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考察表妹
作者:夜雨听荷   穿书不可怕,凭自己改掉炮灰命最新章节     
    欧阳华摇摇头,他们虽是表亲,可这几年大了,很少见面,更不了解。
    翁晓晓想了想,拍了下手,“那就一起考察吧。”
    听见这话,二人忙凑了过来。
    “欧阳兄,你作诗一首,说是我写的,尤其要说一下我没有功名在身。你大可冷眼看看两位表妹的反应,她们是真识货呢?还是会因为我名不见经传而嫌弃。好不好的,多少能判断一下为人。”
    欧阳华还没出声,田润泽先称赞起来,“这个法子好,你最好先不说是谁写的,请她们点评一下,然后再说是翁晓写的,看看她们的反应,最后再说是你写的,来个反转。”
    不等田润泽说完,翁晓晓就哈哈大笑起来,这是已经被她带歪了啊。
    “这样搞,会不会挨打?”欧阳华缩缩脖子。
    翁晓晓双手摊开,耸了耸肩膀,“真金不怕火炼。若她们态度端正地品评诗作,真应该好好恭喜你。”
    这主意虽然不够光明磊落,但是机会难得,若回去后就开始议亲,再做什么都晚了,挨揍就挨揍吧,反正也不是头一回了。
    凉亭中就备有纸笔,欧阳华也不含糊,提笔写道:
    一山古梅花数亩,城中娇客驻足观。
    不晓花繁香味浓,只觉风大春尚寒。
    “翁晓你来誊写一遍吧。”
    主意出了,翁晓晓也不吝啬,提笔就抄写起来。
    “欧阳兄,试探可以,别让人姑娘下不来台。你只需要看她们的反应即可,若是实在分不出伯仲,你再亮出底牌。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先入为主。”
    欧阳华点点头,拿起翁晓写的诗作就走了。
    ......
    “各位妹妹,请过来点评下这首诗。”
    “二表兄,你写的吗?”穿红衣的三姑娘率先开了口。
    欧阳华笑着摇摇头。
    穿粉衣的二姑娘虽是姐姐,但因为是庶出,行事比较低调,不敢强出风头,并没有先说话。
    “只有最后一句勉强能入眼。”红衣姑娘凑近轻声读了几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我觉得还可以啊,浅显易懂,反正我是写不出来的。”紫衣的小表妹凑了上来。
    有多少斤两,欧阳华自己知道,笑着不说话,静等着二姑娘怎么说。
    表哥爱慕的神情苏荷都看在了眼里,她也喜欢这个英俊挺拔的男子,虽为幼子,但也是嫡出,她高攀了。
    拿诗让她们鉴赏,说好听是谈诗论道,说不好听,怕是在考察她们几个的才学跟性情。庶出的身份怕是很难入了姑母的眼,若想寻得一线机会,只能抓住表哥的心。
    心思几转,二姑娘苏荷便打定了主意,“表哥,这是何人所作?文人写诗的心境若不知,很难深入理解这首诗的。”
    欧阳华暖暖一笑,“我朋友,年岁较小,还是白衣。”
    “哦,能写成这种水平已极为难得了。三妹妹说的是,最后一句乃点睛之笔,只是前面寻常了一些。”
    “二姐姐有拾人牙慧之嫌了。若我知道这是小少年之作,我会给满分的,最后一句,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很有哲理意味。”三姑娘苏晴抢白道。
    “三妹妹说得是,姐姐才学疏浅,自然比不上的。”苏荷露出淡淡笑容,略带委屈地看了欧阳华一眼。
    那一眼看得欧阳华有些心疼,很想把她护在羽翼之下。在外面都如此,也不知道在家受了多少委屈。
    不过呢,三妹妹倒也未说错什么,还直爽的有些可爱。
    好像都不错啊,欧阳华一时没了主意。
    苏晴扭身坐了回去,就不喜这二姐姐讨好卖乖的样子,尤其是在外男面前。
    苏氏看儿子那傻样就知道被人迷了眼,完全看不懂女眷之间说话的门道。
    这二姑娘苏荷心思有些深,说话太油滑,搞了半天也没有一句表明自己看法的话,没有一点担当,苏氏并不喜欢这样的。
    三姑娘苏晴性子耿直,却不懂过刚易折的道理,娇宠过了,自然也不是儿媳妇的好人选。
    若是挑大儿媳妇,这几个姑娘就更不合适了,这气度和修养是当不了宗妇的。
    苏氏笑着招呼几个姑娘,“说了半天都口渴了吧,坐下喝盏茶,吃两块点心。”
    再看看小儿子,笑着点了点他,“你净胡闹,自己写的还怕别人知道不成?若是不好,就该回去好好用功才是。”
    欧阳华笑笑,姜是老的辣,竟被母亲直接捅破了。
    “表哥,逗我们玩儿,你很开心吗?”被人耍了,苏晴很是不高兴。
    苏荷很想给欧阳华留下好印象,正在为刚才的中庸言论懊悔呢,瞌睡便来了枕头,“妹妹,表哥不是这意思。不说是他写的,我们点评起来才更中正,事实上也是如此。”
    “二姐姐好气量,我却学不来。不管知不知道是表哥所作,我都会直言的。”
    “晴儿直爽,荷儿温顺,都是好孩子。”
    “姑母,您忘了我啦。”苏星过来抱住了苏氏的胳膊。
    苏氏摸摸小侄女的头,“星儿最乖。”
    这孩子虽小,怕是当中最聪明的那个。不仅不掺和姐姐们的斗嘴,还知道缓和气氛,全了大家的脸面。
    儿子的主意,苏氏自然支持,她这会儿已经看得清楚,就把欧阳华打发了出去,回家再给他掰开来讲道理就是。他能听别人的建议,却未必想得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
    “好感”这东西,可以来得很快,也可以去得无影无踪。
    ......
    看欧阳华懵懵懂懂的样子,翁晓晓就没了问话的想法,让他转述,怕是会带上个人观点,判断有失偏驳。只要他母亲看明白就行了,相信定会做出对他最好的决定。
    赏赏花,做做诗,一日的行程也算圆满结束。
    回家后的翁晓晓接着备考,除了锻炼,足不出户,奋战到考试的前两天。
    考试的资格,欧阳华早就给办好了,最后的两天,只需要备好应考的东西就是。
    成为童生,才有资格去考秀才,考中秀才,才算有了功名,才能享受文人特权,不纳税、不纳捐、见官不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