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作者:团子的胖麻麻   就这张胡最新章节     
    “所以,你的意思是,”胡二伯明宣礼说完,总结了一下。“皇上要来小坎沟住些日子,作为交换,太子爷生下儿子之前,不能退位?”
    “就是这样。”
    明宣礼也很无语,一顿午饭吃了两个时辰,却得出这么个结果。
    “妈呀,这想得挺明白呀,等行宫建完,孩子也生了,立马就能搬过来。”
    小四算了算时间,盖行宫要十年八年,到时候多少孩子都能打酱油了,挺上算。
    “呃……用不了十年八年,几个月就够了。”
    “啥??”
    胡家小院里,有一个算一个,异口同声的惊讶。
    “呃……这是另外的交易。”
    用延迟登基换老皇帝出宫暂住一段时间。
    两个一句话就能决定江山生死的人,做事就是这么草率。不过,这里面的布局,不能说。
    这下好不容易缓和的气氛,又僵住了。沈婉儿也埋怨地看了明宣礼一眼,都说完了,照胡家这性子,还不得连夜搬家?
    “山青!走,收拾东西去。”
    “小四,收拾。”
    “五儿啊,咱也去吧。”
    胡老汉虽然没说话,但拉着李氏就要去后院儿……
    果然,这就想走了。这会儿怕是连住哪里,带着什么东西都想好了。
    “这是干什么啊。”明宣礼哭笑不得。
    “给行宫腾地方。”
    胡二伯怼他,明知故问嘛。
    “不盖行宫。”
    走到门口的胡老汉老两口又回来坐下了,那挺好,不用搬家了。
    “但是会住在村里。”
    虽然行宫不盖了,可还是要起个宅子。即便如此,整个官庄镇都会筛查一遍,皇帝出现的地方,可不能有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人碍眼。
    走走走,赶紧走。这地方儿不能待了,待不了一点儿。
    “这也是交易?”
    小五天不怕地不怕的问道。明宣礼想了想,还是点点头。还不是因为明宣仁不肯出钱,老皇帝又舍不得自己花钱,最后只能装病给明宣仁撑场子,自己偷偷出宫了。
    “皇上,也是人啊。”
    小四不知想到了什么,发出了一声感叹。张莲顿时跳起来堵上了他的嘴。这孩子碎嘴子的毛病是改不了了是吧。
    “娘,小四乱说话就扣钱的那条,还是捡起来吧。”
    张莲看着李氏,诚心建议。
    “我看行,今天这句加罚,给三两。”
    小四说不出话,还是呜呜抗议。三两!这是割肉啊。他以后都不说话了行不行。
    胡家一家子大方人,出了这么一个抠门儿的,还是家里最有钱的两个人之一。胡老汉就想不明白了,小四怎么就长得跟大家不一样了。
    “走吧走吧,还是走吧,这地儿没法待了。”
    胡二伯拽着山青,还是嚷嚷着要走,他是怕了老皇帝那个人了,整天拉着他问一些他不能说的事儿,他这人嘴巴毒,万一哪句话说不好……
    算了算了,他还没活够呢,媳妇儿孩子也没喊他呢,还是躲躲吧。
    “先生不用走,他肯定不为难您了。”
    胡二伯还在思考明宣礼话里的可信度,小五又说话了。
    “我们不走也可以,七哥您得跟我们保证。”
    “保证什么?”
    不止是明宣礼好奇,大家也都想知道,小五脑子好使这事儿大家都清楚,这会儿插嘴,那肯定有目的。不像小四,说啥都不过脑子。
    “我们不走,但他来了,就只能是宣子他爹,没别的身份。说话轻了重了的,不能翻脸。”
    明宣礼笑了,不愧是胡家最聪明的,这脑子就是好使。这么快就把那爷儿俩的招数给用上了,还用的恰到好处。
    不过,他已经打过招呼了,跟老皇帝都说好了。
    “可以,我保证。他要是不守信用,我亲自送你们走。”
    他封地其实还挺大的,大不了他就带着一家子跟他们一起走呗。
    明宣礼不是皇上也不是太子的,他在家的身份明显最低,但却是家里的核心。不管看在哪一方面,他的话,老皇上总会听进去几句的。
    胡二伯知道明宣礼言而有信,也不急着走了,大不了到时候再跑呗,以前也不是没干过。
    总算安抚下了胡家人的明宣礼,心里也松了口气。老皇帝肯“安分守己”的重要条件,就是他得就近观察胡家这一家子。
    这顿两个时辰的午饭,还真没少做交易呀,你看看,这考虑得多细。
    果然,五日之后,村里来了官差,镇上、县里、甚至府城的官差都派出来了。既然是要在小坎沟住,那排查当然就要从小坎沟开始向外伸展。
    胡家以及本家几家根本不慌不忙,提前打过招呼了,他们不用动。不过官差们也还是要上门做做样子,当然,胡家也不会让人家白忙活就是了。
    明宣礼提前到西院住下了,就怕有不长眼的分不清好赖,到小坎沟当差的早就得了消息,所以,真的进村之后,那态度叫个和蔼可亲。
    上头只说了大人物在村里,没说是哪家呀,那不就得家家户户都得恭敬着?连胡家给的意思都没敢收,生怕得罪了。
    可越是这样,村民越是害怕,收钱那就是还有的转圜,这连钱都不收,那不就是没救了?天爷呀,这是招惹了哪路神仙呐。
    人心惶惶中,官差们在村里排查了三天,终于结束了,村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又忧心忡忡。这么大的阵仗,那犯事儿的肯定罪大恶极,不知道会不会连累到自家。
    除了胡家人还比较淡定之外,村里一时之间愁云惨淡。
    明宣礼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晚上大家凑在一起,这才问出心中的疑问。
    “官差的态度还算和善,为何大家还是人心惶惶?”
    这一问,换来的是大家看傻子的眼神,就连小五都是一副怒其不争的表情,意思很明显,大家都知道原因,除了他……和他的家人。
    沈婉儿也不理解,更何况是年纪尚小又没有经历的明成和明珠。
    胡二伯看着一脸迷茫的一家子,叹了口气。
    “别看了,他们的出身,理解不了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