣替家乡拜谢天子,此生必效犬马之劳,侍奉圣君上。”
    徐荣心潮起伏,跪伏于地,行稽首大礼。
    一般大臣对待天子,并不会称呼天子为圣上。
    而是称呼皇帝为“陛下”,或者“国家”。
    一般“国家”多用于天子不在时的转述,当面多称“陛下”。
    只有跟天子亲近的大臣、宦官,或者皇帝的亲戚才会称呼天子为“君上”。
    这个其实,就是行君臣之义,类似宣誓效忠。
    徐荣此刻称呼圣君上,就是既定君臣之义,也足够尊重。
    历史上,李傕为了表示对汉献帝的尊重,称呼其为“圣陛下”,便是此理。
    如果刘辩此刻有系统在手,估计从面板上就能看出徐荣的忠诚度已经到达了一百。
    “爱卿快快起来!”
    眼看彻底收服徐荣,刘辩的心安了大半。
    ......
    刘辩忙着练兵的同时,卢植和崔烈等人已经把百官汇聚到了三公府。
    “怎么对付袁贼,诸位且说上一说吧!”
    伍孚建议道:“太傅......嗯,袁老贼此举,乃是釜底抽薪。
    以我的建议,我们可以反向的釜底抽薪。”
    “如何反向的釜底抽薪?”
    崔烈看了伍孚一眼,问道。
    伍孚建议道:“袁老贼矫诏下,很多地方官已经接收了旨意,而新的官员也已经上任。
    我们现在派出新的官员,那在地方上看来,就是朝令夕改。
    就算是说明是老贼矫诏,但也影响中枢的权威性。
    我们不若令使者外出,若是矫诏的官员已经上任,那我们就肯定这份任命。
    如此矫诏就变成了实诏。
    袁老贼想用矫诏之际,把这些人绑在他的战车上。
    如今这些人有了拜托反贼的机会,定然不会再追随袁老贼!
    如此一来,袁老贼自然成了孤家寡人。”
    周毖皱眉道:“其中不少都是袁氏的拥趸,我们默认了袁老贼的矫诏,岂不是授敌以柄?”
    “袁老贼手中有印绶符节和匠人。
    矫诏,还是实诏,恐怕地方上根本分不清楚。”
    蔡邕皱眉说道。
    “唉,若是能找到传国玉玺就好了。”
    “我看釜底抽薪,还是要直接灭杀袁贼才是真的釜底抽薪!”
    “太尉那边收拢董贼旧部怎么样了?”
    “此地距离右扶风超过一千里,哪有这么快。”
    “对了,京兆尹的一万士卒到哪里了?”
    闻声,光禄勋盖勋回道:“今日刚到的信息,已到新安县。”
    司空崔烈道:“如今道路扫荡群寇也差不多了,我建议调平南中郎将吕布回来。
    兵马会合,一万五千人,直接南下,擒杀袁贼。”
    见司空发言,绝大多数的官员纷纷点头。
    卢植也点点头。
    这时,伍孚又道:“还是要以天子之令下诏,追认袁贼拥趸的矫诏官职。
    不然的话,我们大军南下,这些人为了保住官职,定会联络起来,一起兴兵。”
    卢植脸色阴沉,道:“此乃自毁根基之论,断不可再言。”
    众人纷纷点头。
    蔡邕又道:“卢公,现在既然天子令三公公录尚书事。
    但我们三公府距离北宫太远,来往极不方便。
    我议,趁此时机,三公府还是迁徙到北宫附近的好。”
    闻言,崔烈等人也纷纷点头。
    三公府原在南宫附近,距离中台很近,也方便与天子沟通。
    现在天子和太后都搬到了北宫,中台等也搬到了北宫,他们来去就愈加不方便起来。
    “嗯,我会向国家进言。
    将作大匠吴修,你尽快在北宫附近选定位置吧。”
    “唯!”
    ......
    百官退去之后,卢植揉了揉太阳穴。
    原本一直觉得袁隗尸位素餐,没有什么本事。
    谁知道现在成了对手,才发现对方的手段是那样的毒辣和麻烦。
    崔烈同样有些疲惫,他看了卢植一眼道:“子干,我们还是要尽快平定袁贼的叛乱。
    否则真如国家所言,这个赌我们可就输了。”
    “国家喜欢兵事,那就放一放最好!”
    蔡邕道,“给国家一两万的士卒,爱怎么打怎么打,朝政还是需要我们去掌纲。
    对了,你们赌的什么?”
    卢植起身,道:“国家说旬月之间,白波贼必然攻破河东郡。
    半年之内,山东之地不但不会遵从朝廷号令,会群聚一堂,讨伐国家。”
    “哈,哈哈哈!”
    蔡邕忍不住叹了口气。“国家这是被吓到了!”
    崔烈点了点头,道:“是啊,河东郡防备羌人和匈奴,城高墙厚,就算是十万正军进攻,都无碍。
    国家居然说白波贼能攻破河东郡,哈哈,还是太年轻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摇头笑了起来。
    见状,蔡邕也笑了起来:“我昔日逃难的时候,也曾去过河东郡,河东豪强遍地,民风彪悍......”
    “司徒大人,河东郡破了!”
    一个急厉的声音,忽然从门外传来。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