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教也者,所以道也
作者:夏正贰拾   大秦:开局被始皇听见心声最新章节     
    旭日高升,暖意洋洋,官学广场上,数千名的学生聚在一起。
    不少学生已经褪去了冬季的厚袍,单穿一件暗灰色的春季校服。
    在阳光的沐浴中,没过多时,一群学生额间已经泛起一层细密汗珠。
    但没人离开,或者躲去周遭的树荫之下,所有学生全目不转睛的注视着高台上的茅焦老师。
    茅焦手心微颤,紧紧握着一本折子,这是今早从王宫内快马送出的旨意。
    他们在校值守的老师看完后,就立马集合官学学生。
    “见礼。”茅焦抬手五指指向在半空中随风飘荡的秦国军旗和官学校旗。
    茅焦站在高台上,学生立在台下,神情肃穆,皆半仰着头,望向一旁的两面旗帜,队伍安静无声。
    他曾听淳于博士说起,待秦国统一六国时,会制作一批国旗,那是秦国称霸天下的象征。
    到时候,官学广场上就不是树立两面旗帜了,将会是三面。
    他想,三面大旗迎风招展,不畏风雨,矗立挺拔在官学广场上,无论身在咸阳城何处,一抬头就能看见,多么壮美的情景啊!
    思及此,茅焦心底漫起无尽的豪情壮志,从喉咙里溢出一声轻笑。
    好在与台下的学生隔了一段距离,没叫他们听见。
    见礼过后,茅焦目光一一扫过台下的学生,尤其在一些成绩优异的女学生面前,目光停留得格外的久。
    这群学生年纪不一,有的刚刚参加完科举试,二十出头,有的是今年夏末录取的,才六七来岁,萝卜丁似的站在队伍最前方。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前韩赵燕三国的贵族子弟,有秦国的官吏子孙,有的是富商巨贾家的孩子,还有一些靠自己考进来的平民子弟,有男有女。
    茅焦每每看见他们,内心就不由得感叹一声,教也者,所以道也。
    台下的学生见茅焦久久不作声,一时不明就以,年纪大的还好,早就习以为常,十分稳得住。
    虽然他们也不知那座高台有什么魔力,为什么官学里的老师一个个的只要站上去,就会失神半晌。
    他们曾拿着这个问题请教过淳于校长,淳于校长说等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师者就懂了。
    年纪小一些的学生扣着手指,眼神不停的乱瞟,看向身旁的伙伴。
    茅焦轻咳两声,嘴角忍不住的上扬起来:“王上在今日的朝会上宣布,将会开放石渠阁,并任林舒林御史担任石渠阁阁长。
    此次开放石渠阁,需要识字断文的官吏不少,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抽调官学学生。
    所以,我和在校的几位老师商量,官学里所有高一以上年级的学生在巡假期间,皆可自愿前往自己主任老师那儿报名,如有抽调官学学生的情况发生,会优先在报名名单里选择。”
    底下的气氛陡然一惊,下一刹那,变得沸腾起来,所有学生面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那可是石渠阁啊,里面可是保存着无数的书籍古册,是各派学者向往的文化殿堂。
    年纪稍大一些的韩赵燕三国贵族子弟,不少呆愣在原地,欢笑声、庆贺声不绝于耳。
    他们的呼吸好似停滞般,整个人如同石化一样,四肢僵硬,舌头发麻,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们心底还有那么一丝的怨恨,恨秦国覆灭了他们的国家,囚禁了他们的父母。
    可此时此刻得知开放石渠阁的消息,他们最后的一丝怨恨消散殆尽。
    他们不是无知幼童,自是知道降国之后是何意,俘虏又是该怎样对待的。
    但秦国不一样,和所有的战胜国全不一样,秦国没有杀掉他们,给他们饭吃还给他们书读,甚至允许他们入朝为官,并给他们机会,有朝一日接出自己囚居的父母。
    扪心自问,如果是他们的国家,万做不到如此。
    偏偏就是这样,让他们怨不起来,也再也恨不起来。
    或许数年之后,他们学有所成,离开官学,去往各地为官,有人问起来他们是哪国人,他们会回一句,他们是——秦国人。
    要是嬴政知道这群屁大点的孩子心中是如此想法,一定会吐槽一句:等着,寡人把剩下的齐、楚两国也给灭了,让你们统统都是我秦国人。
    高台上的茅焦将台下所有学生的表情尽收眼底,那些降国贵族子弟从最开始的惊愕和不可置信到后来的一同欢呼,各种情绪转变,茅焦不置一词。
    他们年纪轻轻的,被灭了国,还被迫在咸阳为质,即使秦国把话说的再好听,再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的对待他们,也会有人不信。
    可时间会证明一切。
    相必,经此一事后,不会再有各国余孽散播谣言,说秦国不安好心了。
    假如说秦国这一桩桩一件件全是在不安好心,故意折磨降国之后的话,那官学外面可多的是人想被不安好心呢!
    作为一名在咸阳官学说得上话,手里稍微有点权利的普通老师,单去年一年,通过他走关系,想进入官学学习的就数不胜数。
    当然,塞给他的打点费也不少,足可盘下咸阳商业街一间三进大小的商铺。
    可惜,王上早就三申五令强调了,不可贪污百姓钱财,不可随意接收学生入校,违者,将逐出官学,永不再录用。
    想交钱入学,找老师干嘛,要找就找最大的官不好吗?
    最大的官是谁?当时是秦王嬴政呀!
    所以,每所官学每年都会放出一定的名额,允许学生作为插班生进入官学里学习。
    就是所需花费的金钱不菲,但耐不住有的人什么都缺,就是钱不缺。
    一个名额“卖出”的高价就足够一所官学大半个月的日常开销。
    那些学费收缴上来后,嬴政也没全部拿走,将一部分以另外笔墨纸砚的形式补贴给官学。
    茅焦瞧着这群欢快的学生,触目远眺咸阳宫所在的方位,他们是遇见了一位英明的君王,才有如今安定的生活,才会有如今文化兴盛之景。
    “好了,肃静!”茅焦出声打断学生们澎湃的欢声笑语。
    广场迅速安静下来。
    “事情说完了,散会。”茅焦眉欢眼笑的招手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