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裴茂贴心毋丘杀
作者:红落   三国:兴汉最新章节     
    “裴茂和毋丘毅都是河东本地人,听听他们的意见。”
    见黄琬和荀攸争执难定,刘辩把目光转向裴茂和毋丘毅。
    两人思虑一番,裴茂先道:“河东之地本多良家子,概有此乱,一是黄巾余孽蛊惑。
    二是豪强大族接连自保。
    但归根到底,还是府君不能够施行仁政。
    如今郭泰已死,余众不足为虑。
    臣议当前陛下应折返回京,以安山东局势。
    至于河东之地,可挑选一名士能臣,施行仁政,如此百姓自会高兴的归附而来。
    河东多强卒,接下来我们还可在河东征兵,以给养山东。”
    见刘辩又看向毋丘毅,裴茂心中暗叹,显然天子不认可他的话。
    接下来毋丘毅的说辞,必然是另外一方面。
    果不其然,毋丘毅开口道:“太平盛世时,无论是良家子和游侠都要遵守法度。
    所以要重视仁义、道德和名声。
    但如今海内叛乱四起,豪强大族结寨自保,有野心的人都开始图谋再进。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严酷刑法,施展权谋之术。
    白波军中只有郭泰深谋远虑,杨奉、李乐、韩暹、胡才之流,都是目光短浅,残暴好杀,根本不足为惧。
    所以,河东眼下的大敌,其实是那些结寨自保的豪强大族。
    他们兴建坞堡,藏匿人口,习练士卒,已有谋逆的事实。
    如卫固、范先,为人贪婪残暴,野心滋生。
    不过他们自身能力又不足以统领麾下,所以猜疑防备,使得部下对他们也心存忧虑。
    更有侯选、李堪、程银之流的豪强,心怀叵测。
    臣议,陛下择一能臣为太守,召见这些人,杀其首恶,安抚收编他们的部众。
    如此一来,州中震慑,再一道赦令,则白波谷众贼,必然来降。
    那白波谷的杨奉,原名杨凤,本就是先帝封的黑山校尉。”
    裴茂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则有些忌惮。
    这个毋丘毅,不显山不露水的,居然如此狠辣。
    他原本想着仁德安抚,权谋酷法驱使两条计策。
    不成想毋丘毅直接想杀死卫固、范先等人。
    但转念一想,裴茂也明白过来。
    原本他之所以进言仁德之计,就是怕得罪了河东的这群大族。
    而把酷法权谋的坏点子,抛给了毋丘毅。
    今天的事情肯定会传出去,到时候,河东的豪强大族都会感念他裴家,裴家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河东之望。
    毋丘家则是背上了屎盆子,会被整个河东的豪强大族孤立加打压。
    既然注定要被孤立,如果是自己的话,恐怕也会选择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卫固和范先,让毋丘家强势登顶河东望族。
    毕竟成为老大,靠王道可以,靠霸道也可以。
    刘辩并没有决定使用哪个计策。
    他本就是钻研历史黑幕的,这个时候怎么会选择自己脏手。
    于是皱眉道:“诸位说的都很有道理,但如何抉择,确实令朕头疼。
    他们都是朕的子民,实在是,实在是......
    罢罢罢,我本就是天子,不该插手郡里的事情。
    河东郡能够平复,毋丘将军居功甚伟,本应为河东郡守,不过却是本地人。
    这样吧,便封为稷山亭侯。
    至于河东郡守一职,裴尚书还有举荐?”
    这番做派,潜在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怎么处理这些豪强,那是郡守的事,而郡守本该是你毋丘毅,不过因为三互法,所以改封亭侯。
    也就是认可了毋丘毅的建议。
    当然这种暗示,毋丘毅和裴茂也可以假装听不懂。
    但如果这样的话,也就等于和天子对着干,接下来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受到重用。
    裴茂心中明镜一般,很快便有了决断。
    清除掉卫固和范先之后,毋丘家自然也就是河东之冠。
    自然的,也就成为了河东其他望族豪强表面的老大,实际上的敌人。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他裴家就老老实实的做老二呗。
    打定主意后,裴茂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天子想让谁当郡守?
    河东之地,因为白波肆虐,杀了那么多的豪强大族,空出了那么多的田地矿产。
    现在再除掉卫固和范先这两个河东的望族,相当于整个河东之郡彻底重新分配。
    这么大的肉,毋丘家和裴家不可能全部吃掉,天子也不会让他们两家吃掉。
    那天子安排的郡守,就不可能是个孤臣。
    寻思到这里的时候,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天子以上林苑为借口,疯狂打压三辅的豪强望族。
    但又怎么可能不给好处......毕竟上位者对待下位者的手段,本就是恩威并施。
    只是没有想到,原来好处在河东郡。
    裴茂深深的咽了唾沫,天子有这种手腕和权谋,不算太过匪夷所思,但关键是天子才多大?
    而天子把举荐的这个功劳给自己,看似照拂,但何尝不是自己开罪整个河东郡大族的手段。(俗称投名状)。
    毋丘毅主张酷法,成了河东郡大族的对立面。
    而他裴茂,把河东郡的一半,提议分(举荐)给了京兆尹的豪族,岂不是也成了河东大族的对立面。
    也就是说,接下来,裴家和毋丘家,也就彻底上了天子的战车。
    怎么选择,裴茂并没有犹豫多久,因为他本质上就没有选择。
    否则的话,就算天子不处置他。
    那么下次有了事情的时候,他裴家也就上不了堂策(政治牌桌),成为别人口中怎么瓜分处置的存在。
    如同今日的卫固和范先,虽然是一郡之望族,但却被人几句话,就决定了生死。
    “臣议,应以能臣名士为河东郡守,京兆人士孙瑞,无论是名望和能力,都足以担任河东郡守。”
    裴茂声音朗朗,一副我为天子谋划,为国家尽忠的模样。
    “且河东郡遭此大乱,人烟稀少,大量田地和矿产荒废,臣议,收拢流民和白波蛾贼为屯田民。
    并迁徙京兆尹的人口,以补充河东郡。”
    “喏,裴尚书真乃国之良臣。”
    刘辩听的眼中神采涟涟,难得有这样既能揣测出上意,又敢说出来的贴心人。
    于是道:“便以裴卿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