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犬口夺食
作者:狼来咯   欲挽天倾从建立青龙会开始最新章节     
    正统二十五年.........

    五月.仲夏,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端午正阳,江南钱塘镇。

    粽子的清香弥漫在整个镇上,街道上人群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家家户户炊烟徐徐,宛如太平盛世。

    外出的游子纷纷还家,与家人一起享受这难得的团圆时光。

    江南美,最美在西湖,今日节假,钱塘镇外的西湖码头上停靠着大大小小恶的船只。

    难得放假,船工们聚在一起吃着粽子嘻嘻哈哈的看着什么热闹。

    不乏有好事之人,指指点点的讨论起来。

    “哎!哎!我赌十文钱这白毛怪要被狗咬死。”

    “放屁!你看那白毛怪龇牙咧嘴的,比那野狗还凶,我赌十文,白毛怪能咬死野狗!”

    视线透过人群便看见一个身形瘦弱,年纪不大,浑身脏臭的小乞丐,他蹲着身子躬着腰,表情凶狠。

    在小乞儿对面是一只满眼通红,凶神恶煞的大黑狗,一人一狗正在紧张对峙。

    小乞儿一头蓬乱的白发上满是污泥,都快染成了黑色,镇上的人都认识这个白发乞儿,大家认为他那一头少年白发很不吉利,所以叫他白毛怪。

    大黑狗咧着大嘴,腥臭的口水不停的流在地上,喉咙中发出警告的低吼,通红的双眼一看便是带狂犬病的狗。

    围观的都是些常年被压榨的船工,好不容易能休息休息,碰到一人一狗抢食便成为了他们发泄的窗口,纷纷吆喝下注,谁又会去在乎一个乞丐的死活。

    见一人一狗迟迟没有动静,人群吆喝呼喊的声音越来越大,受到人群的影响,大黑狗越发的狂躁不安起来,低吼声更急促了,爪子不停的刨着坚硬的地面。

    “汪!!!”

    大黑狗吠叫一声扑向了小乞儿。

    “呀!!!”

    小乞儿面目峥嵘,坚毅的小眼神一凛,迎头与大黑狗厮打在一起,一人一狗抱在一起在地上来回翻滚,激起阵阵灰尘。

    见小乞儿与大黑狗打得难舍难分,围观的人群则爆发出激动的欢呼声,更多的却是支持大黑狗。

    一人一狗厮打翻滚中,大黑狗一口咬住了小乞儿的肩膀。

    “啊!!!”

    小乞儿原本清澈的双眼遍布血丝,被大黑狗咬住肩膀后更是状若癫狂,找准机会一口咬在了大黑狗的脖子上。

    随着小乞儿牙齿越来越用力,撕扯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痛得大黑狗松开了嘴,发出嗷呜的惨叫声。

    大黑狗最终还是怕了,它从没碰到过这么不要命的人类,挣扎着想要逃离。

    可小乞儿手脚并用死死的锁住大黑狗,让它无法逃脱。

    滋........

    在大黑狗的惨叫声中小乞儿咬穿了它的脖子,鲜血滋滋的喷涌而出。

    滚烫粘稠的鲜血溅在小乞儿脸上让他眼睛都睁不开,可嘴却依旧死死的咬着大黑狗的脖子。

    大黑狗的血淋了小乞儿一身,顺着坑坑洼洼的地上流进了码头下的西湖里。

    “嗷呜....呜........”

    一声悲呜之后,大黑狗随之停止了挣扎,小乞儿感受到怀中的大黑狗失去了动静,这才缓缓松开了嘴。

    他抬起头,冷冷的环顾四周的人群,满是血丝的眼睛发出慑人的寒光,一脸的鲜血更是让人心生胆寒。

    原本热闹的人群立马安静下来,仿佛是怕周围的人也会抢自己的食物,小乞儿眼睛死死的盯着人群,手却不停的捡着地上沾血的粽子,一个劲的往怀里塞。

    当地上的粽子捡完后,小乞儿看了眼死去的大黑狗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小手一伸提起大黑狗的后腿。

    小乞儿拖着大黑狗的尸体一瘸一拐的向人群外走去,眼神警惕的看着四周的人。

    围观的船工们摄于小乞儿的恐怖模样和那股搏命的劲不敢再戏弄于他,人群自觉的后退让开了道路。

    等小乞儿拖着大黑狗的身影步履蹒跚的消失在角落,人群这才开始讨论起来.......

    “老邱,你是本地人,应该认识这个白毛怪吧,这么狠辣的孩子我还是第一次见,给我吓得后背发凉,真是个小怪物。”

    “那白毛怪一直在镇子周边讨食有十来年了,一直神出鬼没的,大家都习惯了,当差的看到他入城都会赶他出去,

    葛二蛋,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小心思,我劝你去招惹那白毛怪,钱输了就输了,你要去找那白毛怪麻烦当心命都没了,

    我可是听说有人看到那白毛怪跟山里的黑瞎子干架都能活下来了,别提有多狠,少惹他为妙。”

    “卧槽,那白毛怪原来这么猛,你误会了老邱,我哪敢去招惹那不要命的玩意啊,只是刚来钱塘乍到好奇而已。”

    大家虽然对小乞儿有些好奇,但更多的是忌讳他那头少年白发,没人知道他的身世。

    在钱塘镇的人们认知里,小乞儿就好像话本里的孙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出来在一样。

    十几年前突然就在钱塘镇出现,小小的年纪一头雪白的头发,让人忌讳无比,大家都像看到丧门星一般驱赶他。

    不管人们怎么厌恶驱赶,小乞儿依旧顽强的活了下来,十几年过去人们也慢慢看淡了。

    官差也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小乞儿还能混进城里捡吃的。

    今天是小乞儿收获最好的一天,一手提着大黑狗一手捂着怀里香喷喷的粽子,他低着头尽量挑人少的小路走,避开与人接触。

    小乞儿躲躲闪闪的绕着西湖走了一大圈,最终来到了一尊大佛之下。

    江南最美的风景莫过于西湖,最闻名的地方便是这尊化清大佛。

    先帝信佛,出游至江南见这西湖美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于是便动用江南十万民夫耗时百年修建了这尊高达几百米的佛像。

    可以说山有多高,佛像便有多高,只可惜先帝到死都没等到大佛完工的那一天。

    化清大佛盘坐莲台,面朝钱塘镇慈祥肃穆,大佛背后的山上修建了一所华清寺,香火一直鼎盛,寺里的和尚个个油光华亮的。

    在大佛的莲台之下竖立着一块先帝生前题词的碑文,如今也已经杂草丛生,而小乞儿的家就在石碑后的狗洞里。

    小乞儿小心的拨开挡住洞口藤蔓钻了进去,洞口虽小里面却大有空间。

    他将大黑狗与怀里沾血的粽子放在石桌上,随后转身跑出洞外来到了西湖边上褪去满是鲜血的衣服在湖水中清洗起来。

    小乞儿赤着上身露出了瘦骨嶙峋的身材,一身的伤疤数不胜数,肩膀被大黑狗咬出的四个血洞还在往外渗血。

    他将衣服简单清洗了下便一跃跳入了西湖之中,如同浪里小白龙一般在水中上下翻腾好不快活。

    大佛太过高大,很少有人会到西湖对岸游玩,大都在钱塘镇外的廊桥观赏美景,这也让小乞儿可以肆无忌惮的住在这里。

    等小乞儿上岸后肩膀的伤口已经止住了血,原本脏兮兮的白发出水的那一刻变得如雪般洁白漂亮。

    他随手将衣服扔在树梢挂着,一溜烟钻入洞中,裹进黑的不成样子被褥里。

    小乞儿从被褥里探出脑袋手里捧着一本三字经,他借着通风口的日光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肩膀上的伤痛也无法阻挡他学习的热情。

    他口中发出低低的声音朗读着这本捡来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在远离喧嚣的钱塘镇外有一家私塾,小乞儿也是偶然路过私塾的时候被里面的朗朗读书声所吸引,每每闲暇小乞儿便会偷偷的蹲在学堂外的窗下偷听。

    这天小乞儿趴在篱笆墙外看见夫子正在教训一名不爱读书的学生,夫子手里拿着戒尺一边狠狠打在学生的手心,一边语重心长的劝道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小乞儿自是听不懂夫子话中的深意,但他也在私塾外偷学有一段时间了,大概意思还是懂的。

    听了夫子的话,小乞儿认为读书才有出路,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摆脱自己的乞丐身份不会被人看不起。

    自那后小乞儿去私塾偷学的次数越加频繁,甚至比私塾的学生更加准时,从不缺席夫子的每一堂课。

    小乞儿捧在手里朗读的三字经是他在学堂外常常偷听的位置捡到的,他也不知道是谁掉的,等了几天确定没人要的时候便自己收着了,每次听完夫子的课后便回家研读三字经。

    宁静祥和的读书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太阳不知不觉的落下了帷幕,通风口的光线变弱了小乞儿才意识到该吃饭了。

    他小心的收起三字经藏好,起身处理起了大黑狗尸体,顺便将沾血粽子放进黑黝黝的破锅中重新加热。

    嘭!!!嘭!!!嘭!!!

    虽不是过年,但镇上的豪绅们却放起了烟花庆祝,夜晚的西湖被灯笼的海洋笼罩,亮如白昼。

    码头上,城镇里都是舞龙的队伍,西湖边一排排龙舟已经就位,公子佳人们提着灯笼游玩在西湖,一艘艘画廊船只挂满了彩灯,其中不乏豪掷千金的富家少爷和才艺双绝的清倌人。

    不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热闹繁华都与小乞儿沾不上边,别人家家户户吃肉吃粽子,小乞儿今晚也是吃肉吃粽子,他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管别人说什么,过好自己,开心就行。

    吃饱喝足后,小乞儿躺在石床上忧郁的小眼神看向透气口外的层出不穷的烟花,他忍不住在心里自问

    “为什么别的孩子出生就有爹娘,为什么连和他一样乞讨的乞儿也有父母带着乞讨,大家都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而自己连有没有爹娘都不知道,难道自己真的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吗?”

    越想越觉得心里酸楚,这么多年来与天争命,与狗夺食,已经让他心如坚铁般冰冷,想哭又哭不出来。

    “唉.....”

    默默的叹息一声,小乞儿强制自己闭上双眼不去再想这些。

    他心中坚定道

    “读书!读书!!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改变自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