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感恩之旅(1)情系观音山
作者:钉耙捞月   隐形富豪炼成记最新章节     
    3月6日,农历二月初一,星期一。
    吃过早饭,凡三就到县城十字街一带的网吧看盘操作。
    星期四上午,凡三手上剩下的30万股st海虹,全部卖出去了。总算下来,他在st海虹上的卖出价格,平均在70元以上。
    一年前,遭受处罚,账户被冻结时,凡三觉得天塌地陷,一夜白头。
    谁能料到,一年后,仅st海虹这一只股票,就让他晋身亿万富豪。
    人世间,好多事,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生活,永远比艺术更有戏剧性。
    这次遭遇,也让凡三意识到:小富,靠奔(勤奋);中富,靠运(运气);大富,靠命(时势)。
    每个人的身世际遇不一样,决定了你在这个社会的人生高度与财富级别。
    当天下午,马艳红来电话说,转账需要二舅、二妗到场盖手指印。因此,凡三决定,等朝拜完观音山后,与父母外出转一圈,然后一起回京。
    这段时间,阳阳跟着二姑凡学竹一起上幼儿园,一起回来,晚上也住在她家,简直成了周家小孩了。
    凡三有些无奈,再次劝说,让二姐带着周方进京,连带着阳阳、孙豫,他再办一次投资落户。
    然而,凡学竹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教师职位。她担心,一旦户口迁移,工作也丢了。
    周家贵也不想儿子远离自己,于是,凡三不再勉强。他决定以凡雪为户主,将孙豫、阳阳的户口一次性落到京都。
    不过,这需要私下做一些运作,首先要给阳阳上户口;其次,孙豫要改随母亲姓;再次,把她们的户口搞到一个户口本上。
    这些事,凡三都委托给堂哥凡学术去操作。
    “老三,一只羊需要赶,两只羊还是赶,何不趁机把帆帆户口也给迁移过去。”
    凡学术建议。
    这个事,凡三不是没考虑过。但一想到虎婆那嘴脸,他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我去老街问一下,老张家如果确实不愿意,那就算了。”
    凡学术自告奋勇,凡三也只好苦笑着答应了,随他去折腾。
    没想到,虎婆一听,立即就答应了。她也看出来了,凡三根本就没事,现在还能花七八十万帮孩子投资落户。
    兄弟两人商议,将孙豫的名字改为凡思豫,阳阳的名字改为凡思潇,帆帆的名字改为凡思鹏。
    在凡学术运作下,4个孩子的户口,很顺利地合到一起。
    家里户口搞定后,凡三打电话给马艳红,让她在那边先办理投资落户,再让凡雪自己回来迁户口。
    别人问起,就说父母双亡,留下4个孤儿,在族人资助下,进京落户。
    农历二月十六清晨,凡三开车,陪着父母上观音山烧香拜佛。
    这一次,老两口更加虔诚。
    现在,他们儿孙满堂,家业兴旺,别的不求,只求菩萨尽快给儿子找个媳妇,最好像七仙女那样漂亮贤惠。
    临别时凡家又捐了一大笔香油钱。
    拜完观音大士,老两口按惯例去找杨老先生给儿子算命。
    老先生白发苍苍,看上去已老态龙钟,正坐在老街自家门口晒太阳。
    老先生算了一辈子命,却没有成家,也没有子女,算命所得都给了兄弟姐妹们,到现在还住着老街两间破屋。
    凡文车老两口是老主顾了。
    从凡学梅出生开始,先是算啥时间能来个男孩;凡三出生后,开始替他算有没有灾星,长大后算学运,事业,婚姻;成家后,又让他掐算何时添孙子。
    因此,凡家老两口找杨老先生算了一辈子的命;凡家的事,老先生可谓门清。
    以往,对凡三的命运,老先生是惜字如金。这一回,掐算一番后,老先生微笑着说,这小子劫数基本渡尽,红鸾星动,桃花运开始到来,老两口不必担心。
    这让凡文车老两口大喜。
    凡家找老先生算了一辈子命,现在儿孙后代兴旺,大人小孩安康,家里资财厚实,他们认为,这都是托老先生的福。
    兴奋之下,除了常规的掐算费用,老两口一定要对老先生有所表示。
    看着老先生还住着两间破屋,凡文车看不过去,决定替他翻盖新房。
    跟杨老先生打了个招呼后,凡文车就找到他侄子杨洪。
    凡文车与杨洪商议,让他先把大伯接过去住几天。然后,由凡家出资,把老先生的房子翻建成前有两间门脸,中有小院,后面两间三层的小楼。
    以后,杨洪一家可以搬过来与老先生同住,照料他的生活。言外之意,老先生走后,这房子就归杨洪。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竟然让自己撞上,杨洪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于是,凡文车又联系曹玉友的父亲曹启元,由这个干亲家来负责施工。这里离易桥近,便于就近监督。
    曹启元接到电话,立即叫上本地一个包工头,一起赶过来。
    几人估算了一下,从材料到建筑,再到简单装修,差不多要9万块。
    凡三当即给了5万,用于买材料费及前期施工费用,剩余的钱,打到曹启元卡上,房子主体起来付2万,装修完工后再付2万。
    这件事落实后,凡文车老两口算是了结一桩心事。
    离开杨老先生所在的小街,凡家三口回了凡岗老家。
    凡文车父子去看望凡文勤,在凡学继那里吃了晚饭。晚上,一家三口就在老屋过夜。
    走之前,凡文车先去大槐树对面,给祖坟上坟,顺带给凡雪家坟墓也上了。
    然后,凡三开车,带着父亲,去给那个秀才祖上扫墓。
    凡三从双梅镇沿灌渠大堤西行一段,然后折头向北。这样,车子可以一直开到距离那位秀才先祖不远的一条小街。
    凡文车父子,先去上坟,查看坟地四周是否那些荒地是否已弃耕。
    那户农民说话算数,那块地果然已被放弃,上面长满野草,有效的保护了凡家坟地附近的水土。
    马艳红家住马罡集,离这里四五十华里,几个哥哥又与凡家走得不热,因此,已经对外祖的这座孤坟不闻不问。
    烧纸放炮,磕头祷告后,父子俩就去村里拜访。
    他们首先去那家弃耕农户家,给了他去年的弃耕费与2条红塔山香烟,两瓶泸州大曲。
    对周围围观的村民,每人发了1盒红塔山,对那些孩子,每人发了1把皮糖。
    凡文车又找到当年维护祖坟地不受侵犯的3位老者,每人给了1条红塔山,200块钱的红包。
    这些老人非常高兴,认为凡家厚道,没有忘记他们当年仗义执言的事情。
    回城路上,凡文车教导凡三:“对旁三外四的人,亲近时要慢慢来。急于拉拢,一下子给钱太多,容易胀大对方胃口,反而不利于将来相处。”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讲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番话让凡三受益很多。
    其实,何止邻里关系,夫妻、情侣之间,也是如此。
    之前,凡三曾幻想以重金安抚的方式,稳住妻子女友,给他们一个个买房买车,结果,最后没有一个能修成正果。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次上坟,父亲又给他上了一课。