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北狄人对身为大秦子民的身份感到无比自豪
作者:兴广大大   穿越大秦的我,一手打造仙朝!最新章节     
    “哥,你知道吗?天机阁的人透露,殿下即将亲临北疆。”
    庆格闻言,目光微微一愣:“你去天机阁打探殿下的消息了?这胆子,连我这个北疆督军都不知道,你的消息源可真够灵通的。
    看你这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是有多期待他的到来。”
    安其尔闻言,脸颊飞上一抹红霞,显然是因对赢彻的关心被庆格看穿而略显尴尬。
    她轻声道:“我只是觉得,这样的大事,我们怎能错过。”
    原计划在稳定北疆后,庆格打算带她和父母回咸阳述职,如今殿下即将驾临,这趟行程似乎有了新的转折。
    “你觉得,相比于咸阳,北疆的广阔草原和美景如何。”
    安其尔跃下马背,笑盈盈地问。
    然而,庆格却摇头苦笑:“你个小丫头,看来你是专门跑去天机阁的北疆分支打听殿下的消息了,对吧。”
    “天机阁汇聚天下信息,你知道吗?咸阳,那是大秦的心脏,权力的象征。”
    庆格的话语勾起了安其尔的好奇,她从未想过哥哥眼中的咸阳竟是如此辉煌。
    “不用担心,很快哥哥你就会正式在咸阳述职,那时我们家也能在那里有一席之地。”
    庆格的话语中透出一丝期待,“你想,殿下为何对我们如此厚待。”
    安其尔闻言,面庞染上了红晕,心中暗自猜测,难道是因为……她的心中不禁浮现出无尽的遐想。
    此刻,庆格忽然侧耳倾听,远方隐约传来一阵马蹄声,那节奏分明,如同千军万马齐奔腾的壮丽交响。
    当庆格尚沉浸于惊讶中时,他已察觉到远处的营地被迅速围拢,那股熟悉的马蹄声如同雷霆般轰鸣,瞬间点燃了北狄人紧张的神经。
    他们曾长期生活在匈奴的阴影下,每一声马嘶都仿佛预示着危机的来临。
    然而,片刻的思考后,他们意识到这声音并非敌袭。
    “怎么回事?匈奴不是已经被彻底消灭了吗。”
    他们手中的武器迷茫地指向大帐外的庆格,眼神中充满了困惑。
    庆格凝视远方,只见一支装备精良的骑兵队伍正疾驰而来,每位骑士身披重甲,连坐骑都被铁甲覆盖,只露出一双历经风雨却目光犀利的眼眸,毫无疑问,那是蒙恬将军。
    “蒙恬将军,北疆难道发生了战事。”
    庆格疑惑地询问,期待得到答案。
    “庆格都督,我来此是为了告知你,殿下赢彻即将亲临北疆,他将亲自指导我们的边境军与西域军进行冬季演习。
    请确保北狄族人的稳定,告诉他们,他们是大秦的新成员,我们的士兵是他们的守护者,这次演习旨在增强彼此的信任,而非威胁。”
    蒙恬的话语如雷霆般响亮,即使在草原的深处也能清晰听见。
    尽管北狄族人对大秦语言并不精通,但他们能理解蒙恬的话,心中的骄傲、喜悦、感激之情如潮水般涌动。
    他们的欢呼声如同狂风暴雨,在草原上回荡,夹杂着对大秦的深深敬意:“大秦万岁。”
    安其尔站在庆格身后,目睹这一幕,内心也被这壮丽的场景所震撼。
    她暗想,若非周磊的英勇和智谋,自己恐怕还被困在那阴暗的地牢里。
    庆格微笑回应蒙恬:“将军无需担忧,我会妥善安抚北狄民众。”
    他转头看向安其尔,眼中闪烁着坚定,“北狄因你的勇敢而崛起,有了大秦这样的强援,我们的未来无比光明。”
    “当然,若非我拼死求援,你现在恐怕还在那老太婆的囚禁中挣扎。”
    安其尔的话让庆格苦笑,他摇头,心中那份信念越发坚定。
    我胞妹身为北狄公主,若能与陛下联姻,对她而言并非高攀,反而能彰显两国的和睦盟约,而安其尔王子对陛下亦抱有深深倾慕,这桩婚事八九不离十。”
    帝赢彻将亲临北境的消息,随着驰道的脉络传至这片边疆之地。
    与母后和淑妃告别后,嬴彻启程前往北疆。尽管身怀武道之冠,修为超群,对严寒毫不畏惧,但他更倾向于舒适的马车,而非凌空御剑,享受那份寒风的洗礼。
    虽然行程略显缓慢,但北疆的军演情报已送达蒙恬手中,如何应对,就看他的策略了。
    赢彻亲征北疆,不仅为表忠诚,也是出于对安其尔的思念。
    她那如曲小枫般的容颜,活泼开朗的个性,都深深地吸引着他。
    纵使千里驰道,赢彻选择了马车,而非御剑飞行,却在不经意间收获了沿途百姓生活的点滴。
    大秦子民的生活虽未达到后世的富裕程度,但基本温饱已不成问题,这得益于天机楼近年来的努力,致力于改善民生。
    赢彻虽专注于军事,但深知若非官场腐败如织,百姓生活会更好。
    沉重的赋税压得民众喘不过气,真凶是否仅是刚刚获罪的少府桑延?这背后隐藏的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吏治改革的道路漫长且艰难,赢彻开始沉思对策。
    或许将来大哥扶苏掌权后,能在大方向上纠正混乱,但他并不寄予厚望,因为扶苏过于仁慈。
    对付贪官,温和手段难以触及他们的内心,而铁腕法则才能震慑他们。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底层崛起的铁血手段,对贪官深恶痛绝,制定苛刻的惩贪律令,剥皮示众。
    然而,一旦朱元璋逝去,他的铁律也随之消散,这引发了赢彻对于未来吏治改革的深深思考。
    朱棣的靖难时期虽然被后世誉为盛世,但也无法掩盖他对腐败官僚的软弱态度,这使得贪污现象在永乐年间骤然攀升。
    对此,赢彻明白,对付这样的顽疾,需要铁腕手段,而非姑息养奸。
    对于大哥扶苏,赢彻并未寄予过多期待,他计划在征服越南后,首要解决的就是粮食危机,然后着手整顿国内的官场风气。
    尽管洪武帝曾创设锦衣卫以监督官员,但这支力量如同被喂食的犬只,容易受人操控。
    因此,赢彻决定不走这条路,而是要在天机楼内部强化暗卫的力量。
    暗卫的晋升通道只有一个,那就是秘密监察各地官员,收集他们的劣迹证据,这些证据将汇集到天机楼,形成一份黑名单。
    届时,赢彻只需按图索骥,逐一清理。
    官员们对此毫不知情,暗卫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剑,悬在他们头上,警示着贪婪的后果。
    赢彻的策略已经在心中成形,他透过马车窗口,凝视着大道两侧繁荣的郡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