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要珍惜
作者:夜雨听荷   穿书不可怕,凭自己改掉炮灰命最新章节     
    “我只给小花提供个做工的机会,若她上进,也会照样提拔,别的不会多管什么。”
    凤姑点点头,知道翁晓晓做事有分寸。帮人的确得有限度,要站起来始终只能靠她自己。
    “姐,不,哥,”康宝宝吐吐舌头,立马改口。
    “在家也叫哥吧,换来换去,很容易出错。”
    “嗯嗯,听凤姑的。哥,那螃蟹真大,我还没见过吃过呢。”小丫头很机灵。
    “螃蟹鲜美,但是性寒,不能多吃,去请甘嫂多热些黄酒。”
    “好咧。”康宝应了一声,蹦蹦跳跳着就出去了。
    康宝童年受尽了苦难,在侯府寄人篱下的两年也一直压着本性,过得小心翼翼。如今到了翁晓晓这里,有凤姑宠着,大家伙让着,才活得像个小姑娘了。
    翁晓晓喜欢小姑娘活泼些,只要不出格不会说她什么,出门在外,康宝是很有分寸的。
    肥美的大闸蟹,蘸上甘嫂调制的醋汁,再喝上一小杯花雕,便是人间至美。
    翁晓晓、凤姑、康宝、春霞和秋月几人在堂屋用饭。
    平安顺遂则领着几个小厮在厨房边上的饭厅就餐,甘嫂年纪大了,也不顾及男女有别,跟他们凑到了一起。
    一大盘大闸蟹摆在了桌子的正中间。
    跟主子一样的餐食,哪里也没这样的,那么大的螃蟹,多数人都没吃过。
    甘嫂知道有些人不会吃螃蟹,也不说话,只是拿起一个,默默示范起来。
    有了领头的,后面跟风照做就是。
    “咱哥俩还得加大训练量啊,我瞅你的脸都大一圈了。”
    顺遂两根手指轻轻一捏,粗壮的蟹腿便裂开了,用筷子挑出里面的肉丝,放进嘴里,咽下后才瞥了眼平安,“说的好像你没长肉似得,练呗,主子跑十里,我们改成二十,晚上再加一场,如何?”
    平安闻言嘴角抽了抽,他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嘛。
    他们是将军的暗卫,活着就是为了完成一个个任务。可自从跟了主子后才发觉,将军给他们指了条阳光大道,只要护住了主子,他们的人生也能跟寻常人一样了,甚至还可以娶妻生子。
    几个小厮更是底层出身,从军前居无定所,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吃螃蟹了。即便水乡里长大的,在河边池塘里能摸点小鱼小虾,可哪里吃过这样的味道?
    如今身有残疾,能有个安稳的事情做,有个牢靠的落脚处就不错了,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交上好运。
    “主子年岁虽小,但仁厚着呢。我伺候过不少东家,从没见哪个舍得给下人吃这么好的饭菜。屁的尊卑有别,还不是死抠门舍不得,不把我们当人看。我这个做厨娘的,做过不少好东西,可也没吃过这样的鲜物,吃过也都是主子们剩下的。”
    平安顺遂在侯府也待过,见过人间富贵,但跟他们都无关。“那是,不苛待都是好的了。”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咱们都是有福的,遇到了好东家。好好干,攒点钱娶上个媳妇,那才是正常人的好日子。丑话说前头,你们谁要敢吃里扒外,看我不削他的皮。”甘嫂是准备在这里养老的,自然当成自家在维护。
    “削皮多血腥,一掌就完事了。”顺遂是那种典型的人狠话不多,不过跟平安一起待久了,说出来的话竟也有了冷幽默。
    “不敢,哪能坏良心呢。”
    “这就是我们的家,我这辈子只伺候这一个主子。”
    他们都经历了小天的不堪事儿,甘嫂提的也是这个,这人这事儿都会一辈子警醒着他们的。
    “聚到一起就是一家人,来,走一个。”平安见话题沉重了,活跃起了气氛。
    “干”
    “干了”
    有大螃蟹吃着,有小酒喝着,傻子才会不惜福呢。
    ......
    请到庄子上的顾老先生已经五十多岁了,刚从北边来到扬州安家,为了给家里多赚点钱,便重操起了旧业。
    裴钧听到了这消息,人是翁晓晓亲自上门去请的。
    一番交谈下来,翁晓晓确认了先生不但有真才实学还不迂腐,愿意让小姑娘跟着一起听课,算是挺难得了。
    当场答应了顾先生的所有条件,签下了契书。
    第二天一早,翁晓晓带着凤姑骑马去了庄子上。
    不等凤姑去喊人,早有路边玩耍的小孩子跑着去通知刘远了。
    原本没有孩子们读书的地方,也腾不出现成的屋舍做学堂。
    翁晓晓便在村外划了一块地方,她出钱出材料,乡民们出人工,合力建了一所崭新的学堂。
    两大间宽敞的正屋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边上还给先生盖了一间住的厢房。
    至于顾先生吃饭的问题,翁晓晓也没有大包大揽下来。谁家的孩子来读书,便负责先生的餐饭,轮流着来。
    他们到的时候,顾先生已经在学堂里坐着了,孩子们也在陆续到来。
    翁晓晓并没有打算进去,一切顺利就好。
    让乡民们盖房子出力,让他们轮流管饭,就是要他们知道,他们自己也是付出了的,有参与感才懂珍惜。
    “东家,进去说两句吧。”刘远赶过来的很快。东家过来的越发少,难得来一趟,他得抓紧时间汇报工作。
    听到外面的说话声,顾先生走了过来。
    老少秀才相互见过礼。
    顾先生对翁晓晓极为推崇,直言他不去参加科举就是朝廷的损失,翁晓晓只能说志不在此,也不好多解释。
    “顾先生,我不常来,若有什么问题您直接找刘庄头解决。”
    刘远忙点了点头,“是,是。顾先生,村里的孩子就交给您了,生活上的问题由我负责,谁敢怠慢您,我去管教。”
    顾先生笑着摆摆手,才来一天,他就喜欢上了这庄子的气氛。即便已经忙完了秋收,也看不到闲人,更没有吵架拌嘴的闲事。走在路上,乡民都会主动跟他问好,很是客气。
    “二位客气了,一切都好。翁公子,马上举行拜师仪式了,一起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